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提要:在抗震救災工作最緊張的時刻,證券市場表現出驚人的凝聚力,大盤指數沒有出現大的波動。隨著災後重建工作的啟動,市場將會以何種姿態演繹災後行情?哪些因素將能促使股市走出地震陰影,展開一波有力的行情?
從地震發生至今,證券市場也表現出驚人的凝聚力,甚至有股民發出“鎖倉”倡議,市場此後走出的一波小行情因而被一些股民稱為“愛國行情”。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當天,上證指數以3626.98報收,上漲0.37%,此後一路演繹平穩的小漲小跌行情,波動十分平穩,與災情的跌宕起伏形成明顯反差。直到地震發生一週後,市場波幅才逐漸放大,但上證指數仍頑強的在3500點附近徘徊。
隨著抗震救災工作的持續深入以及災後重建工作的啟動,市場將會以何種姿態演繹災後行情?股市是否會發生“余震”?這是眾多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
CPI走勢主導災後行情
一些短期政策也成為近期股市“抗災行情”的助推力量。在全國積極救災的情況下,管理層也在為穩定股市繼續頻吹暖風。上交所發佈實施《上海證券交易所證券異常交易實時監控指引》,嚴懲“大小非”違規減持。5月13日,高檢、公安部聯合下發《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補充規定》。市場人士稱,“大小非”解禁是今年股市的心頭大患,5月份也是解禁的一個高峰期,管理層對規範“大小非”減持持續細化,體現了穩定市場的決心。
同時,上交所發佈了《關於加強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承擔工作的通知》,引導各上市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市場人士對此的解讀是,上市公司也要“講政治”,並建立顧全大局的觀念,防止股市因為地震災害而大幅震蕩。
隨著災後重建工作的逐步啟動,股市也將走出短期的抗災行情,災後行情如何展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高通脹的隱憂是否能有效解除。
毫無疑問的是,汶川大地震將對國內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問題只是影響有多大而已。
從經濟總量來看,地震對國內整體經濟的影響應是非常有限。此前機構普遍預計此次地震災害造成的全部損失可能在1050億~1900億元,但當前令市場較為擔憂的反而是CPI上行的風險。尤其在通貨膨脹高居不下的背景下,救災以及災後重建可能帶來的CPI壓力不容小覷。
某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四川是我國重要的資源性産品和農産品輸出大省,尤其是生豬和糧食大省,這次地震會造成這些資源性産品和農産品産能減少。同時災後重建還需要消耗大量生産生活資料供應,可能會造成新的物價上漲壓力。因而今後一段時期,CPI增速放緩的預期可能面臨很大壓力,此前普遍預期的CPI下半年回落也面臨很大不確定性。
博時特許價值基金經理陳亮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今後的投資主要就看CPI,“雖然受到很多外部的衝擊,但如果CPI能夠順利下降的話,那麼對於行情的展開、對於確認是反彈還是反轉都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
從現有的政策來看,政府在抑制CPI方面的舉措相當麻利。5月12日在四月CPI數據公佈後即再次提高準備金率0.5%。儘管此後有市場人士預期政府將為災區重建適度放鬆信貸,但多位經濟學家表示,由於震中發生在山區,重建成本身就比較低,再加上重建成本主要是通過財政撥款的方式解決,信貸從緊的政策應該不會因此而改變,更不會導致全局性信貸從緊方向改變。控制CPI仍將是政策的重點。
理性看待“抗震救災板塊”
地震對上市公司帶來的影響也是各不相同。地震災區的部分上市公司,比如宏達股份、東方電氣、岷江水電等,由於地處災區,公司運營受到影響,未來業績有所損傷恐怕也是難免的。
另一類被認為是受益於災後重建的公司,則在近日收到較多關注。就在地震發生的一週中,具有抗震救災概念的個股均大幅上揚,如四川金頂、四川路橋均連拉三個漲停,此外,重慶鋼鐵、西南藥業等鋼鐵、水泥、醫藥和工程機械類股票均取得了遠遠超過大盤的漲幅。
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儘管從道義而言,談地震受益公司似乎不妥。不過從理性的角度來看,該人士認為地震主要帶來了兩類個股的投資機會,一類是抗震 救災物資類股票,如醫藥、農業糧食、紡織服裝和消費零售。另一類則是災後重建類股票,如鋼鐵、水泥、建材等。其中該人士最為看好醫藥板塊,“災後防病防疫工作的展開對藥品,醫療器械等物資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醫藥類企業將從中受益。”
而對醫藥、水泥板塊,博時特許價值基金經理陳亮則認為,能否走強關鍵看背後驅動的因素。從基本面狀況看,醫藥和水泥長期的基本面驅動因素是具備的,由於今年財政政策投資的力度非常大,國家很多重點工程項目最近都已經開工,所以對於水泥板塊的拉動和長期驅動因素是比較明確的。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對醫療水平要求的提高,醫藥板塊的長期驅動力也是存在的。
但是陳亮認為,目前比較擔心的是市場中的投機因素,由於大家對地震的反應過於強烈,投機因素使得這些股票的估值又被推向了一個高位,使這些板塊蘊含了一定的風險。從長期投資角度看,估值水平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如果估值水平相對較高,尤其是在醫藥板塊,那麼它未來的增長能不能對沖掉估值的高漲,這是一個值得研究和關注的問題。
上海某位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抗震救災板塊的機會只是暫時的,地震只是提供了短期炒作的藉口。該人士認為,抗震救災板塊的上漲高度有限,前期的炒作含有非理性成分。就醫藥股而言,面對大型災難的時候,國家往往通過調撥的形式向災區發送藥品,醫藥類企業也通常會通過捐贈的形式來體現醫藥企業的社會責任,照此看來,醫藥類企業從地震中獲取超額收益的機會並不大,況且醫藥類股票從估值來説已不便宜。
同時該基金經理認為,對水泥板塊來説,由於水泥行業是區域性産品,運輸半徑在300公里左右,因此地震對四川、陜西、甘肅、湖北以外其他區域的水泥企業並不會産生大的業績提升作用。
上述人士認為,抗震救災板塊後市面臨著分化,具備實質性業績支撐的上市公司股票有望持續走高,而短期概念性炒作的個股則不具備繼續上漲的潛力。對於受地震影響比較大的,主營業務位於災區的水電類上市公司,不少基金經理建議謹慎回避。
“神戶行情”應不會重演
有很多投資者將汶川地震和日本1995年發生的神戶大地震相比較。1995年1月17日,
神戶地震發生的當日,日經指數只是輕微下跌,建築等行業還出現了上漲。直到1月23日,日經指數開始大幅下跌達5.6%。地震發生後10天,股票市場蒸發市值已高達10%,其中較為抗跌的是建築、建材以及公用事業、資源類股票。此後的半年內,日經指數的下跌幅度一度超過了5000點。
A股會否重演當年日本股市的走勢,成為很多人關心的問題。對此,上海某位基金經理認為,汶川地震和神戶地震並不具備明顯的可比性。日本神戶大地震的震中神戶市地處日本重要的工業區,是重要的經濟中心。該工業區中,製造業産值佔整個日本的13%,鋼鐵産量佔24%,機械製造業佔19%。該工業區的汽車零部件、化學製品,造紙、造船業等也十分發達。地震發生後該地區停水斷電,交通癱瘓,很多中小企業房屋倒塌,地震甚至還影響了周邊其他工業區和一些港口,對日本的整個經濟都有很大拖累,這些對連續三年不景氣的日本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從這個角度而言,該人士認為日經225指數暴跌5000點也是對基本面的正常反映。
相比之下,汶川地震發生的地點是在西部偏遠地方,並不是我國的經濟中心,因而可以預期的是,汶川地震對宏觀經濟造成的拖累比較輕微,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和神戶地震應有較大差異。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