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産經 > 正文

雪災面前 "鐵老大"為何如此脆弱

 

CCTV.com  2008年01月30日 07:3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內容速覽]  鐵路運輸部門在春運等百姓和國家最需要它的時候,往往又是它最為“脆弱”的時候。鐵路部門長期在體制庇護下形成的養尊處優的地位也是鐵路部門應對災害能力差的一個主要原因。

  鐵路運輸部門在春運等百姓和國家最需要它的時候,往往又是它最為“脆弱”的時候。連日來我國中南部連降大雪是此次廣東、湖南,包括江蘇、上海等地鐵路運輸部分或者基本中斷的主要原因,但是,除了“天災”,難道就沒有人為因素嗎?

  首先,我國鐵路發展建設中盲目求“快”卻忽視暢通、安全的整體思路需要調整。一些管理和規劃部門習慣於“超前”和“與國際高水平接軌”,卻很少顧及國情和實際需要,於是在現實中表現為貪快求洋,這些以高速、舒適為主要目的,對老百姓來説卻可能還很昂貴的高等級交通,雖然可以為鐵路、交通等部門帶來更為可觀的利潤,但最為直接的影響是它們擠佔了本來可以用來發展更加安全、暢通的交通設施的寶貴資金。因此,鐵路等交通部門在發展思維中也應該從又快又好或者是只快不好的狀態下,調整到“好”字優先、暢通安全大於快速舒適的“又好又快”上來。

  其次,體制的原因造成鐵路部門不按市場需要發展的弊端。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運營能力無法按照市場需求來發展和調整,每年一到春運等“學生潮”和“民工潮”的高峰時期,鐵路部門總是一如既往、一成不變地“吃緊”,“一票難求”的局面即使沒有雪災等“天災”同樣也難以改變。

  此外,鐵路部門長期在體制庇護下形成的養尊處優的地位也是鐵路部門應對災害能力差的一個主要原因。在壟斷等特權身份中運營,鐵路部門很難主動考慮到如何應對災難等危機,更不會形成有效應對災難的應急機制,而是習慣於出現問題依賴政府,這也從客觀上導致了“鐵老大”在雪災等災難面前的“脆弱”和無力。

責編:李菁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