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玉器源遠流長,民族特色鮮明,在長達七八千年的發展歷程中,連綿不斷,相沿不衰,這在中外古代雕塑藝術史中是獨樹一幟的, 殷墟玉器是中國古代玉器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上承夏及商代早期玉器的優良傳統,下啟西周玉器的先河,經200多年的生産實踐,提高了設計水平和雕琢技術,創作了很多精美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殷墟是商代後期盤庚至帝辛八代十二王的王都遺址,位於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部,橫跨洹河南北兩岸,其範圍約有30平方公里。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多學科的學者、專家的切磋與研究,認為殷王朝在殷墟建都的絕對年代為公元前1300年至前1046年,歷時254年。
自1928年開始科學發掘殷墟,至今已有76個年頭。經幾代考古學家的不懈努力,陸續揭露出湮沒在地下3000多年的殷代王都。同時,發掘出土了成千上萬的各種質地的殷代文物和3萬多片甲骨文。為研究商代文明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殷墟玉器只是其中的一項。本文對發掘品作一簡要概述。
一 殷墟究竟出土過多少玉器,已難以考查。據不完全統計,截日至2000年,經考古發掘出土的玉器約有2300件上下(內有少量石質的)。由於古今盜掘,殷墓遭受嚴重破壞,現在倖存下來的僅是劫余而已,不難設想,原隨葬之玉器當遠遠超過
此數字。《逸週日書?世俘解》稱:“商王紂取天智玉琰(YAN)五,環身厚以自焚,凡日厥有庶告,焚玉四千……凡武王俘商舊玉億有八萬。”清代王念孫《讀書雜誌》校為“凡武王俘商,得舊寶玉萬四千。”由此可見,殷王室和貴族擁有數量相當可觀的寶玉。
殷墟玉器的色澤瑰麗多彩,晶瑩光潤。以婦姦墓的玉器為例,以深淺不同的綠色最多,黃褐、棕褐次之,淡灰色、白色(包括乳白)、黃色的較少。多數雜有與主色相異的玉斑,純色的較少。夏鼐先生認為:
“這些顏色的不同,是由於它們的化學成分不同所致……不同的元素或化合物的同時存在,也會在呈色方面互相影響。” 玉器,大部分年代清楚,按殷墟文化的分期序列,大致可分早、晚兩期:早期以婦好墓玉器為代表,約相當於武丁至祖甲;晚期以殷墟西區墓玉器為代表,約相當於廩辛至帝辛。早期玉器的禽鳥和鸚鵡多作站立狀,獸、畜、鳥的主紋大部採用雙線勾徹手法,晚期的少見鸚鵡,禽鳥多作伏狀,紋樣多用單線陰刻,早期某些器物(如刀、浮雕玉人)的相應部位琢成扉棱狀,晚期的則少見扉棱;早期玉戈形制較大,晚期則較小:早期個別玉器具有“俏色’’傾向,但不典型;晚期“俏色”作品已較成熟。玉器分期、斷代的初步判定,使我們有了一個較可信的尺度,用以檢驗以往非科學發掘出土的玉器(傳世品),從而加強了斷代的準確性。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