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顏 作者文集
美國的金融救援方案10月3日雖然獲得通過,但當日美國資本市場便再次跌聲一片,表明了這次金融危機的強度之烈、程度之深,遠遠超乎人們的預料,金融虧空的“黑洞”恐怕也不是7000億美元就能填上的。
在這場看似突如其來,實則醞釀已久的金融海嘯中,房貸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國政府接管後,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産保護,百年老店美林證券也陷入破産危機,最終被美國銀行收購。美國其他著名金融機構如高盛、大摩、華盛頓互惠銀行和國際集團等也都搖搖欲墜,美國次貸危機已經讓美國金融體系的根基面臨崩塌的危險。
這些天來,有關金融危機給美國金融體系帶來的嚴重危害已多有論述,但它産生的後果卻不限於此。這次危機實質上標誌著幾十年來被標榜為全球標準的美國式資本主義顯露出全面危機。
多年來,美國政治上的三權分立被樹立為資本主義政治架構的經典範例,可這種被美化為代表全民意志的體制最終還是淪為有錢人的統治遊戲,歸根結底還是在維護大資本家的利益。早在幾年前,就有經濟學家提醒美國政府要注意防範房地産次級抵押貸款的泡沫和金融衍生産品的氾濫,但在資本的貪婪本性和資本家對更多利潤無節制的追求面前,這樣冷靜理性的聲音誰能聽得進去?美國政府不遺餘力地為資本家攫取超額利潤創造條件,甚至罔顧巨大的金融風險,最終導致金融危機的爆發,幾乎把全世界經濟都拖下了水。
從表面上看,是華爾街的“貪婪”,是人性的弱點導致了這場危機。但人性中利己的追求並非今天才有。控制利用得當,利己之心可以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創造力;任其氾濫恣肆,利己之心也可以變異成導致生靈涂炭的罪惡。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把一場波及全球的嚴重危機的成因簡單地歸為人性的貪慾,顯然既膚淺又漏洞百齣,而且還暴露出故意混淆視聽、轉移目標的企圖。
正如有評論指出的那樣,利己行為之所以能推動社會正向發展,一個必要前提是:它們必須在一個約定俗成、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的框架內活動。這個框架就是制度,在華爾街則是金融監管的法規。人性如水,當華爾街的“框架”有所扭曲時,水當然會隨其形狀變化而充盈其間。但這錯誤的根源首先在“框架”,而非“水”。
華爾街恰恰是在政府的支持和縱容下貪慾才變得無限膨脹,捅出了天大的婁子。政治集中體現經濟,政治服務於經濟,這些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誰也無法例外。政治體制上的問題才是産生華爾街金融危機的根源。美國式資本主義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夢幻已經破産,它提醒人們追求美好未來的路徑還需要理智而審慎地艱苦探索,盲目追捧美國的制度只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
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政府所作出的救市努力,恰恰是以犧牲百姓的利益來維護金融資本家的利益。陷入住房抵押貸款困境的窮人,並沒有得到多少實質性的救助。而政府用財政資金救助投資銀行,其實是用所有納稅人的錢去幫助富人。華爾街上的資本家一手釀成了危機,自己不但沒有受到懲罰,卻讓政府強迫普通民眾為他們埋單。民意顯示,逾半民眾反對用納稅人的錢去救市,特別是那些金融機構的CEO在搞垮了投行以後還可以拿到鉅額的退休金和薪水,激起了美國民眾的強烈反感。儘管如此,救援方案還是獲得通過。不管政府的金融救援方案能否幫助華爾街渡過金融危機,但政府的政治取向已經暴露無遺。正如有美國媒體評述的那樣,如果華爾街僥倖脫身,那將代表著對美國民眾的歷史詐騙──壞人得到了所有的好處,而受害人則得到持久的痛楚與傷害──儘管不公平且帶有諷刺意味,但美國納稅人卻不得不出於恐懼而痛苦地接受。
長久以來,以消費主義為重要特徵的美國流行文化在世界範圍大行其道,成為美國輸出自己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借貸消費,超前消費,仿佛只有一刻不停地消費、消耗才代表了時尚和進步。但隨著地球能源、資源和溫室氣體導致氣候異常等原因,一些有識之士已經在反思這種消費主義帶給人類的危害。這次金融危機的爆發,更是宣告了過度消費主義文化,即使在人少地多、資源豐富、經濟發達的美國也出現了難以為繼、引火燒身的惡果。金融危機不僅用事實教育我們該如何合理科學地消費,而且促使全世界對美國的流行文化和意識形態進行全面反思。
儘管主要國家都在不遺餘力地採取行動,但美國金融危機還在繼續蔓延,西方主要經濟體的衰退也在所難免。美麗誘人的經濟泡沫破滅之後,現實迫使人們不得不思考,美式資本主義是人類邁向幸福未來的大路,還是通向艱難困苦的歧途?
搶 眼 新 聞
|
|
|
|
|
|
|
|
|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