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經濟頻道 > 宏觀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奧運 國力與中國經濟未來

 

CCTV.com  2008年08月21日 07:2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上海證券報  
專題:挖掘體育商機 關注奧運經濟

  在暑假裏能有時間與家人一起觀看北京奧運會的精彩賽事,這本身就是享受。不過,享受之餘,職業本能也沒有放過我,總也讓我不能不去思考一些有關聯意思的東西。拿筆記下的有這樣三件事:

  第一件,在奧運史上,亞洲獲得了3次舉辦奧運會的機會:1964年東京、1988年漢城和2008年北京,時間相隔差不多都是20年。這個間隔很容易讓人想到這三個經濟體之間發達程度的差距。難道這個時間間隔正好度量了這三個亞洲經濟體發達水平的差距嗎?這就是我的好奇。

  我查閱了資料,希望能回答這個疑問。1964年的日本經濟正處於高速發展期,以當時的匯率計,人均GDP大體上在6000美元左右;1988年韓國的人均GDP也在6000美元左右。1996年,韓國成了所謂“富國俱樂部”(OECD)的第29位成員國。日本在舉辦東京奧運會的那個年代,經濟增長速度也在10%,韓國在申請舉辦奧運會時經濟增長也接近兩位數。中國也正是在經濟高速增長的階段申辦奧運會成功的。

  中國當前的人均GDP名義上在2500美元左右。但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我們還要看經濟總量的大小以及地區間的巨大差距。匯率當然也是個重要因素。實際上,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包括北京在內),人均GDP也在6000美元左右。至於一些沿海經濟中心城市的人均GDP實際上早在8000美元以上了。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中國與日、韓相比,經濟發達的程度分別相差40年和20年呢?乍看上去,似乎基本如此。很多研究揭示,中國的經濟發達水平與上世紀70年代初的日本和80年代末的韓國的確比較接近。但是用人均GDP水平計算的差距會更大一些。

  不過,即使這樣,從人均GDP的數字上看,中國每年人均GDP的增長都在7%以上,根據70法則,人均GDP翻番只需要7年。所以,中國沿海地區的人均GDP要達到韓國現在2萬美元的水平,根本不需要20年,大概最多只需10年,這還沒考慮人民幣升值的因素。但就全國水平而言,則需要超過20年甚至更長時間。這主要是因為中國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縮短中西部與東部地區的收入差距,農民的收入要接近城市居民的收入,也需要更長的時間。

  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樂觀,因為經濟的增長並不是線性的,而是非線性的。只要政策得當,未來越過經濟結構轉變的某個關口,收入水平在城鄉和地區之間的差距就會加速縮小。事實上,人口學家對中國人口結構轉變的現有研究和預測也都支持這個結論。信不信由你啦。

  第二件,關於運動員和運動項目。為什麼某些運動項目在某些國家總是強項?直覺告訴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類似于經濟學家對國家之間在出口某個産品上的“比較優勢”的解釋。在國際貿易上,“比較優勢”是由某些給定的自然條件、歷史傳統以及生産要素的相對豐裕程度決定的。在8月16日的《東方早報》上,一個用“和菜頭”為名寫的關於奧運金牌的感言,正好道出了我的一個經濟學解釋。他問,為什麼“比如説游泳和長跑金牌,連參加的國家都不在同一個世界”?但他自己給出的答案倒是很經濟學的,“很容易理解為什麼非洲運動員善於長跑,很多選手出身軍人或者放羊娃。他們並非是生理上有什麼特異之處,只不過是跑步不需要任何運動器材,甚至赤腳都可以。如果他們擅長游泳,那麼他們去哪找那麼多水來填滿游泳池?就更別提網球、帆板、賽艇這些“奢侈”的運動了。可以用從事一項體育運動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來做這種區分,高爾夫永遠不可能是世界性的大眾體育項目,原因就在於此。同樣,賽艇甚至需要一片大海,蒙古運動員可能永遠不會出現在領獎臺上。所以,體育強國一般都是大國。大國有足夠的財富和資源,也有足夠的人口,國民可以從事不同的運動,而且也有錢去參與其中。説穿了,體育比賽後面是不同的投入成本,自然也讓金牌有不同的價值。”

  這裡他説的“體育比賽後面是不同的投入成本,自然也讓金牌有不同的價值”其實並不成立。但不同的成本投入(或者經濟發展水平),顯然可以解釋為什麼一些項目總是成為某些國家的強項。這就是“比較優勢”的含義。

  第三件,當然總也要再説一下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這個話題,新聞記者總比我更有興趣。經濟學家不是預言家,連做項目評估也不見得在行。也許只知道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不重要。以我的看法,“奧運會對中國經濟未來的影響”就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如果非要給出點評論,我大概知道,觀測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可以有不同而又無用的方法,其中一個是投入──産出法。我們把奧運會作為一個“投入”,利用北京或者全國現有的投入──産出表和計算出來的産出系數,大概可以計算出“奧運會”對經濟的影響。但這個計算的結果並沒有什麼價值,因為簡單地把奧運會看成投入,幾乎是個呆子。第二個方法就叫宏觀經濟學的方法吧。把奧運會前的各種開支(包括場館建設)和拉動的其他行業(如服務業、交通運輸和金融等)的相應支出估計出來,可以利用支出乘數直接去估計GDP的增量有多大。不用説,這樣的計算也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它不能反映未來的影響,知道它又有什麼用?

  其實,現在如果非要弄明白奧運會對中國經濟未來會産生什麼影響,最好的答案攥在每個人的手中。新聞記者為什麼不去詢問國內外的投資者、銀行家、政治家、運動器材商、體育職業人士、學者和普通百姓呢?他們的看法在統計意義上就是最好的答案,畢竟,在未來,是我們每個人的觀點和行動決定了奧運會對中國經濟未來的影響。當然,今天回答“不知道”,也是一個很不錯的答案。

  (作者係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教授、博導)

搶 眼 新 聞

比爾?蓋茨為何從不穿名牌

散戶出現大規模拋售行為

平安回應劉翔億元保單兌現

李嘉誠頻頻拋盤套現

姚明不忍了!怒吼記者

郭德綱收徒分文不取虧百萬

"傷可忍 騙不可忍"

歐元CMS挂鉤産品為何巨虧

陳水扁栽大了!洗錢18億

責編:李菁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