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上海中秋全線降價旋風剛過,一篇題為《上海斷供第一案浮出水面》的報道再度令業界譁然。該報道稱:“一家公司在浦東大華錦繡華城投資的150套房源由於資金鏈斷裂,無法支付房貸,最終被法院查封”。
兩天后,“案情”有了不同的陳述版本:“這150套房源並非某家公司投資,而是開發商欠銀行貸款被抵押給了銀行”。劍鋒直指上海大華集團(以下簡稱大華)。
迫於輿論壓力,當事方大華下屬上海錦繡華城房地産公司(以下簡稱錦繡華城)終於公開發表聲明,稱“不曾出現150套房屋被法院查封的情況,更不存在拖欠銀行貸款的情形”,並宣稱“將保留通過法律途徑追究相關侵權方責任的權利”。
蹊蹺的是,就在大華樓盤斷供傳言沸騰之際,最早對媒體放出該消息的一位房産經紀人竟神秘隱身,令整個事件頓生疑竇。
真假難辨“羅生門”
“斷供”傳言期間,本報記者致電大華集團營銷管理中心副總經理楊子江,得到的回應卻是挂斷後長久的“無法接通”。
直接當事方──錦繡華城對於記者的採訪要求也斷然回絕。當記者以購房者身份試探“是否有便宜的房源、例如低價拍賣的斷供房”時,售樓小姐回答乾脆:“不知道!”隨後,另一位售樓小姐又接過電話補充道:“不是不知道,是沒有!純屬造謠!”
一位接近大華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消息出來後我也忙著向大華打聽,但這次大華口風很緊”。該人士僅獲知“大華高層在消息擴散後曾召開緊急會議。”這令他不由猜測“斷供案並非空穴來風”。
錦繡華城所在的上海浦東新區法院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沒有聽説過斷供案,目前也並未接到任何查封錦繡華城150套房産的執行令。”大華開發貸款所屬銀行中國銀行寶山支行的一位工作人員也表示“沒聽説”。
雖然當事相關方均持否認,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這場斷供風波中,一位據稱是受委託為上述150套斷供房做拍賣的消息源頭人士,事後竟“神秘失蹤”。
幾經週折,記者終於獲取這位最早放出大華“斷供”消息的人士──永信房産徐先生的手機號碼。在多次撥打終於接通後,對方卻稱:“沒這個人,打錯了”。再撥,號碼竟成了“空號”。
至於那些此前受委託為150套斷供房尋找買家的永信房産經紀人,其回答更是自相矛盾。當記者以買家身份詢問時,一位經紀人對房源始終諱莫如深,但明確表示:“這批房源肯定存在,只是目前不能看房,只能先預約等待。”短短半天后,另一位經紀人卻對記者表示遺憾:“這批房源已經被全部買斷,沒房子了。”
接受記者採訪的上海中原地産錦繡華城二店胡姓經紀人表達了他的疑惑:“如果真有大批房源急於拍賣,委託人怎麼會不找中原、漢宇這樣客戶資源龐大的大仲介?”
漢宇地産錦繡華城門店的一位負責人則堅稱:“150套斷供房只是個幌子,大華集團的內部人員已經在展開調查……”
雖然多方旁證還不能構成完整證據鏈,用以證實“大華確實出現了現金流危機”或“錦繡華城投資客瀕臨破産”,但一位自稱知情的仲介人士告訴記者,早在媒體報道前就已知悉此事。該知情人士證實“確實是某個公司前期囤積的150套房源在低價拋售,因為公司瀕臨破産,房産已被法院凍結”。
這位知情人士進而舉證,此前曾有大批低於大華錦繡華城均價的房源在某網站集中掛牌,但“可能是媒體報道的緣故,那個網站中的房源後來撤銷了。”
另一位同樣自稱知情的仲介人士更是言之鑿鑿:“這批房源應該位於大華錦繡華城的北艾路、錦繡路那邊,是空置已久的配套動遷房。據説大華很早就賣給動遷辦的。”
傳言背後的資金壓力
大華旗下某別墅項目銷售總監給記者算了一筆賬:“150套房子,不過1.5億元的資金。錦繡華城7~8月間的鉅額銷售回款,大華也不至於缺錢需要以房抵押。”
而另一位業內人士則針鋒相對:“大華或許確實沒缺錢到以房抵押的程度,但當前銷售低迷,哪家開發商敢説不缺錢?”
實際上,就在上海萬科中秋全線降價之前,在中環區域樓盤最多的上海本土大鱷大華早已悄然大幅降價,且降價幅度遠超萬科。大華旗下陽城貴都和頤和華城均降2000元/平方米推盤;而總建築面積300萬平方米的超級大盤大華錦繡華城,更是在8月間借“奧運”東風推出沿馬路的兩幢樓促銷。
相關統計顯示:7~8月間,大華頤和華城跌29.6%、錦繡華城跌26.1%、河畔華城跌18.9%、濱河華城跌13.7%、陽城貴都跌11.4%,各樓盤價格降幅均遠超區域同行。
泰麒房産工作室分析師何淩飛認為:“錦繡華城盤子太大,單就一個16街區銷售房源還不到40%,未開盤房源還有多棟。當前市況下,面臨的資金壓力不言而喻”。
記者了解到,錦繡華城2006年夏天入市時,單價還不到9000元;但到了2008年2月,其新開盤價已至18000元~20000元。因此,該樓盤一度頗受投資客青睞。一位仲介人士透露:“錦繡華城單在18街區,就有將近200多套房源是炒房團買的。”這中間是否就有那傳説中的150套“斷供房”,他不得而知。
如今,錦繡華城的最新單價約13000元,這無疑令眾多投資客坐臥不安。
一位仲介負責人告訴記者:“最近銀行和有關部門都在要求上海各仲介機構配合摸底調查。”顯然,鋻於此前深圳的教訓,上海斷供風險已引起監管層的關注。
然而比之聳人聽聞的斷供傳言本身,當前市況下投資客和開發商的深層資金壓力,更令人關注。(李子擎)
搶 眼 新 聞
|
|
|
|
|
|
|
|
|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