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4日 15:39 來源:
文/ 本報記者 趙鋒
●作為全國三大芹菜種植基地之一的閻良,今年的芹菜價格出現歷史新低,每公斤約0.12-0.16元。
●當地很多年齡大的農民稱:菜價太傷農了,為了騰地種麥,在收割芹菜的時候都含著淚將成片鮮菜埋在地裏。
●專業人士認為,本次菜農遭受損失主要是由於自己的盲目跟風造成的。有關人士還提出:當地政府部門和農民為什麼沒有吸取今年夏季拯救西瓜的教訓呢? 價低無人買 過半戶賠本 10月25日已過了霜降(種小麥最後時節)兩天,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廣陽村村民李先生在自家的芹菜地裏,面對這片5畝芹菜地還有近一半沒收割的情況一臉無奈地稱,“要是再沒人要,我就叫旋耕機將這些菜埋到地裏頭了,你看看人家地裏的麥苗都漲綠了,而我還沒有騰出種麥的地呢”。 “每公斤1毛2分錢,還不夠付收割費呀。”順著廣陽村村民李先生的指引記者看到,一片青綠色的芹菜地裏,十幾名受雇的村民正在搶收。放眼望去,這片5畝芹菜地還有近一半沒收割。已經收割的田地上,滿地都是丟棄的芹菜。去年種芹菜賺了的李先生踩著地上隨意丟棄的芹菜説,“這些都是好西芹,但今年的行情不好,也只能糟蹋了”。
據了解,今年的菜農們無一不稱獲得了豐收,但今年的價格卻令菜農們高興不起來。去年此時,芹菜收價為每公斤1.4元左右,而今年自國慶節後由每公斤0.4元─0.6元直落到每公斤0.12元─0.2元,這樣的價格讓很多菜農賠了本。 一位菜農告訴記者,一畝芹菜種子100多元,種植費200多元,肥料50多元,澆水費100多元,打農藥大約400元左右,每畝收割費300元……這樣算下來,一畝芹菜成本就要1200多元。按現在的行情每公斤0.12元來算,一畝菜收割後最多賣400元。他哭喪著臉説,“辛苦了幾個月,本想著能賣個好價錢,卻得到一畝菜要虧800多元錢的現實。”據悉,李先生去年家裏僅芹菜一項就收入2萬元。當時一畝地要賣3000多元,今年卻只能賣三四百元。他今年最少得賠五千元。
收割不合算 菜農毀芹菜
記者昨日在作為全國三大芹菜種植基地之一的閻良一些菜地裏看到,很多年齡大的農民在收割芹菜的時候都含著淚:菜價太傷農了,不光芹菜價低,就連當地的菜花和蘿蔔一公斤也只能賣到0.2元。
為什麼不把這些芹菜拉到外地銷售呢?武屯鎮宏豐村一位菜農盛先生説,1公斤芹菜賣好一點收價0.16元,其中收割費0.08到0.1元,裝運到車需花費0.02元,拉到遠一點的地方則需0.04元,這樣1公斤菜落到自己手中的只有0.04元,自己在臨潼承包別人的地種了70畝,僅賣了20多畝,因為急著給土地主人騰地,覺得收割芹菜不划算,就毀了5畝芹菜,還扔掉了1萬公斤,估計損失十幾萬塊。”盛先生説,他們村有200戶村民在臨潼承包土地大量種植芹菜,而這些人都快賠得受不了了。
在記者採訪時,廣陽村村民李先生已經讓一台旋耕機停在自家的芹菜地裏。他指著旁邊另一位村民的一片還未收割的芹菜地告訴記者,那家人馬上就要讓旋耕機進地埋芹菜了,如果過兩天再沒人要我的菜,我也只有揮淚埋芹菜了。總不能因為菜賠了幾元錢,而不種小麥了。“我家的小麥還沒有種呢,再騰不下地種麥,恐怕就趕不上時節了,那明年就沒啥吃了。”他開玩笑地對記者説,如果你要的話,隨便到地裏割,只要你不問我要割菜的工錢。
在菜地裏,一位從西安來的菜販告訴記者,現在油價太高外地客商根本不願意來這裡拉菜,他這次來以每公斤0.12元的價格準備拉1000公斤回去零售。如果搞批發恐怕連油錢都賺不回來。前幾天他送了一車10噸的芹菜去湖南,結果賠了上千元。
種植面積大 供需矛盾多
據悉,閻良是全國三大芹菜種植基地之一(北京、內蒙古、閻良),種芹菜的歷史已有20年,品種為西芹,質量上乘,芹菜主要銷往上海、湖南、武漢、河南、安徽等地;去年的種植面積為1萬餘畝,今年則翻了一番,達2.1萬畝,産量約1億公斤。
專家介紹説,芹菜生長期為60天,不宜貯藏,畝産4000公斤左右,銷售期分為早、中、晚期,6月至7月為早期,7月至8月為中期,8月20日至10月為晚期,數晚期芹菜量最大。早、中期芹菜因為打市場時間差,都賣了不錯的價錢,但國慶節後價格大跌,甚至出現個別菜農因菜價過低毀菜的現象。
閻良區武屯鎮蔬菜産銷協會人士認為,菜價低的原因主要是菜農們看到去年芹菜利潤高,盲目跟種或擴大芹菜種植面,使得供需失衡。另外,今年同期氣溫偏高,使芹菜成熟期略有推遲,加之今年種植面積較大,使得往年10月初就能結束的芹菜收購,今年推遲到10月底。本來想趁著外地芹菜未集中上市打個時間差賣個好價錢,但今年剛好趕上全國的蔬菜都豐收了,使得供需矛盾比較突出。最後,今年的運費上漲也影響了外地客商來拉芹菜的熱情。
閻良區農林局辦公室負責人表示,好在目前閻良的芹菜已銷售了九成,農林局也在想方設法幫助菜農銷菜,發動區上的六七個蔬菜協會聯絡菜商,並在閻良農業信息網上及時發佈芹菜的産銷信息。
緣何不吸取 拯救西瓜的教訓 可能很多人都記得今年夏季,西安一些地區的西瓜價低傷農事件,當時很多人都用拯救西瓜這樣的名詞來幫助瓜農。專業人士認為,本次芹菜豐收而菜農遭受損失主要是由於自己的盲目跟風造成的。另外,政府給農民提供的種植信息和引導不足也有關係。有關人士還提出:當地政府部門和農民為什麼沒有吸取今年拯救西瓜的教訓呢?
菜農李先生認為,芹菜價賤難賣是由於目前種植的芹菜品种太單一,只有西芹一個品種爭奪市場,難度可想而知,希望政府部門能幫助他們引進一些優良的新品種,有針對性地産銷。菜農李女士説,如果政府早給我們提供一些蔬菜種植市場信息,那我們就不會都一窩蜂的去種芹菜。“有的省份對運輸蔬菜瓜果的車輛都是免徵過路、過橋費的,但咱省只對瓜果實施這項優惠政策。”武屯鎮蔬菜産銷協會有關人士希望我省借鑒外省的政策,真正使菜農、菜商獲得實惠。
長期做蔬菜生意的劉老闆認為,芹菜價低傷農與當地政府部門不能很好的為農民提供服務有很大關係。當地政府是否可以考慮吸引投資,發展一些蔬菜的深加工項目,一來可以利用好全國芹菜基地的優勢,二來也能幫助農民致富。
一些瓜果蔬菜商客最後這樣説,如果有關方面能吸取拯救西瓜的教訓,那麼本次芹菜價低傷農的事情可能就不會出現。
何時不再豐而不“收” 菜種的多了所以便宜?真是這樣嗎?我想絕對不是。從前段時間的“瓜賤傷農”到現在的“菜賤傷農”,從表象看,都是由産量大增、市場飽和造成的;但深入分析就會發現,這裡面還隱含著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葉聖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相信很多人都讀過,也有不少人讀過茅盾先生的《春蠶》,這些小説所講的故事雖然有其具體的時代背景和原因,但卻表現了“菜賤傷農”這一基本內容,豐年不豐“收”,這其實是許多年來農民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 “菜賤傷農”是農業豐收農民不增收的又一典型表現。儘管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採取各種措施促進農民增收,但由於化肥、農藥等農資漲價,農民依然豐産不增收。這一問題解決不好,不僅有違國家惠農政策的本意,還會出現“糧賤傷農”、“奶賤傷農”等等類似事件。
“多不得,少不得,不多不少最難得。”不少農民缺乏市場經濟知識,安排經濟活動習慣於受傳統經濟思維和社會信息影響,生産盲目性大。他們常被表面的市場現象迷惑,看到什麼好賣就一擁而上,一旦市場低迷又馬上轉産,到最終産品滯銷或銷售看好時又後悔不迭。這種“蜂擁而上”的思維,顯然已經不能適應農業産業化和市場經濟的要求。
因而,我們各級政府的相關部門就應該負起這個責任來,尤其是農村的各級政府部門,應該反思一下“菜賤傷農”現象的原因,從根本上著手解決,最終讓農民走出“賤而受傷”的怪圈。
責編:劉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