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人物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葉檀:調整資本金比例相當於把包袱扔給銀行

CCTV.com  2009年05月05日 09:3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葉檀:調整資本金 更考驗銀行

  在經濟緊縮期,各國政府都在新古典與凱恩斯經濟學派的範疇內加長金融杠桿,我國同樣如此。

  4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關於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決定調整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在具體行業上,降低城市軌道交通、煤炭、機場、港口、沿海及內河航運、鐵路、公路、商品住房、郵政、信息産業、鉀肥等項目資本金比例,同時適當提高屬於“兩高一資”的電石、鐵合金、燒鹼、焦炭、黃磷項目以及電解鋁、玉米深加工項目的資本金比例。

  這一舉措有兩大目的,一是加長資金杠桿,二是進行産業結構調整。

  我國融資只有債權、股權兩途。公司增加現金迫在眉睫,股市融資跡象初顯,截至4月30日,今年有92家上市公司增發預案浮出水面,其中選擇定向增發的高達81家,上市公司的資金大胃顯露無遺,中國上市公司重融資而輕回報的痼疾再次發作。

  信貸空前擴張顯示企業債權融資規模大大增加。降低資本金比例,相當於允許企業向銀行借更多的錢。興業銀行的魯政委認為,下調項目資本金要求,其影響其實相當於下調固定資産投資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未來可能節約資本金投放規模看,稱之為“新一輪刺激方案”也毫不為過。

  筆者倒不認為是新一輪的刺激方案,反而認為是政府原有的刺激方案無法滿足的情況下的不得已之舉。

  事實上,很多企業在資本金問題上遮遮掩掩,通過種種融資滿足資本金要求後向銀行貸款。企業資本金只有5%或者10%,經過融資包裝之後把資本金提高35%。在此輪信貸擴張中,據權威媒體披露,銀行監管部門的調研發現,一些地方或企業為繞過項目資本金不足的障礙,以種種途徑通過銀行籌集資金充當項目資本金,致使一些項目或企業杠桿率接近或達到100%,很多項目是沒有資本金,而不是資本金存在缺口的問題。

  這對銀行形成巨大風險隱患。一些權威人士透露,當前地方投資已呈現“大幹快上”局面,局部地區過熱跡象隱現。雖然銀行目前仍能堅持信貸標準不放鬆,不過,一旦項目資本金比例下調或實施資本金貸款,對銀行的考驗將更艱巨。

  銀行很難承受這樣的考驗。我國銀行規定的項目資本金基本上是35%,銀行貸款65%左右。如果房地産企業自有資金降低20%,壞帳同比增加20%,就是中國銀行業不可承受之重。我國在股市都沒有對衝手段,債市對衝更是一片空白。

  在這樣的情形下,把包袱甩給銀行意味著什麼?

  一些經濟學家為現在銀行業信貸增加,利潤暫時增加大聲喝彩,並表示不良貸款完全可控。他們很快會為這些不負責任的言論感到羞愧。目前上市銀行超過130%的撥備覆蓋率可以應付未來資産質量出現的小幅惡化,但無法抵禦資産質量的普遍惡化。事實上,目前上市金融機構已經在股權市場再融資,如果股權市場融資不暢,他們最後會兩手一攤,把問題全部上交給政府,最後像虧損的航空公司一樣,要求納稅人買單。

  有兩種辦法解決資金金不足、自有資金變自籌資金的風險。一種是採用行政方法,比如調整資本金比例,與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一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可以讓政府保的項目有資金活水,同時抑制“兩高一資”項目盲目上馬,我國的信貸市場完全成為財政政策指導下的影子市場。問題是政府的選擇代替了市場的選擇,保留的項目未必是高效的項目,套用克魯格曼的話,保留了僵屍企業,留下的是有活力的企業的一地殘骸。

  另一種是市場化的辦法。缺少資本金的企業在市場融資滿足資本金要求,比如通過發債、信託、理財、向股東借款,這是眾人皆知的手法。如果政府認可民間市場融資渠道,索性讓地下金融市場合法化,這樣既能解決資本金不足的問題,又能開放民間融資渠道,更能減少銀行的負擔,一舉三得之事,何樂而不為?

  對於中國經濟而言,缺的不是資金而是資金的配置手段;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需要的不是降低資本金,而是一視同仁的態度。以筆者所見,目前民營企業獲得貸款審核極嚴,不僅需要充足的抵押品,更要有穩定的訂單,銀行風險把控嚴之又嚴。可見,降低資本金對於民企毫無用處,不過是給“鐵公基”為代表的政府企業們另一種特權罷了。

責編:谷立亞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