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收藏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供春是紫砂鼻祖?專家:根本沒有供春壺

 

CCTV.com  2007年12月10日 15:01  來源:中華收藏  
  [內容速覽]在中國紫砂文化史上,供春一直被認為是紫砂壺的開山鼻祖,關於供春和供春壺的傳説民間也有很多種。三年前,江蘇省考古研究所的杭濤對宜興蜀山進行了大面積的考古發掘,此次考古發掘是第一次對紫砂窯址的正式挖掘,地層跨度從明代中晚期直至民國。

  在中國紫砂文化史上,供春一直被認為是紫砂壺的開山鼻祖,關於供春和供春壺的傳説民間也有很多種。經過3年的努力,江蘇省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在宜興蜀山考古發掘了8座紫砂窯址,發現了紫砂發展各時期標本,堪稱中國陶瓷史的一個縮影,但是並沒有從中發現供春壺。專家們不禁懷疑:歷史上究竟有沒有供春其人?有沒有供春壺?供春壺是否是供春本人所做?

  考古力證:供春不是紫砂鼻祖

  《陽羨茗壺係》記載,紫砂壺的創始人叫供春,他是個書童,明正德年間陪伴主人吳頤山到金沙寺讀書,並學著寺中老和尚的樣子做茶壺,金沙寺僧和供春同被列為紫砂壺的“開山鼻祖”。而且目前,中國歷史博物館內就收藏一把供春壺,另外,香港一家茶具博物館內也收藏著一把供春壺。對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內收藏的供春壺,江蘇省考古研究所的杭濤表示:那根本不是供春壺。

  三年前,江蘇省考古研究所的杭濤對宜興蜀山進行了大面積的考古發掘,此次考古發掘是第一次對紫砂窯址的正式挖掘,地層跨度從明代中晚期直至民國。考古發掘是在蜀山西麓和南麓進行的,當年燒窯的殘次品就堆在窯的四週,天長日久,窯就陷入了碎陶的包圍之中。杭濤告訴記者,這次光明代地層就挖了幾十平方米,從中挖掘出提梁壺、花瓶殘片、燒水罐等等紫砂製品,通過考古和考證,他發現:人人追求的供春壺其實根本就子虛烏有。

  “供春確有其人,但具體説法不一,有記載説供春是書童,有記載説是婢女。而且,供春這個名字,更像茶葉的名字,如探春、先春等。再説供春偷學老僧制壺之法,就偷學的地點就有兩説,一説金沙寺,還有另外一説是大潮山寺,綜合來看:目前所見的所謂供春壺,胎質更似清代以後紫砂胎的特徵。”杭濤説,目前能確認的最早紫砂壺出土于南京吳經太監墓,墓葬時間為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此次考古發掘在一個探方的最下層發現了一批特殊的紫砂壺陶片,其壺嘴的形制和“鉚接”制法、高領帶?罐的口沿形制等不僅與吳經墓紫砂壺如出一轍,而且與金壇明代中晚期井內出土的紫砂壺、罐造型上基本一致,這為紫砂起源於明代中晚期提供了可靠證據。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都認為,既然紫砂源於宜興,制陶的工匠自然應該是宜興本土的。但一個燈具內模上刻著“甬東郡”三個字,則讓考古專家們深思。因為“甬東郡”三字與“陶者,甬東人,非土著也”的説法吻合,意思是陶工來自現在的寧波,不是宜興當地人。

  古陶瓷專家:供春是首位做紫砂壺出名的人

  究竟有沒有供春壺?與杭濤觀點不一樣的是,江蘇省古陶瓷學會的專家周道祥認為:供春是第一位由於做紫砂壺出名的人。

  周道祥告訴記者:“在歷史上,供春確有其人,他生於明正德年間,這在宜興縣誌和有關陶瓷的史料裏面都有記載。”民間也流傳著關於供春壺的故事:傳説明代正德年間有一位讀書人在宜興的金沙寺復習迎考,他的書童供春就在寺內向金沙寺僧學習用紫砂制壺,並且進行了自己的改造,把原來實用性為主的壺製作得更有文化氣息。當時文人們對於奇石有種獨特的審美,他們認為“醜極”就是“美極”,如果一塊石頭達到了“瘦、漏、透、皺”的程度,這就是一塊美石。當時供春倣照金沙寺旁大銀杏樹的樹癭,也就是樹瘤的形狀做了一把壺,並刻上樹癭上的花紋,燒成之後,這把壺非常古樸可愛,很合文人的意,於是這種倣照自然形態的紫砂壺一下子出了名,人們都叫它供春壺。由於身份原因,供春結交的都是一些讀書人,文人愛喝茶,大家在一起談論文學時品茶聊天,所以供春壺在文人中一下傳播開了。

  “我們説供春是紫砂壺的鼻祖,是因為他對紫砂壺推廣的作用。供春是跟僧人學做的壺,可能製造紫砂壺的年代要遠遠早于供春,宋代就有用紫砂製作的各種陶罐、陶壺,但是僧人只是自己做自己用,供春是第一位由於做紫砂壺出名的人。”

責編:張福偉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