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收藏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鬥蛐蛐攬人氣零租金起家的京城收藏圈

 

CCTV.com  2007年12月07日 15:08  來源:新浪論壇  
  [內容速覽]博古藝苑工藝品市場標誌性建築──崇國寺十方塔 2005年,博古藝苑工藝品市場籌集經費15萬元,對殘損的古塔進行修復,使輪廓優美的古塔再現光彩。除了“鬥蛐蛐”,2006年春節大年初一到初七,市場還舉辦了“博古藝苑古玩廟會”,這也是文化節的系列活動之一。

  博古藝苑工藝品市場標誌性建築──崇國寺十方塔 2005年,博古藝苑工藝品市場籌集經費15萬元,對殘損的古塔進行修復,使輪廓優美的古塔再現光彩。

  舊貨市場變身收藏圈

  當人們來到京西八寶山西側附近,目光往往會被一座磚塔吸引,這塔形似北海白塔,青灰斑駁的塔身、古樸的造型仿佛訴説著無盡的滄桑往事。它靜靜地矗立了幾百年,不遠處的高樓和滾滾車流構成的喧囂都市仿佛與它無關。這就是北京稀有的崇國寺元代磚塔,説起這塔這寺,還真有些故事呢。金元時代,混戰連年,戰亂中,一個金人遺孤被一位元朝將軍收留並撫養成人。因為戰亂中殺戮頗多,這位元朝將軍心存愧疚,鬱鬱終日。其收養的遺孤見狀願代其出家為僧,贖其罪責。將軍大喜,出資建寺,即為崇國寺。元世祖忽必烈曾親臨崇國寺聽經,並下旨將附近大片土地封賞給寺廟,從此這被命名為“敕封崇國寺”。其塔院在寺西,分南北兩院,為崇國寺僧人塔林。

  曆盡滄桑,曾經香火鼎盛的寺廟早已蕩然無存,而今這座孑然獨立的古塔卻因為一家古玩市場而熱鬧起來,也再度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1998年,這裡形成了北方舊貨市場,主要經營民用舊貨和二手工業設備。隨著市場逐漸發展,一些人也自發地拿些古董玩意兒出售。一來二去的這兒形成了一條小有名氣的古玩街。商戶們也不約而同地越聚越多,但限于幾十間店舖,古玩市場總形不成規模。而當時,北京其他古玩市場都在蓬勃發展之中。

  得天時不得地利

  看到了古玩業的巨大商機,這塊土地的所有者北方空工商總公司籌劃建立了一座古玩市場,力圖使其成為京城西部古玩新基地。2003年,公司開始籌備,2005年,命名為博古藝苑工藝品市場的一期工程投入使用了。其自然環境在京城各個收藏市場裏應該是最好的,博古藝苑有著與報國寺相媲美的自然環境,但是卻有報國寺所沒有的發展空間,博古藝苑更有著潘家園古玩城所不能比擬的自然環境。

  總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8449平方米。為契合市場經營項目,整體設計成了庭院式倣古建築群,均為青磚青瓦彩繪、倣明清古建築。市場分成四個相通的院落,200間店舖。以單層平房為主,局部設有二層。與鬧市區其他古玩市場相比,這裡寬敞的空間是個很大的優勢,綠地、花卉、樹木、小橋、流水、涼亭構成了市場中心多達4000平方米的綠色休閒廣場。四週恰似世外桃源的環境,是其讓許多古玩店主來此紮根的原因之一,經常來此的古玩愛好者們説:“到博古藝苑,不像是逛古玩城,更多的是像在公園中漫步。”

  雖然交通便利,但這裡畢竟遠離市中心,並非一塊經營古玩的上風之地。所以,在市場建立之初,招商情況並不理想。市場經理趙傑告訴記者,除了原來從舊貨市場古玩街搬來的商戶外,外來的並不多,因為做這一行的往往喜歡扎堆兒。當時市場出租率僅有一半多。看著將近半數舖子閒置,市場管理辦公室憂心忡忡,畢竟這裡不佔地利的優勢。城裏各大古玩市場都經營得風生水起,行業內競爭也日趨激烈。

  免費地攤起家

  幾經週折,頻頻取經,管理者終於發現,地攤是中國傳統的古玩交易方式,其蘊涵了獨特的趣味性和民俗性,並且藏品千奇百怪。北京城最火的古玩市場莫過於潘家園舊貨市場了。雖然東西檔次不見得怎麼高,但其地攤家喻戶曉,傳統的交易模式配合一流的市場設施讓潘家園成為國內最大的民間工藝品集散地。而地攤所帶來的巨大客流人氣,是其在北京眾多古玩城中的制勝法寶之一。取得這一真經後,市場管理辦公室如獲至寶,也辦起了地攤,而且更絕的是,免費!

  從2006年開始,每逢週末,市場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就被前來出攤兒的人佔滿了。免費的午餐誰不來呢?一塊包袱皮、幾張舊報紙,三五老瓷器、幾本舊書籍……形形色色的老物件擺滿了庭院,也吸引了眾多老百姓。甭管買不買,要的就是這份人氣、這份熱鬧。串貨的、遛彎看熱鬧的、淘寶撿漏的、砍價的、商量的,響聲不絕於耳。

  當然,隨著行情看漲,費用也必然水漲船高,今年地攤也開始收費了,每天五塊錢,每週六、日兩次。當然,這個價格相對還是很低的,所以,週末出地攤的也有個一百六七十個。在這種免費的宣傳中,商戶也逐漸多了起來。記者看到,現在入駐率將近九成。趙傑告訴記者,這裡經營門類比較齊全,瓷器、玉器、書畫、雜項、古典傢具等。租金不分地段,每平方米每月都是50元,市場店舖以面積30平方米的居多。整個市場一年下來租金收入約有600萬之多,完成上級公司定額任務外,還多有盈餘。

  “鬥蛐蛐”攬人氣

  走在古塔涼亭、古韻悠悠的市場中,記者發現,這裡承載歷史滄桑的不僅有文物,更有獨特的經營項目──“鬥蛐蛐”。

  經營蛐蛐罐的店主謝先生告訴記者,雖然現在過了季,蛐蛐都死了,但最近兩年在這裡舉辦的鬥蛐蛐大賽可吸引了不少人,自己的蛐蛐罐也賣得不錯。“自己店裏最老的蛐蛐罐子甚至有明清時期的,最高能賣到一兩萬元呢。”謝先生説,蛐蛐即蟋蟀,在古書中叫做促織,因其能鳴善鬥,古人稱其為“天下第一蟲”。

  “鬥蛐蛐”歷史源遠流長,始於秦漢,興于唐宋,盛于明清,玩家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鬥蟋蟀”作為中國特有的文化之一,目前正在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産。老北京又是一個最有這方面傳統的地方,今年在這舉行的“蟲聖杯”蟋蟀大賽已經是第二屆了。北京範圍內懷柔隊、團結湖隊、白石橋隊等8個團體參加了此次比賽,比賽一直持續到11月份。

  謝先生説,古玩雖好,但老東西是賣一件少一件,存世量稀少,相對來説,這些“玩意兒”就更多一些,好這口兒的人也多,尤其是老北京。相對大部分古玩,價格老百姓也能接受。記者一琢磨,市場雖然大都在經營古玩,但定位就是工藝品市場,別管賣的是真古董還是老玩意兒,有銷路能生存才是硬道理。

  除了“鬥蛐蛐”,2006年春節大年初一到初七,市場還舉辦了“博古藝苑古玩廟會”,這也是文化節的系列活動之一。除了展銷商戶的古玩之外,還與市文聯下屬的戲劇、楹聯、書法、郵幣、燈謎、民間工藝品等協會聯合舉辦了集古玩與民俗為一體的廟會。據介紹,春節是古玩市場的淡季,但這個有著古玩、泥人、葫蘆畫等眾多新奇玩意兒的廟會卻在7天內吸引了近兩萬人。

  玩古玩也要有主題

  在盛世收藏的大趨勢下,北京的古玩市場真是猶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涌現。淘汰與競爭對每個商家都是不可避免的考驗。很多商戶表示,雖然大部分商鋪每月租金都是3000元,在業內算是比較低的,但他們明顯感覺到經營的巨大壓力,也確實看到市場中有幹不下去關門大吉的同行。平日市場裏上門的客人並不多。

  迄今為止,博古藝苑雖説舉辦過例如“博古杯”春季奇石文化博覽會、第一屆首都動漫狂歡節暨網絡動漫展示會、《天下收藏》個人藏品交易會、“蟲聖杯”蟋蟀大賽等活動,可以説是豐富多彩,但是這些活動並沒有一個統一的主題,顯得雜亂無章,給人的感覺是單純的宣傳與聚攏人氣的方法,如果對這些活動進行統一的規劃,使其成為一個有統一主題的系列活動,就能起到更好的宣傳作用。

  據業內人士介紹,一個成熟收藏品交易市場的成型是需要時間來培育的。博古藝苑的前身北方舊貨交易市場雖然在北京也算是老牌的舊貨市場,但是正規的收藏品交易市場博古藝苑成立的時間則是在2005年初。潘家園商圈有如今的規模和聲勢經歷了17個年頭,報國寺也已經有了10多個年頭,博古藝苑在京城收藏圈中只能算是個娃娃,如果日後想成為京城西部地區第一位的收藏品交易市場還有待時日。

責編:劉慧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