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15日在英國舉行,會議發表了聯合聲明。聲明相當簡潔,只有八項條款。作為為下個月在倫敦舉行的G20首腦峰會做準備的一次會議,聲明傳遞出的信息,總體上是令人鼓舞的。從目前全球經濟面臨的形勢來看,這次峰會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財長和行長們對此使命是清楚的,這反映在聲明第一條中,該條款開宗明義地表示,“準備採取所有必要的手段,以便恢復經濟增長。我們致力於反對所有形式的保護主義,力求保持開放的貿易和投資”。在有可能出現危機第二波的關鍵時刻,這項承諾對穩定市場信心是至關重要的。
根據筆者的觀察,此次會議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是對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的承諾,這項承諾在第八條中得到了集中體現。筆者認為,從這項條款中,傳遞出以下幾個信息:
第一,多邊的國際金融機構得到尊重並確認了其在解決危機中的中心作用。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對此做出了一致承諾。這説明,“推倒重來”的革命性方案沒有市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二戰後確立起來的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機構,雖然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該體系走向瓦解,從70年代到本次危機之前,該組織不斷被批評,在解決危機方面作用甚微。但是,在危機關頭,人們發現,該機構因其多邊性質符合當今時代的力量現實,而具有振興的必要,大家選擇了提高其能力而不是削弱它。
第二,提高其能力的辦法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增強它的“合法性”,這就需要對它進行必要的改革。IMF作為戰後體系的核心,是與西方世界為主導的世界秩序相一致的。這一制度設施在推動西方世界經濟繁榮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冷戰結束後,更多的經濟體進入了該體系,尤其是最近二十年,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金磚四國”的崛起。該體系雖經不斷改革,但目前仍未反映世界經濟的新格局,這削弱了該組織的合法性。比如中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但在IMF中的份額位居第六位。只有提升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代表權和發言權,才能提升該組織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一個合法性不足的機構,很難有權威,這勢必會削弱它解決危機的能力。在這方面一個值得記住的教訓是,導致20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的最根本原因是當時缺乏一個有代表性的、權威的國際機構。
第三,一項重要的進展是承諾應該通過公開、基於能力的方式選拔國際金融機構的負責人。根據慣例,IMF的負責人來自歐洲,世界銀行的負責人來自美國。即便是日本,也從來沒有機會擔任這些機構的主要負責人。這種情況,應當改變。這些機構應當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開放。
第四,作為國際金融的主要監管機構,美國因其佔據了最大份額而擁有最大的發言權,因此總是扮演最重要監管者的角色。這種局面在應對較小國家的金融危機時是有效的。但是如今是美國發生了危機,於是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監管者如何受到監管呢?通過這次危機,大多數國家都認識到,僅僅依靠美國的自我監管,是不行的,唯一的辦法是必須增強國際金融機構的合法性,增強其他國家的發言權。美國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應當受到來自他國和國際機構的監督。
當然,目前首要的挑戰是應對危機,防止危機進一步擴散,這是當務之急。但是,不能因為首先要應對危機而忽視甚至阻撓國際金融機構的改革。原因正如上述,一個合法性不足、權威性不足的機構,很難採取有效措施。因此我們呼籲,擁有更多話語權的經濟體積極參與對話,推動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和建設。
責編:谷立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