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謝謝大家,和我們大家一塊度過剛才溫暖的時刻。小丫説的是我們大家都想説的,這是讓我們見到最溫暖的一次拍賣,在2月4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春暖2007”整體活動當中還有一個組成部分,就是2月10號晚我們將在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黃金時間播出另外一個大型活動就是《財富手拉手》。下面請國務院發展中心研究員趙樹凱先生為我們介紹舉辦這樣一次活動的意義。掌聲有請。
趙樹凱:大家好。我手裏拿著兩份稿子,大家不要以為是講稿,這是兩份文件,是關於農民工問題的國務院的文件。我今天到這裡來非常高興,中央電視臺做這樣一個大型的公益活動。尤其是我剛才看到行知試驗學校的學生表演,我感慨良多。
回想11年以前,也是這樣一個早春,我在北京五棵松一帶發現行知試驗學校,當時沒有名字,在一個菜地的地頭,靠著化糞池,教室是用廢舊的木頭搭建起來的。後來我推薦到北京電視臺一個節目,然後這個學校被公開走向社會。在那段時間裏邊,我們那個時候農民工的政策環境應該講不如今天,所以那個時候的學校還沒有名字,為生存奔波進行拉鋸戰。一晃11年過來了,我們看到這幾年農民工的政策、社會環境發生很大的變化,農民工的春天、農民的春天來了。這個春天在哪?我們可以往前回溯。這裡有兩個文件是我們必須提到的,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關心農民、實現城鄉和諧、城鄉統籌的政策。第一個就是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一個文件,是一號文件。這個文件的名字叫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農民工進城務工就業管理和服務的通知。2006年國務院發出五號文件,這個文件叫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這個意見進一步明確關於農民工服務若干政策措施,包括制度上的要求,核心的東西就是提出對待農民工的基本原則是公平對待、一視同仁、強化服務、改善管理。農民工政策的春天根本是在這兒。
我們用這幾句話來回溯將近20年以來,特別是90年代中期以來農民工流動的政策演變,包括城市管理的變化,我們發現在以往若干年裏,在城市服務、管理方面體現了各種不公平、服務比較弱、管理帶有強制防範的色彩,把農民工作為外地人來管,作為潛在影響社會穩定的群體來管,作為外來人來管。那個時候政策理唸有很強烈的假定,這些人不是這裡人,這些人只是在這裡暫時為城市做工作,他們還是應該回到農村去。我們可以回想那個時候的政策。所以我在2003年的時候寫過一個政策報告,第一個國務院辦公廳文件出來以後,我寫了一句話,這是一個重大的政策轉折,標誌著農民進城務工原則還沒有消退,標誌著春天的來臨。中央電視臺做這樣一個活動,為這個春天帶來耀眼的光芒,為這個春天做了一份重大貢獻。回想農民工政策演變,回想農民工在城裏的遭遇,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強烈的現象,當城市的管理和一些制度還對農民工有限制、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打壓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的媒體在表達農民工的權益要求,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媒體是制衡了政府政策、懲治政府管理的某些偏差。説到媒體的貢獻,包括今天來的打工子弟學校的校長,包括若干農民工人,他們非常感激,媒體是非常重要的力量。
這次中央電視臺又做了十個最受農民工歡迎城市的評選,我個人覺得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從評比的方法來講還有待討論,但是倡導了構建農民工流動的良好政策、社會環境、社會輿論,促進農民工和城裏或者其他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溝通,這種溝通有利於促進和諧,有利於建立良性社會運行機制。第二個非常有利於的激勵城市政府更好為農民工提供管理,提供服務、改善管理。目前已經推出的十個城市,可能在工作上還有缺點,但是在不同方面有若干值得我們肯定、值得農民工欣賞的創新舉動。因此我們搞這樣一個活動對於他們來講,對這些城市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激勵,希望這些城市能夠更好地改進或者更好地做好工作。
最後我想説現在農民工的春天確實已經到來了,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媒體的力量和社會公益組織共同來為農民工做更多的事情,這是對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貢獻,構建和諧社會的貢獻。農民工的權利根本來講是農民的權利,農民工的問題根本上也是農民的問題,我們希望、也相信農民工、農民永遠是春天。謝謝。
責編: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