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我國PPI同比上漲10%,漲幅連續12個月擴大。而今日將公佈的CPI如無意外,漲幅很有可能連續第3個月回落。
PPI和CPI這種“一上一下”的剪刀差現象,是從今年5月開始的。5月PPI同比上漲8.2%,CPI上漲7.7%,PPI在本輪物價上漲中首次反超CPI0.5個百分點,6月則反超1.7個百分點。從目前來看,7月很可能反超3個百分點以上,而8月這個“剪刀差”還可能繼續擴大。
PPI和CPI為何背道而馳?
首先,從歷史來看,在物價上漲週期,PPI和CPI的峰值出現的時刻不同,CPI峰值在很多時候較PPI早幾個月。以我國2004年前後的物價上漲為例,CPI于2004年7月達到5.3%的高點,而PPI則于同年10月達到8.4%的高點,相差3個月。同時,近幾個月以來,由於供需矛盾和資本炒作等多方面原因,以原油為代表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衝高,帶動我國PPI漲幅明顯提升,更凸顯了兩指標走勢之差。
其次,目前PPI向CPI的傳導並不順暢。PPI向CPI傳導上漲壓力的鏈條大致有三種:PPI(煤炭、成品油、電力)─農業生産資料─農産品─CPI;PPI(採掘工業)─水電燃料─CPI;PPI(原料工業、加工工業)─工業消費品─CPI。由於我國下游産品市場總體供大於求,而且國家對中間産品實行價格管制,這就導致PPI向CPI的傳導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PPI上漲對CPI的影響更多是在心理層面。不少專家認為,當前我國PPI上漲只有一成左右可傳遞到CPI中。
再次,PPI和CPI兩指標的側重點不同。CPI中食品和服務業佔比很大,PPI則涵蓋各種工業製造業産品,兩指標的構成因素區別明顯。按權重及價格波動性來看,石油價格變動對PPI影響更為顯著,而CPI受食品價格影響更為突出。一般來説,CPI是衡量國家物價水平的最重要指標,而對於PPI以及其他價格指標,政府則很少有動力去進行專門調控。
此外,雖然CPI漲幅近幾個月出現了較明顯的回落,但這並不能説我國物價進入下行通道已經取得了十分牢靠的基礎。有關專家表示,未來CPI在繼續下降至5%-6%左右時,很可能由於資源、勞動力、環境等漲價因素的制約,而難以再降下去。
不過,PPI和CPI背道而馳的局面或不會長期保持,從中長期來看,PPI和CPI的差距將會縮小。三季度,在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漲幅頻頻走高的情況下,PPI很可能一直維持在高位。而在已經顯現成效的宏觀調控下,CPI在三季度有可能進一步回落,但回落空間較為有限。到四季度,如果國際油價不發生大幅反彈,PPI由於基數原因可能見頂,從而拉近與CPI的距離。 (韓曉東)
責編: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