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敏
在青銅器、鐵器還沒有普及前,古代先民使用的是石頭製造的工具。這種遠古的石器,即便是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化,也保持著原樣,只是在歲月沖刷下,它們的一部分沉入了江底。在廣西的邕江、左江、右江,人們在撈沙的時候屢屢撈出形態各異的古石器。
在南寧的收藏圈裏,少數藏家就收有這些具有廣西少數民族特色的石器。而大家公認收藏石器數量較多、種類較齊全者,是藏家張其居
1地攤偶得 敲開興趣之門
石錛的形狀不一。
毛澤東《賀新郎?讀史》寫到:“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其中“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説的就是中國歷史的石器時代。在人類歷史的“小兒時節”,石器的製作只限于滿足生産的需求,因此其外觀是非常簡潔樸實的。
大約是2000年的時候,南寧藏家張其居在一次逛園湖花鳥市場的時候,在地攤上發現了幾件奇特的“石頭”。這些“石頭”上有明顯的人為加工痕跡,被製成斧、鏟一類工具的形狀,如果接上一個木柄,似乎還能使用。地攤老闆説這是遠古的石器,張其居覺得很好玩,就買了下來。回到家裏,他查閱了大量的文獻、書籍,還專門跑到博物館請教專家,對這些“石頭”的來歷有了了解。張其居説,在桂林、柳州、崇左、來賓、百色等地,考古人員都在當地的洞穴裏發現了不少打制石器,人類在廣西活動的足跡可以追溯到距今四五萬年以前。
張其居説,一般來説,南寧市園湖路、唐山路古玩市場裏出現的相關石器,基本上都是廣西本地的,這些石器包括了舊石器和打制石器(即新石器),年代距今幾千年至上萬年不等。廣西本地的石器,與我國其他地區發現的石器是有一定的差別的,加工方面基本一致,差別主要體現在器形上。
“石器的外表雖然非常儉樸,沒有多大的審美性,但是卻凝聚了古代先民的高超智慧。”張其居説,一件遠古石器握在手裏,就能感覺到它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也是他喜歡收藏石器的原因。從在地攤上買到自己的第一件石器藏品起,幾年下來,張其居已經收藏了300多件石器。
2江裏撈沙 出水遠古石器
經常逛古玩市場的人會發現,其實市場裏並不多見這些遠古石器。張其居是怎麼收藏到數量如此之多的石器的呢?對於自己的秘訣,張其居説他從來就不對圈裏的同行避諱,那就是到邕江、左江、右江的挖沙船、沙場,直接向挖沙工人收購。
南寧人再熟悉不過的邕江水裏,經常會撈出石器?這個問題讓記者感到驚喜不已。張其居説,原本他也不知道,在地攤上買得多了,老闆才透露,其實他的石器是從挖沙人那裏收回來的。知道了這個消息,一有時間,張其居就跑到邕江邊的挖沙船和沙場去轉轉,看看有沒有工人撈起了石器。果不出其然,張其居還真的通過這個途徑買到了不少石器。石器怎麼就跑到了江水裏面呢?張其居認為,這是因為遠古的先民通常是居住在水源的附近,特別是壯族先民,喜歡住在距離河流很近的高地。江邊的一些人類聚居地遺留下來的物品,有些就被沖刷到江裏。挖沙的時候,這些石器隨著沙子一起被打撈上來。這些石器,基本上都是在江河灘上就地取材製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