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表與古董是兩個概念。因為機械鐘錶的歷史僅僅500年,而手錶只有103年的歷史,加之保存和維護鐘錶的要求較為複雜,所以出廠二三十年的表就已可進入古董表範疇,而這個年歲的很多物品都稱不上古董,甚至還很年輕。
恐怕有人想問,收藏古董表的意義在哪?難道只是為了研究人類計時工具的發展史嗎?當然不是,記得一位業內前輩曾説:“美國曼哈頓的金融家們更喜歡戴20世紀20~30年代産的百達翡麗或江詩丹頓,原因是此類表象徵著家族精神的傳承,而非一夜乍富。”
也許,這就是古董表收藏最大的意義。
2006年嘉德夏季拍賣會的鐘錶專場上,一隻約1860年産瑞士“播威(BOVET)”銀殼雲彩夾板大八件懷錶(第2455號拍品)無底價起拍。拍賣師從300元喊價,幾番激烈地競價,最終成交定格在4800元(不連佣金)。另一隻約1880年生産瑞士“有威”銀殼大八件懷錶(第2469號拍品)從3000元起拍,也以4000元落槌(不連佣金)。
這兩隻古表有共同的特點:成色中下,成交結果卻很喜人,只能説明大八件懷錶在目前的拍賣市場上是多麼受追捧。庸品的表現都這麼好,若是精品上拍必會掀起一個個小高潮。末代皇帝溥儀在他作為戰犯從蘇聯被遣返回國後,用一些貼身物品賄賂撫順戰犯管理所的管教。其中就包括乾隆皇帝的幾枚田黃印章和一隻瑞士産大八件懷錶。由此可見清朝宮廷長期以來對高等級大八件懷錶的珍視。要知道四五年前,這類表在北京的價格還很低。銀錶殼、銅鎦金機芯的地攤貨800元左右,即使在琉璃廠一帶專門賺外國人錢的店舖,售價也只在3000元左右。所以,正因價格低廉導致大量古表上品外流。
在國內古董大八件尚未被外國人買絕的時候,《風尚志》為熱愛古董表的風尚達人特別提供獵取大八件的6項準則:
1. 表盤(白色瓷盤)必須光潔無損,無裂紋。
2.機芯狀態要好。一次滿弦能走時24小時,日差在1分鐘內。
3. 玻璃內蓋若為原裝的即是上品。
4.機芯上最好有手工雕刻的花紋。20世紀初,大八件懷錶受手錶的衝擊而沒落。當時不少瑞士錶廠不再採用費工費力的手工雕法,而用模具鑄出機芯花紋。但鑄出來的花紋,看不出刀法的神韻,玩賞性大打折扣。所以一定要選手工雕花的機芯。
5.易缺失的機芯部件要齊備:一個是發條盒上的藍鋼環,另一個是擒縱叉尾部的紅寶石。
6.梨形指針。原配指針的“梨形”部分有個細微的凹陷,細膩動人,頗具美感。
據最新市場行情,完全符合上述準則的大八件懷錶,市場參考價格至少在20,000港幣以上,並有更大的上升空間。若是表殼還具有精美的琺瑯彩繪則價格將至少在六位數。
責編:劉慧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