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絲路胡人外來風--唐代胡俑展》在陜西乾陵博物館展出。圖為深目高鼻,濃髯曲發的胡俑吸引遊客們的“眼球”。作 者:冽瑋
8月6日,《絲路胡人外來風--唐代胡俑展》在陜西乾陵博物館展出。圖為一家三口在仔細觀賞騎駱駝胡俑。作 者:冽瑋
中新網西安8月6日電(記者 冽瑋)深目高鼻,濃髯曲發,或頭戴尖頂帽,身穿開領衣,或手執胡瓶……經一年多的籌備,陜西乾陵博物館承辦的《絲路胡人外來風--唐代胡俑展》,于8月6日正式對外展出。有關人士稱,該展覽旨在展示唐代文化的包容性、開放性、國際性,重現胡人在古長安的盛況。
胡人是中國歷史上對北方邊地及西域各族的稱呼。唐代長安的胡人從事不同職業,經商、開店、貿易、侍傭、戲耍的都有。大量胡人的涌入,帶來了他們的文化,一時間長安、洛陽兩京毛毳腥膻,胡氣氤氳,“長安胡化極盛一時”。大詩人李白也寫有“胡姬貌如花,當爐笑春風”名句。 唐代女子衣著偏好胡裝,化粧亦追胡風,身穿緊腰胡裝,足登小皮靴,朱唇赭頰,是時尚的打扮。胡樂、胡舞更使唐人眼迷心醉,其時最流行胡弦舞、胡騰舞和拓枝舞。
據了解,以胡人形象為藍本燒造的胡俑,考古學家稱為“胡俑”。本次胡俑展是陜西省建國以來出土的精美胡俑文物和近年來新出土珍貴文物集中陳列,展覽面積300平方米,展出文物120件。共分為“魅力大唐”--唐對外開放與胡俑出土概況、“絲路靈魂”--唐代絲綢之路上的胡人、“樂居長安”--生活在國際性大都會裏的胡人、“胡風東漸”--胡人對唐代文明的影響四個部分,展示了以絲綢之路為主線的國際文化交流背景下,胡人在唐長安城的活動狀況,彰顯了胡人為唐文化和社會文明的發展、交流、融合所做出的積極貢獻,揭示了唐代對外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在中華民族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促進作用。
此外,與該展覽相配套的大型幻影成像《西域商人去唐都》、《胡俑與唐代歷史知識互動搶答遊戲》也令廣大遊客耳目一新。(完)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