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元走強、增産預期等系列因素作用下,國際農産品期貨市場從連續數月的“漲勢洶洶”轉而連續大幅下挫,並帶動現貨市場價格回落。由於食品價格上漲是我國這一輪CPI走高的主要動力,國際糧價下行將有助於帶動國內CPI漲幅回落。
少見的下跌幅度
“看盤感覺勝似觀戰奧運跳水。”一名期貨分析師這樣形容近期的糧食期貨價格走勢。
今年以來,國際糧價持續暴漲,很多國家爆發糧食危機,令各界憂心忡忡。但最近一個月,國際農産品期貨市場風雲突變,主要糧食期貨價格急劇下挫:CBOT大豆11月主力合約連跌六周,從7月初的每蒲式耳1630美分到目前的每蒲式耳1280美分,累計跌幅超過20%;玉米12月主力合約從7月初的每蒲式耳780美分至目前的每蒲式耳540美分,大跌超過30%;另外,小麥、棉花期貨也紛紛告跌,跌幅均在15%左右。
跟隨國際市場,國內各主要農産品期貨價格也大幅回落:7月以來,大連商品交易所黃大豆1號、豆粕的2009年1月主力合約跌幅雙雙接近25%,玉米期價下跌近10%。
“短時間內下跌幅度如此之大,確實少見。”上海久恒期貨總經理助理彭琪説。儘管受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影響,相關農産品期貨價格出現一定程度反彈,但與前期“一騎絕塵”的漲勢相比,近期的跌勢確實令人大跌眼鏡。
多因素“變調”致下跌
記者採訪發現,國際糧食期貨價格上演“過山車”行情,背後有多重因素,主要包括美元反彈、油價回落、天氣、供需基本面等。
“美元反彈對包括農産品在內的商品期貨市場走勢形成壓制。”彭琪説。近期美元匯率一路強勁反彈,反映美元綜合比價的美元指數升至75上方,達到5個多月來的最高點。受此影響,國際原油、黃金價格持續回落,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也全面下跌。
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何笑凡表示,油價回落將促使海運費用下降,使農産品生産、運輸成本降低。另一方面,玉米、大豆等糧食的能源屬性促使其價格與油價呈現相倣的變動曲線。
此外,8月份以來,各大糧食主産區的增産預期也促使糧食期貨價格回調。最新分析顯示,美國中西部天氣利於玉米和大豆作物生長,糧食增産可能性較大。而據我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2008年中國玉米和大豆産量將分別達到1.56億噸和1750萬噸,均較2007年增長超過30%。這令市場缺乏炒高糧食期價的充足理由和動力。
可望有助CPI漲幅回落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6.3%,連續第三個月出現回落,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4.4%。那麼,國際糧食期價大幅下跌,我國進口大豆、豆油等食品成本下降,能否帶動國內CPI漲幅回落?
“糧食期貨價格下跌將有助於未來食品價格回落。”彭琪解釋説,“期貨價格走低將在一段時間後傳導至食品生産企業,從而對食品價格回落形成正面影響。”
期貨價格反映的是市場對於未來的預期,期價下跌已經帶動現貨市場價格回落。數據顯示,國內四級豆油現貨價格已從3月末的每噸15000元跌至每噸8300元,深挫近45%;豆粕價格從6月底的每噸4800元跌至每噸3700元,下跌23%。而豆粕是重要的養殖業飼料,其價格下跌將降低畜禽養殖成本,從而帶動肉類價格回落。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教授表示:“在要素市場價格沒有完全放開的情況下,我國CPI漲幅下降主要有賴於農産品、食品價格的回落。”
彭琪預測,目前農産品價格回落的傳遞效應到第四季度將會顯現,估計到中秋、國慶期間,食品價格回調對CPI的“減壓”作用就會呈現。
但天相投資顧問農業分析師嚴艷表示,由於全球糧食供需矛盾並未根本改變,在相當長時間內國際糧食市場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因此糧價下跌空間有限。我國仍應加大農業投入,增加農業補貼,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增加供給,穩定農産品價格。
搶 眼 新 聞
|
|
|
|
|
|
|
|
|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