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70萬~100萬的高校畢業生將繼續加劇就業的結構性矛盾
2007北京高校畢業生流向探查
“十一五”期間,我國將有2700萬名普通高校畢業生需要就業,每年凈增70萬~100萬人。但這並不意味著勞動力市場已經供大於求,實際上每年勞動力供求缺口仍在1300萬~1400萬人左右;市場對畢業生有效需求增長卻存在相對滯後現象,使高校畢業生結構性矛盾突出。
為緩解就業壓力,各高校就業處紛紛出臺政策,以促進畢業生穩定就業,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北大畢業生流向
“在2007屆參加就業的北大畢業生中,66.2%的畢業生到中央和地方黨政機關、省部級以上科研單位、985重點高校、主流新聞媒體等國家重點行業與領域就業。”
在進行了“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情況跟蹤調查”、“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用人單位跟蹤調查”和“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攻讀碩士研究生導師評價調查”等專項問卷分析之後,北大就業指導中心得出上述結論。
去年12月19日,北大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方偉向記者介紹:“截止到(2007年)9月1日,北京大學2007屆本專科畢業生總就業率為97.05%,畢業研究生就業率為96.59%。”(見表1)
此次跟蹤調查還發現,另有10.2%的畢業生簽約到西部、支教及北京農村,其中6名本科畢業生到北京朝陽區、海淀區、順義區和通州區農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助理,15名本科畢業生正式簽約西部。
“2007年我們送了14個畢業生到農村當村幹部。”方偉説,就在北京幾千名村官中,2006年畢業的北大法學碩士、房山區拱辰街道黃辛莊村村委會主任助理陳麗娟剛剛當選了北京市人大代表。
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會會長任佔忠告訴記者,大學畢業生求職過程中存在著許多誤區;而面對龐大的就業大軍,企業又抱怨找不到合適的應屆畢業生,“這表明目前大學生就業市場信息極不對稱,人職匹配度很低,人力資本浪費嚴重。”
面對信息不對稱狀況,方偉解釋,畢業生整體就業形態較往年有所變化,主要表現在:“畢業生自費出國留學、國內繼續深造讀研比例相對穩定,實際參加就業畢業生簽約率高,大部分到國家重點行業與領域”;而且“到基層、中西部地區就業人數與比例保持一定比例並呈增長態勢,畢業生就業結構日趨合理”。
比如,調查發現,本科畢業生就業崗位專業匹配度高達81.9%,畢業生中62.7%的人員成長為本單位中高級管理、技術人員或業務骨幹,畢業生對工作滿意度達65.1%,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高達89.8%。
實際上,綜合性大學像“985”、“211”高校主要培養綜合素質學生,以提高就業質量為主,並繼續保持較高的畢業生就業率,提高成才率。
所謂“較高就業率”,方偉介紹,是指簽約率高,如簽了三方協議,正式解決戶口檔案;同時出國留學、保研佔相當比例;並且違約率、改派率較低。
薪資排行榜
從2006年10月起,北大就業指導中心還對1321名已畢業、平均工作年限6.9年的本科畢業生進行了跟蹤調查。
結果發現,北大本科畢業生中有73.%的工作人員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其中月收入在6000~10000元左右的,佔被調查畢業生人數的24.8%,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佔被調查畢業生人數的22.8%。
雖説各高校就業指導處都有一本畢業生就業賬,掌握了70%以上畢業生就業狀況,但去年11月下旬,麥可思公司和全球權威調查公司蓋洛普、中國零點調查公司共同完成的“中國2006屆大學應屆畢業生求職與工作能力調查”、“中國企事業單位對應屆大學畢業生招聘與工作能力需求調查”,卻勾勒出整體高校畢業生就業圖景。
麥可思-蓋洛普此項調查覆蓋中國1084所主要大學,麥可思-零點調查抽樣收回有效企業答卷4910份。
上述諮詢公司調查結果顯示:全國“211工程”院校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平均就業率為89%,薪資中位值(50%的人高於或等於此值和50%的人低於或等於此值)為每月2500元;而全國其他本科院校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平均就業率只有87%,薪資中位值只有每月2000元。
在大學生畢業半年後薪資中位值排行,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第1位,為4000元/月;上海外國語大學第4位,3925元/月;上海財經大學第5位,3775元/月;復旦大學第6位,3700元/月;北京大學第7位,3600元/月;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8位,為3500元/月。
而在高校畢業生月收入期望值中,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和社科文獻出版社2007年年初發佈的《2007年中國首都社會發展報告》也顯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畢業生月收入期望值最高,在5000元以上;北京師範大學在3000~4999元左右;北京科技大學在2000~2999元內;北京交通大學、北方工業大學等在1000~1999元左右(見表2)。
蓋洛普調查發現,北京高校應屆畢業生選擇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就業的比例分別高達65%和21%,而選擇縣級城市和區鄉就業比例則僅有3%和2%。
《2007年中國首都社會發展報告》同樣表明,北京地區畢業生首選就業區域中,北京佔75.2%,上海佔6.1%,廣州、深圳佔6.1%,其他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佔8.3%,中部大中城市佔1.5%,西部大中城市佔2.8%。
並且在就業單位首選調查中,選擇科研、學校、醫院、新聞等事業單位的最多,佔30.3%;其次分別是外企或合資企業,佔22.4%;私營企業佔1.3%。
從地域分佈看,大學畢業生就業選擇集中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城市,就業熱點地區包括:環渤海京津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
方偉告訴記者,他們也並不希望學生都往發達地區擠,“如果十幾個北大學生都去同一個單位,五年以後單位只需要一名技術總監,其他都是非技術的,那是人才資源的浪費。如果他們分散到西部去,反而會最大限度地提高就業質量。”
整體高校就業狀況
2007年有495萬高校畢業生,2008年突破500萬大關。“至去年9月1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實現就業人數351萬人,但仍有大約144萬應屆高校畢業生未能如期就業。”教育部數據顯示。
據了解,2008年北京地區應屆大專以上畢業生為20.8萬人,為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北京市人事局有關人士日前向記者介紹,各高校就業處已拿出相應對策,比如18區縣困難家庭的畢業生將獲就業推薦,今年再聘3000名大學生村官,以幫助畢業生穩定就業。
相較而言,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祁金利向記者透露,2006年3100名本科畢業生中,選擇當年就業的1000人左右,佔不到1/3;而在畢業研究生中,80%選擇了就業。
並且,祁金利表示,畢業生前往國家重要行業和地區就業的比例逐年上升,去年大約有2000多人。
記者獲知,清華大學2007屆畢業生到特大型國有企業、重點高校、科研單位、政府機關等國家重要行業和領域就業畢業生比例達53%。
到去年年底,清華大學校園招聘會預計超過330場,至今年突破400場,而前年全年招聘會總數只有320場,校方的這一做法,祁金利表示:“學校希望給畢業生早提供並多提供就業機會。”
相對北大、清華畢業生高就業狀況而言,北京理工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羅佳告訴記者,截至去年9月底,北理工研究生就業率98.35%,本科生為97.69%;2008年北理工共有畢業生6667人,其中本科3551人,涉及工學、理學等十個學科門類。
而針對北理工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羅佳表示,他們率先實行了就業導師制度,即“各個學院選聘專業課老師,聯合作為畢業生畢業導師,按學生比例來配備導師人數,每名畢業生都有就業導師,實行一對一就業輔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程文浩提供的數據則是,截止到去年9月底,北航本科生就業率為98%,碩士和博士畢業率達99.5%。
雖然各高校就業指導中心已將穩定就業率,提高成才率作為份內事。但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呢?
12月21日,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多功能廳內,幾十家單位正在現場招聘清華大學應屆畢業生。泰康人壽保險公司計劃財務部助理總經理李富華向記者介紹:“我們聘用的是重要崗位業務人員以培養幹部,所以都直接面談。”
在長達一小時對某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應屆博士畢業生的面試中,李富華所強調的是能否從基層做起?比如財務部門,從出納和最基本的業務收支開始,同時更強調團隊協作能力。
李富華表示,像大公司財務部門,需要綜合能力強的人員,不僅財務專業技術好,“關鍵看其未來發展前景,及對企業産生的創造力。”
他説,一旦選中,他們會有長達兩年的專項培養計劃,導師將有的放矢進行專門訓練,“現在産品都差不多,但如果人才好,才有實力與其他企業競爭。”
“如果十幾個北大學生都去同一個單位,五年以後單位只需要一名技術總監,其他都是非技術的,那是人才資源的浪費。如果他們分散到西部去,反而會最大限度地提高就業質量。”(季譚)
責編:龐帥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