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07年,民間收藏走過了豐富多彩且令人欣喜的一年。這一年,內地藝術品拍賣業迎來了15週年,也走到了發展與競爭的關鍵點;這一年,民間收藏進一步由盲目炒作向理性沉澱邁進;這一年,不論國有、民營,博物館建設越發熱火朝天,收藏市場數量和規模都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這一年,眾多的收藏協會和各式各樣的收藏類展會開始在競爭中大浪淘沙;這一年,民間收藏在各類法制和法規的完善中走向“標準化”──這一年,中國民間收藏的主題是“提升”。
提升,表現為一些領域的生機勃勃。
槌起槌落間,藝術品拍賣業走過了翻天覆地的15年:成交記錄不斷翻新,拍賣內容更加豐富,人們在2007年驚喜地看到藝術品拍賣業正逐步形成穩定的格局,拍賣市場規範化的呼聲也顯得格外強烈。
另一邊廂,民間收藏活動在2007年可謂一片紅火,大大小小的展覽和交流交換層出不窮。從京城的“國際火花珍品展”和“珍藏西藏──葉星生搶救、保護西藏民間文化遺産成果展”到河北、上海、天津等地的展會、交流會,我們發現這一年的民間收藏市場少了炒作,多了理性,“藏出文化味兒”成為廣大收藏者的共識。
提升,表現為一些領域的強力萌生。
從年初到年尾,奧運收藏在國內的氛圍越來越濃。北京奧運特許商品發佈了更多的新品,奧運收藏活動越來越多,更多的藏家開始進入奧運收藏行列,且越來越專。
與此同時,中國內地的首個夜場拍賣會在北京保利推出,成績斐然;新文物出境標準、翡翠分級國家標準等相繼將“標準”二字推向了2007年關鍵詞的風口浪尖;“航母”級的收藏品市場遍地開花,上演了一齣聲勢浩大的群雄爭霸戰;各類博物館也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據6月至10月間的統計,全國各地的博物館正以平均每兩天開一家的速度持續增多……
提升,表現為一些領域的歸於沉寂。
走過2007,一些名震一時的民營博物館悄然無聲,一些原本就表現平平的收藏家協會顯得愈加寂靜,一些原以為會爆出天價的拍品黯然流拍……這是市場繁榮的另一種表現,也是藝術品收藏界大浪淘沙的先聲。一個更為規範、更為理性、更為健康的市場正在向我們靠近。
2008年是奧運年,也是改革開放30週年,我們有理由期待更多。
年度人物葉星生
上榜理由
一個人也許挽救不了一種文化,但通過他的努力,至少可以給這種文化一個存活、延續和重新散發出光彩的機會。葉星生之於西藏民間文化,正扮演著這樣一個角色。
2007年11月22日,首都博物館迎來了一批遠道的客人,精美的唐卡、古老的木雕、神秘的宗法器物、精湛的金銅佛像以及普通卻罕見的帶有西域風情的民俗生活用具等等,吸引了來自首都各界人士的目光。上至政府要人,下至平民百姓,無不發出嘖嘖的讚嘆。值得一説的是,這也是北京文物藝術品新的聖殿──首都博物館舉辦的第一個民間收藏家個人藏品展。
這場名為“珍藏西藏──葉星生搶救、保護西藏民間文化遺産成果展”的大型展覽上的全部480件(套)西藏傳統文化藏品都出自民間收藏家葉星生的私人收藏。展覽通過遠古文明、生産生活、餐飲文化、服飾與傢具、木雕藝術、唐卡藝術、佛像藝術、宗教法器等八個類別的展示,全面而系統地展現了古老、神秘、博大、精深的西藏傳統文化。
西藏傳統文化歷史悠久而獨具特色,但是長久以來卻因為多方面的原因而不為人知。由於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這些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産瀕臨消亡。在這樣的背景下,葉星生深入藏區,數十年如一日地奔走在西藏的大小縣市、草原牧區,搶救和保護古老的西藏民間文化遺産,被譽為“西藏民族文化的救護者”。
從這個展覽中所能看到的,不僅是那些震撼人心的西藏傳統文化、美妙絕倫的西藏風情藝術,更有一個普通收藏者的民族責任感和民族文化情結。這些民間收藏者沒有任何頭銜賦予的責任,更沒有物質利益的牽動,他們有的只是一腔熱忱──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對於民間文化遺産、對於那無法用價值來衡量的一片紙、一塊磚的熱愛與追求。而正是憑藉這發自內心的衝動,中國民間文化才得以更加完整、更加全面、更加細緻入微地被保護、延續和傳承。如同葉星生這般憑一己之力將西藏文化帶到更廣闊的空間,其為弘揚西藏民間文化所做出的努力又已經超出了一個普通收藏者的定義。
民間收藏者的收藏與文化情結,個中由來外人無法説清,但也許正如葉星生曾在他的文章中寫到的那樣,當與自己鍾愛的收藏在一起的時候,“儼然是一個精神上的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