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5日 14:07 來源:
| |
8月28日
綜述
海淀多所曾接到取締通知的打工子弟學校已經正常開學,政府“關閉”之舉是否難以實行,會否改“關閉”為“整改”?開學之際,北京九萬餘打工子弟入學問題引人關注。本報記者近日對打工子弟學校分佈較廣的海淀區、朝陽區、大興區展開調查。
海淀被取締打工子弟學校悄然開學
政府“關閉”之舉是否改為“整改”未獲證實;本報就北京打工子弟學校展開調查
本報訊 7月初,海淀區教委下文通知,全區不合法的37所打工子弟將全部關閉,15000余名學生分流到公立學校就讀。記者獲悉,多所曾被宣佈關閉的打工子弟學校仍正常開學。海淀的取締分流之舉是否受阻,取締是否將轉為整改?記者昨日向海淀區教委求證,但未獲證實。
據北京市打工子弟學校管理通知透露,目前全市流動人口少年兒童近37萬人,其中62%以上在公辦學校接受教育。全市有未經批准的打工子弟學校239所,在校學生95092人。大多數學校辦學簡陋,存在很多安全隱患,要求區制定規範措施。在此背景下,海淀出臺了規範打工子弟學校方案,計劃關閉全區37所非法學校,將15000余名學生分流到公立學校讀書。但取締措施存在公立學校接受能力有限、學生不願到指定學校讀書等阻力。
據悉,上周開始,海淀區大部分被宣佈將被關閉的打工子弟學校正常開學,其中包括明圓學校、文華學校等打工子弟學校。記者昨晚致電多所打工子弟學校校長,他們均表示已經正常開學,多數學校報到的學生人數基本沒有變化。
此前,海淀取締打工子弟學校的做法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新華社于8月15日發表題為“簡單取締打工子弟學校不是好辦法”的評論,文中對30多所打工子弟學校被取締後,海淀1萬多名打工子弟的就學前景表示了擔憂,並稱“主管部門應該先摸清情況,然後再決定是對打工子弟學校進行改造還是關閉”。
目前,按計劃應被取締的打工子弟學校悄然開學,這是否意味著海淀區取締令實行困難,已決定改“關閉”為“改造”?記者昨日未能從海淀區教委得到證實。
為什麼取締非法打工子弟學校會遭遇阻力,分流學生究竟有什麼困難。記者近日對打工子弟學校分佈較多的海淀區、朝陽區、大興區等展開調查,探討取締非法學校、分流學生之困。
■相關新聞
“打工子弟學校暫不強制關閉”
家長稱,海淀區教委相關負責人答覆取締時再通知
8月23日,記者陪同3名海淀明圓學校的家長到教委反映情況。家長李先生説,他的孩子原來在縣城上學,因他們夫婦來京務工,家裏沒有老人照顧孩子,只好把他帶到北京。得知打工子弟學校將被關閉,學生將要分流到公立學校,他説,自己家經濟條件不好,負擔不起公立學校費用。
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不方便接受記者採訪,打工子弟學校和學生的事還在商議中。11時許,三名家長與教委負責人商談後,李先生轉述教委負責人的話説,打工子弟學校暫時不會強制關閉,這個學校(明園學校)沒有宣佈要關閉,現在還在開會商議,所以你們的孩子原來在哪上學,現在仍去哪就可以,真的要取締時會再通知你們的。昨晚,李先生説,學校已于22日開學,孩子也已上課。
記者隨後致電明園學校校長張歌真,張校長證實學校正常開學的消息,他説,海淀區大部分打工子弟學校都已經正常開學,教委也沒有給予明確的意見。他認為,由於公立學校的接收能力有限,尤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教室、師資力量都跟不上。他建議海淀區一邊逐步將學生分流到公立學校,一邊對打工子弟學校進行整改。這樣,公立學校、打工子弟學校家長學生都有緩衝時間。
■朝陽措施
朝陽取締先看能否分流
考慮在流動人口集中地建民辦公助打工子弟學校
本報訊 從9月初起,朝陽將對全區的打工子弟學校進行檢查,之後將針對存在的問題,確定具體的整改方案。據悉,朝陽目前還沒有明確取締任務,規範行動將以整改先行。
據朝陽區相關人士表示,根據朝陽打工子弟學校管理措施規定,“對存在房屋、食品衛生、消防等安全隱患整改不合格的學校、規模小,辦學條件短期內無法達標的學校,且鄉域內能夠解決分流問題的未經批准學校”,將予取締。
而具體哪些學校將被取締,則要看9月初至中旬的檢查結果。相關部門表示,9月初至9月中旬,朝陽將對88所學校、93處校址進行安全檢查,房屋安全、食堂、班車、冬季取暖、消防等將成為檢查重點。
“先服務後擴招,先指導後審批,先分流後關閉”是此次朝陽區對打工子弟學校規範管理的工作思路。對於確實需要關閉的學校,朝陽區表示將首先解決學生的分流問題。
調查一
“湊夠路費,送娃回家”
學費從800元漲至兩三千,種蔥農戶決定送三孩子回老家
學校名稱:七色光打工子弟學校
所在地點:大興區黃村
鎮蘆城鄉學生人數:600多人
創辦時間:2002年2月
面臨處境:取締
8月22日,停課後的第三天,大興區黃村鎮蘆城鄉12歲的學生杜紅梅蹲在自家菜地裏,與兩個妹妹一起剝著香蔥。穿過菜地,在一片茂密的樹林背後,是三人曾經就讀的七色光打工子弟學校。幾經週折,學校如今已人去樓空。
“我要回老家了。”杜紅梅説話時,一直低著頭。放完暑假,子弟學校就被教委取締了。她從河南來北京讀書有一年半時間,七色光學校被取締後,大興區教委安排她們到離家4公里遠的建業學校讀書,但她們不願意。“光學費家裏就負擔不起,而且還很遠。”杜紅梅説。
杜紅梅的父親杜領種了一輩子地,今年承包的4畝半地都種上了香蔥,可頻密的雨水讓收成不如往年一半。為了生計,他每天淩晨4點半起床,把香蔥採摘好,運到新發地批發市場,賣4毛錢一斤。
“家裏商量了一下,如果七色光不辦了,3個女娃就得回家。”杜領無奈地説,他算了一筆經濟賬:全家一年的收入不過幾千元,七色光學校收費在300至400元之間,一家3個孩子就讀只收兩個孩子的費用,一個學期3個孩子只需要600至800元學費,家裏勉強可以接受;而建業學校1個孩子就要收八九百元,“3個孩子得兩三千元,家裏根本負擔不起”。
“孩子們想唸書,而且成績非常好。家裏沒電,她們就點著蠟燭看書。”杜領説。他希望學校繼續辦下去,但明知道這不可能了,所以準備湊夠路費後,就送3個女娃回老家。“在老家,孩子唸書是不花錢的,出個書本費就可以了,在北京不行,這費那費,貴著呢。”
■所在學校
花費十幾萬裝修仍被叫停
七色光打工子弟學校因無辦學許可證和存在安全隱患被取締
杜紅梅所在的七色光子弟學校建在一家工廠的廢棄廠房裏,有操場,有花壇,全校600多名學生。學校創辦于2002年2月,分小學和初中兩部分。全校老師10余位,都是外地人,多是大專學歷,月薪900元左右。很多老師除早上輔導早讀,放學後跟車保障學生安全外,還帶有招生任務。學校要求學生有禮貌,與人交流講普通話。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得學校在附近小有名氣,加上收費低,有校車接送,生源逐年增加。
8月8日,剛剛投資十余萬元對校舍進行裝修的校長陳雅琴接到大興區教委的通知,“七色光子弟學校必須關閉”,主要原因是,沒有辦學許可證和校舍存在安全隱患。
教委在下達關閉通知的同時,給學生家長髮了傳單,讓失學的孩子去剛剛建立起來的建業學校就讀。“一學期收費1000多元,絕大部分孩子都不願去。”陳雅琴説,教委指定的分流學校只有建業學校一所。
陳雅琴説,為了讓孩子能上學,她先與房山育才學校取得聯絡,但因為學費等矛盾,60多個學生只在育才學校讀了四天書,就回到了七色光。隨後,她租用一家廢棄廠房,以工廠子弟學校的方式繼續辦學,並於8月16日重新開張,但3天后就被教委叫停。8月21日,教委聯合城管下發通知,無論以什麼名義辦學,七色光都必須關閉。
此時,可家長們告訴陳雅琴,一些未被取締的打工子弟學校門口貼出通知:“根據上級指示精神,凡被取締學校的學生,本校拒收。”
“孩子們只能去建業學校,其他學校都不收。否則就只能回老家。”陳雅琴無奈地説。
■接收學校
千元學費家長難承受
按照大興區教委的通知,七色光子弟學校的學生可以去建業學校讀書。但據家長們稱,建業學校距家太遠,且收費比較貴,家裏負擔不起。
在一份建業學校的招生簡章裏註明:該校佔地14畝,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能開設小學1至6年級18個教學班,開設課程為國家教育部規定的全國統編教材。儘管如此,包括杜領在內的大部分家長仍不願自己的孩子進學校讀書,原因是路程遠又沒有校車,而且學費太貴。
另有家長提到,建業學校是一所新辦的民辦公助學校,後來才改為公辦學校,學費一年要近1000元。他們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讀這所學校,而且校舍是活動板房,他們有些擔心安全。
調查二
學生半塊磚頭打乒乓
與其他學校相比這裡教學條件已算不錯
學校名稱:馬各莊京華希
望學校所在地點:金盞鄉馬各莊村
學生人數:1300多人
創辦時間:2000年
面臨處境:整改
8月22日下午的課間,朝陽區馬各莊京華希望學校初二年級的蘇少偉正在打乒乓球。球臺是水泥壘的,球拍也非常“業餘”───對手拿著一塊磨掉色舊球拍,他則用了半塊磚頭。與其他學校相比,這裡的教學設施已算不錯了。
蘇少偉已經在這裡上了整整一年學,他的父母是在比較了周邊幾所學校後,才為他選擇這裡的。“爸媽看了這裡的食堂,還看了廁所。”蘇少偉説,與其他學校相比,這裡垃圾不亂丟,廁所也還算衛生。學校裏有操場,可以打籃球和乒乓球。
三年級的黃姍姍和車躍同學則説,他們喜歡這裡“管得嚴”,其他學校的老師“太溫柔”。正因為如此,他們已經在這裡連續讀了三年書,也不打算轉學。
記者看到,教室是紅磚房,屋頂也是油氈的,還用磚頭壓著。校長方原説,學校創辦于2000年,當時這裡還是一片空場,雖然沒有路,但由於人口不多,鋪一條石子路就完全夠學生進出。但現在,學校周邊已經被廢品收購站、噴塗廠房包圍,緊鄰學校還建起了一座水泥攪拌廠。過去的石子小路早已消失,通往學校的只有一條泥巴小路,晴天開車駛過這條坑洼不平的小路。
與道路一起惡化的還有飲水條件,由於住戶太多,從水井通出的自來水常常中斷,最近更是連續幾天沒有供水。目前,學校的供水全靠每天租用水車救急,學校為了存水準備了十幾隻塑料大桶,食堂裏能裝水的容器也全盛得滿滿噹噹。
■學校
分流數千學生存在困難
馬各莊3所打工子弟學校學生均超千人
8月22日,馬各莊京華希望學校已經開學了。截至現在,這所打工子弟學校已經招收了1300多名學生,而在學校剛創辦時,這裡只有幾百學生。學校共有30多個班,從學前班直到初中。
之所以把校址選在這裡,是考慮到生源問題。方原説,直到現在,馬各莊村的東、西、南三個方向不少鄉村裏的打工子弟學校仍然很少或者沒有,這使得不少打工者願意將自己的孩子送到馬各莊村。
據了解,在馬各莊村裏,分佈有4家學校,其中一家為公立學校,另外的三家全部是打工子弟學校。這三家呈三角形分佈的打工子弟學校,每校的學生量都在1000至1300人之間;惟一的一所公立學校裏,全校300余名學生中有260多人都是打工人員子女。這樣,整個馬各莊村僅打工子弟學生就有近4000人之多。三所打工子弟學校中,一所屬於無證學校,另外兩所屬於有證學校的分校,但從嚴格意義上講,也不能稱為實打實的有證學校。
外來人口的聚集,周邊打工子弟學校的缺乏,以及公立學校接收能力有限、分佈區域與外來人口居住區域不相適應,都成為促使馬各莊打工子弟學校逐漸壯大的外在因素。
在朝陽區,類似金盞鄉這樣外來打工子弟聚集的鄉還有不少,有的鄉這樣的打工子弟學生達到8000人左右。在短時間內,分流如此巨大數量的打工子弟存在諸多困難,因此,服務、規範並逐步改革、提升打工子弟學校的水平成為現實問題。
■家長
“選學校首先看安全”
由於有校車,家長認為路程並不是最重要
8月22下午,四年級張書林的父親張自德來找校長,他是為了籌辦學校的聲樂團來的。張自德目前在一個樂器廠工作,看到普通公立學校裏有樂團,他也希望孩子的學校也能組建一個。
“我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不再像我一樣只能給別人打工。”張自德為孩子選擇這所學校前,對比了很多學校。他説,如果必須進行排序的話,他“選學校首先看安全,其次是教學質量,最後才是離家遠近”。
在綜合考慮了這些因素後,張自德為孩子選擇了現在的學校。儘管張自德的家住在雙橋,但他還是堅持讓孩子上了這所離家並不近的學校。
調查三
為孩子轉學與校長吵架
海清學校金五星分校被取締,一學生母親為孩子轉學多方努力;該校尚有60余學生未能轉學
學校名稱:海清民工子弟學校金五星分校
所在地點:金五星水果批發市場
學生人數:500多人
創辦時間:2001年
面臨處境:被取締,已經關門
11歲的小強(化名)最近心情很差,因為他升上四年級的計劃幾乎已經落空了。
小強原來就讀的海清民工子弟學校金五星分校,在暑假前被海淀區教委取締。而離家最近的公立學校───海淀區藝術師範附屬小學四年級名額已滿,如果小強要到藝師附小就讀,則不能念四年級,只能被安插進三年級班。一旦如此,這將是小強的第三個小學三年級。
一提到這事,小強便憋紅了臉,大聲説:“我不要念三年級了,念那麼多三年級多丟人啊!”接著眼淚便撲簌簌地掉下來。
小強的媽媽莊女士看著兒子,一臉無奈。
一個幸運的學生
幾年前,莊女士和丈夫從黑龍江老家到北京做起了水果批發的生意。去年,小強被父母接到了北京,送到了位於海清學校金五星分校。由於教程的差異,小強在海清學校多讀了一回三年級。
今年5月,學校收到了海淀區教委的取締通知,500多名孩子被分流到雙榆樹學區的四所公立小學,離小強家最近的,便是藝術師範附屬小學,步行10分鐘。
“我帶孩子去報名,但校長説四年級名額滿了,要上只能上三年級,這樣我家孩子就上三個三年級了!”莊女士説,自己也嘗試過帶小強去其他幾個學校報名,但幾所學校距離都較遠,加上小強暈車,藝師附小成了全家唯一希望。
在莊女士心中,為了孩子唸書,花多少錢都無所謂,她哭著向校長求告,但對方的答覆仍是沒有名額。最後,她甚至和校長大吵了一通。
為了要讓小強上理想的學校,莊女士與42名家長聯名致信海淀區教委,要求讓孩子就近入學。
接下來的幾天裏,母子二人目送了不少鄰居把自家孩子送回老家。上車時孩子們的哭鬧、大人們的無奈再一次刺激了莊女士:還要再試試!
她又多次找到校長,重申家裏的特殊情況,一次、兩次??????終於,校長被她的精神打動,正巧四年級一名學生離校,於是小強終於在8月24日報名成功!
“我的鄰居中還是有很多家的孩子沒找到學校接收,每天還有人送孩子回老家。”莊女士説,“我家孩子很幸運。”
一個艱難的學校
海清學校金五星分校位於金五星水果批發市場的一個小衚同裏,衚同一米多寬,入口周圍都是水果店。
長約30米衚同的盡頭,一個狹長的小院、外加一排小平房,便是昔日的學生教室。衚同中段的一個院落是曾經的學校辦公室,已經住進了新的租戶,他們説,學校已經在半個多月前搬走了。
這所有500多名學生的學校,是回龍觀海清學校的分校,成立於2001年,於今年5月底被海淀區教委下發通知取締,7月份學期結束正式停辦。而成立於1996年的海清學校總校由於已經取得了辦學資格,沒有收到教委的取締通知,得以繼續辦學。
校長何永生覺得,這所學校被取締,最大的困難來自於資金短缺。他説,5年來金五星分校的經營較為慘澹,只能勉強維持,因此取締通知下發後,他便痛快地把學校解散,自己準備專心於總校的辦學活動。
尚有60余名學生無學可上
雙榆樹學區指定了四所分流學校,分別是北下關小學、向東小學、藝師附小和學院路小學。
自被指定接收停辦打工子弟學校學生以來,四所學校都開始緊張地做起工作。
北下關小學已經將出租給外校的6間教室收回,正好夠容納從被取締的海清學校等來的200多名學生;藝師附小和學院路小學將每班的人數擴大到了45人的極限,共接收學生約200名;向東小學是這四所學校中規模最大的,已經接收了近300名學生。
面對大批學生的涌入,各個學校都遇到了師資短缺、教材匱乏的難題。四所學校都一方面向上級教育部門求援,增補教材;另一方面,也開始自主招聘教師,以滿足師資需求。
北下關小學校長表示,該校只剩六年級還能再招十幾名學生;而其餘三校負責人都表示,學校容量已至極限。
海清分校的孩子們大部分已經在四所小學報上了名,而據北京師範大學關注城市農民工的學生組織“農民之子”的實地調研數據,尚有60多名學生因為接收學校名額已滿無處可去。
何永生表示,對於未能如願報上名的學生,自己願意提供校車,助他們往返于回龍觀的總校與四道口的家之間,保證每個學生都不會失學。
調查四
九成學生照常返校
明園學校是北京市首個合法打工子弟學校,校長稱因附近公辦學校接收能力有限學生無法轉校
學校名稱:海淀明園學校
所在地點:海淀區肖家河
學生人數:520多人
創辦時間:1995年6月12日
面臨處境:收到了取締通知,但因學生大多沒能轉學,依然正常開學。
“張老師,學校究竟能不能辦下去?”昨日上午,初三學生周健的父親,來到海淀明園學校繳納學費,但他對周健以後能否在這裡繼續上學表示疑問。
北京海淀明園學校位於海淀區肖家河,是北京第一家獲得辦學資格的打工子弟學校。今年7月,該校收到了教委依法取締的通知。但在8月22日,因為大多數學生並沒有轉入公辦學校,明園學校按照原計劃照常開學了。
取締學校照常開學
8月22日,500余名打工子弟的孩子陸續來校報到。這些同學並沒有發現自己的學校有什麼變化,但一些陪同學生來學校的家長,紛紛圍住了校長張歌真。
張歌真説,當時一些學生家長很是著急,都圍著他問,報紙電視上都説海淀區所有的打工子弟學校被取締了,但現在好像打工子弟學校都開學了,到底消息是否屬實,以後孩子還能在這唸書嗎,如果不能念了去哪念?
在當天舉行的開學典禮上,張歌真特意向全校師生和部分家長澄清,明園學校確實接到了依法取締的通知,不過,現在仍然正常開學。他説,政府的決定是為了提高打工子弟受教育的環境,如果公辦學校順利接納學生,明園學校將全力配合,並退還所有學費,作為校長的他肯定不會攜款逃跑,請家長放心。
儘管如此,張歌真的手機仍不斷響起,都是家長詢問學生能否順利在這裡讀書。
按公校標準難以達到
在取締之前,張歌真已經感覺到了一些風聲。
2006年4月26日,張歌真突然收到了海淀區教委下達的學校限期達標的通知,要求打工子弟學校比照公辦學校辦學標准予以整改,按此標準,學校必須有操場、體育館、圖書館、實驗室等硬體條件,“這裡面的很多條件,對我們打工學校來説根本不可能達到。”
隨後,教委通知張歌真去接受學校處理的聽證通知。
7月4日,明園學校校長張歌真接到了海淀區教委專門派人送來的一紙決定───依法取締,張歌真一下子愣住了,“真就一下子被取締了?”
取締決定顯示,經海淀區教育委員會實地查實,張歌真未經海淀教育行政部門批准,擅自在海淀區圓明園西路河北新營甲231號舉辦明園學校,其行為屬於違法辦學,決定責令張歌真于2006年7月8日停止辦學。
張歌真介紹,北京明園學校自1995年6月12日開辦以來,已經經過了11年的風雨。
隨著辦學規模、影響的迅速擴大,2003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生效當天,海淀區教委派人把辦學許可證送到了張歌真手中。張歌真説,這是北京市第一個正式批准的打工子弟學校。
學生轉校遇到困難
按照教委要求,明園學校的370余名小學生和150余名初中生將被分流到附近學校。但張歌真説,目前,有超過9成的學生,已經到明園學校報到,“轉到公立學校的寥寥可數。”
教初三的張老師説,現在他們班還有沒轉到公立學校的,有同學家長去打聽,但公立學校説學校已經滿額了,招不下轉來的學生了。
“總得讓孩子有學上吧,學校違規開學也是無奈之舉。”張歌真説,明園學校違規開學,其實不是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公立學校能否容納所有打工子弟學生的問題。
他説,打工子弟學校與公辦學校已經形成合理佈局,公辦學校的學生人數一般是500多,“再一對一地接收500多人,根本容納不了。”
“相關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我們同樣希望孩子們在優質的教育環境下學習,但是一下子讓他們進入公辦學校並不大現實。”張歌真説,他8月23日曾給海淀區教委打了電話,説了明園學校違規開學的事情,教委並沒有立即責令學校停止開學,而是答覆説進一步研究後再做決定。
至於明園學校的下一步打算,張歌真説他不知道,只能等教育主管部門的通知。“我心裏很沒有底,也許,打工子弟學校的災難來了。”
8月29日
回應
海淀教委:非法打工學校一定要取締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8-29 0:39:38 ? 來源: 新京報
同時將確保分流學生順利上學;下月初開展摸底檢查,現場為打工子弟辦理公辦學校入學登記
海淀區行知實驗學校龔村小學部的學生們在自來水管前接水洗漱。資料圖片
本報訊 昨日,本報報道了海淀區被通知取締的部分不合法打工子弟學校悄然開學的消息。海淀區教委相關負責人士就此表示,對於這37所學校,教委的態度是不會改變的,一定要取締。但一切要先以學生上學為主。下個月,教委還將對這些學校進行摸底檢查,教委人員現場辦公,為學生辦理入學登記,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入學。
部分學校有令不行
昨日,海淀區教委相關負責人稱,他們已經知道了不少被取締學校已經開學的事情。當記者詢問“那為什麼會允許他們再次開學”時,區教委稱,不是允許,行政處理決定書在6月底已經下發了,現在是部分學校有令不行。有的學校在8月10日就開學了,其他大部分學校也都是8月份開學的,很多家長和學生並沒有收到告知通知書。
記者詢問稱,是否由於取締難度太大了,所以現在“取締”已經轉變為“整改”了?區教委稱,不能這樣理解。
9月4日進行摸底檢查
據悉,海淀區教委將在9月4日進行一次摸底檢查,進一步落實分流安置工作。教委人員將親自到仍在開課的、未經批准開辦的學校現場辦公,再次下發告知通知書,併為學生辦理到公辦學校入讀的登記。
海淀區教委的工作人員稱,上次下發告知通知書是在7月份,由於打工子弟學校和公辦學校的放假、開學時間不同,當時有一部分學生並沒有收到通知書。這次工作人員會親自到學校,將通知書發到每一個學生手中,讓學生和家長了解教委的態度,促使學生儘快辦理到公辦學校上學的手續。
此外,由各個學校招生負責人組成的工作小組也會隨同檢查組一起到各個學校,現場為學生辦理入學登記,落實到具體哪一名學生上哪一所學校。對於“五證”(暫住證、務工證明、居住證明、老家無人監護證明、戶口簿)不全的學生,教委也將為其登記入學,“一切都以先上學為主”,海淀教委表示,先讓孩子上學是最重要的。
■熱點釋疑
1 貧困打工子弟入學如何保障?
海淀區教委:相關費用視同京籍學生給予減免
問:對於貧困打工子弟學生是否會出臺具體的幫扶措施?
答:打工子弟學生進入公辦學校後將面臨伙食費、校服費等一系列高出原來學校費用的花費。對於確實存在生活困難的學生,教委和學校將視同北京戶籍的學生一樣,給予相關費用的減免。
目前針對打工子弟學生中的貧困生進行專項救助的具體措施正在研究之中。此前,主動到公辦學校報名的學生不太多。這一方面與沒有接到告知通知書有關,另外一方面,很多學生和家長對教委的政策和信息不太了解。這次接收分流學生的每一所公辦學校都設立了專人值班的熱線電話,教委還設置了值班電話,專門解答學生和家長的疑問。
2 接收學校是否能容納分流學生?
海淀區教委:投入1000多萬進行校舍擴建等
問:海淀區對打工子弟學生入學做了哪些準備?
答:目前,多數接收打工子弟學校分流學生的學校正在進行校舍改、擴建工程,確保9月1日正常開學。
海淀區東升中心學區這次將接收分流學生5000人,是接收分流學生最多的學區。而該區的永泰小學除成立了接收工作領導小組外,還調撥了一部分教師和返聘剛剛退休的教師回校任教。“市教委對校舍、班額都有明確要求,所以學校肯定要加派人手”,該校負責人稱。海淀區這次共投入了1000多萬元用於為分流學生購買課桌椅、教師辦公用品以及校舍改、擴建工程。
海淀區教委“打工子弟學生入學”諮詢電話:88487342
原因
學校暗壓“取締令”延誤家長決策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8-29 1:35:37 ? 來源: 新京報
本報調查造成分流之困五大原因,專家解讀取締非法打工子弟學校為何執行難
漫畫\丁華勇
前言:
7月中旬,海淀宣佈關閉37所非法打工子弟學校,15000名學生將分流到公立學校讀書。記者近日獲悉,很多曾接到取締通知的學校上周悄然開學,報到學生人數變化不大。為什麼學生並未如期分流到公立學校?分流之舉到底遭遇什麼阻力?近日,本報和北京師範大學“農民之子”社團的志願者們合作調查,尋找導致分流困難的原因,並邀請相關專家解讀。
孫東東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長期在北京考試院擔任法律顧問。從2002年起即參與民辦打工子弟學校正規化與保留取締規章的制定。
“國家政策上鼓勵社會力量辦學,但社會力量辦校應該達標。只要教學軟、硬體符合國家標準,民辦打工子弟學校不但可以繼續存在,而且在政策上還應享受較大優惠。但現實情況是,已經被取締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都達不到教學標準,不能勝任培養人才的使命,一定要取締。任何困難都不應成為保留不合格打工子弟學校的理由。”
儲朝暉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長期從事教育理論研究工作及地方辦學的實地調研。
“取締不合格打工子弟學校 的政策在大方向上是好的,有利於學生接受正規的教育,也能夠保證學生安全等其他問題。但現在的政策在執行中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特別是政策發佈前的週密計劃、實際情況的調研,以及出現問題後的政府與家長間的信息溝通、對家長的情緒疏導等沒有做到位。”
原因1 信息缺失
家長臨近開學才知取締
「案例」
家長四處打聽才知真相
海淀教委以《告知書》的形式,將關閉學校和分流方案的消息告訴家長。但《告知書》是委託打工子弟學校轉發的,部分學校對教委取締本來就有抵觸情緒,沒有將如此重大的信息告訴家長。許多家長是在臨近開學,才獲知信息,延誤了尋找學校和決策的時間,也導致教委政策執行難度加大。
7月中旬記者開始調查此事時,海淀教委一直未通過大眾媒體公佈消息,多個打工子弟學校都捏著《告知書》未向家長散發。在香山溫泉等地,幾乎所有家長都不知道學校被取締一事。家長李先生説,他是8月17日才從大學生志願者貼在墻上的材料獲知的,打電話到教委諮詢,輾轉10多個電話,才有人告訴他怎麼回事。他隨後到附近的公立學校諮詢,因為正處暑假,幾乎都是大門緊閉,根本無法了解到學校的招生情況。
「專家解讀」
5月已發佈取締通知
孫東東:家長對政策的不知情、對分流指定學校的不了解,是信息缺失的兩個方面。其實,政府在今年5月份就向不合格打工子弟學校發佈了取締通知,但學校的負責人沒有及時向家長髮布。另一方面,政府在打工者聚居地區貼有告示,不少告示被莫名其妙地撕了。另外,許多家長對這個政策的了解,是從打工子弟學校負責人那裏得知的,有不少歪曲的內容。政府在與家長的貼近性上沒做夠,導致家長對政策片面理解。
儲朝暉:民辦打工子弟學校本身就身處體制外,何況是面臨被取締,它受政府的控制相對公立學校小,阻礙信息的自由更大。從這個角度看,政府採用的發佈措施是失當的。政府應該更合理地貼近打工者家庭,比方説,通知進入社區、工作人員或志願者上門講政策,這樣應該能得到更多家長的理解。
原因2 收費門檻
接收方要求“自願”交助學費
「案例」
一小學要家長買辦公用品
有的公立學校要家長“自願”以“捐助基金”、“集資助學費”等形式向學校交納額外費用,數額從1千元到數千元不等,而且不開任何收據發票。有的學校一律對家長表示名額已滿,但隨後卻有交了“集資助學費”的小孩順利進校讀書了。
大學生志願者調查發現,在田村、明光北裏、肖家河和北塢村,都存在公立學校以額滿為由,拒收政府安排的分流學生情況。一蘇姓家長説,8月中旬開始,她到附近公立學校諮詢,有的學校一聽説是打工子弟學校的,立即就説學校名額已滿。還有一所小學竟要求家長給學校購買辦公用品(如打印機、電腦等),個別學校甚至明確要求家長交2000到上萬元的“助學費”。這些亂收費的消息傳開後,出現了以訛傳訛。一些家長聽信傳言後,連諮詢都不敢去。
「專家解讀」
享受“兩免一補”有條件
孫東東:我們曾經計算過一名小學生在北京和在老家上學的費用。結果發現,在北京更低。
北京對貧困農村生源實行“兩免一補”政策,使得收費更低。至於有學校要家長交納“捐贈”等費用,根據法律和北京市現行的法規規定,是違法的,家長可以直接向教育監察部門、紀檢部門投訴。
儲朝暉:“兩免一補”不是任何一個學生都可以享受的,是有條件的。只有該學區內的、家庭條件確實困難的學生,才可以享受該政策。雖然現在北京收費已大為降低,但對於不少外來家庭而言,仍然不是小數目。
原因3 證難辦
辦齊“五證”才能就讀公立學校
「案例」
辦入學村委會搭車收水費
就讀公立學校必須辦齊“五證”(暫住證、務工證明、居住證明、老家的無人監護證明以及戶口簿)。家長表示,要在當地和北京之間奔波,十分麻煩。家長郝女士説,有的學校要求“五證”齊全才能辦借讀證入學。例如,她在肖家河小學報名時,除“五證”外還要有“流動人口婚育證”和“一證一卡”(2006年稅票和房東證),“5證變7證,太麻煩了”。在北塢村,家長反映,辦理租房證明時,甚至還要向村委會繳納230元的“水費”。
「專家解讀」
“五證”不齊暫交費可退
孫東東:在短時間內辦齊“五證”,時間上有所緊缺,但現行的政策是,只要辦齊證明,則不收借讀費用;沒有辦齊,每學期只有200元的費用。現在的政策很寬鬆:辦不齊“五證”,暫時交錢;辦齊了,再把錢退還給家長。至於個別部門把“五證”複雜化為“七證”,是可以找有關部門投訴的。
原因4 學習基礎
入學考試不合格不錄取?
「案例」
一孩子不及格被拒入學
打工家長認為,入學考試是學校多收費或拒絕孩子上學的手段。而公立學校擔心,太多打工子弟會影響整體學習成績。
在雙榆樹,溫泉等地,部分公立學校要求流動兒童參加入學考試。家長程女士説,上周她帶孩子去明光北裏附近幾個學校諮詢,某學校要孩子參加入學考試,隨後説孩子考試沒有通過,拒絕他們入學。“我覺得這樣的考試是專門針對我們小孩的”。
「專家解讀」
公立學校過剩師資可支教
儲朝暉:很多農民工子弟的學習成績遠遠好于本市孩子。公立學校以這種理由不接收外來學生是不合理的。另外,針對學校資源分佈不均勻的現實情況,可以在農民工集中的地區,建設公立小學。北京有大量過剩師資,只要政府投放資金建校,師資並不成問題。
原因5 受歧視
外地孩子受歧視是必然待遇?
「案例」
孩子受委屈回家不敢説
不少家長都擔心外地孩子在公立學校受歧視。不管這種歧視是否客觀存在,但在家長心中,這是必然待遇。
家長何先生説,他之前曾聽老鄉説孩子送到公立學校去後,同學都不理他,沒有人玩,受了委屈回家也不敢説。不過,他還是希望小孩能上公立學校,那裏條件好多了,“環境可以慢慢適應”。
「專家解讀」
關鍵在於老師教育引導
儲朝暉:擔心孩子受歧視,一方面是家長用自己的心理揣摩孩子的感受,客觀上給孩子灌輸了自己先天就受歧視的觀念。
另外,生活條件的差異等問題,容易誘發矛盾。要解決這個問題,最主要是學校、老師的教育引導。老師首先要改變思想觀念,對學生一視同仁;城市孩子的家長也要多從好的方面想問題。
對話
]“需分流學生可能超過測算”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8-29 1:23:42 ? 來源: 新京報
海淀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多次實地檢查後方做出取締非法打工子弟學校決策
一些打工子弟學校被取締,牽動了各方神經。
打工子弟學校負責人表示,不該“一刀切”。公辦學校一方認為,政府應下決心根除非法學校。學生家長關心的則是,孩子可以到哪去上學。雖然各方觀點不盡相同,但大家有一個共同目的───讓每個孩子都有書讀。
“實際需要分流的打工子弟人數,可能比我們之前測算的15000人要多”。昨晚,海淀區教委相關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取締區內37家非法打工子弟學校的決策是經過多次實地檢查做出的。
教委已做了分流、接收、資金方案計劃
新京報:此前,海淀率先做出全部取締區內37家非法打工子弟學校的決策,是出於什麼考慮?
海淀教委:經過多次檢查之後,我們發現這些學校的情況很差,連最基本的校舍安全都不能保證,學生的基本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就不要説師資、課程什麼的了。
新京報:政策執行到現在,是什麼情況?
海淀教委:我們3月份啟動這項工作,先後經歷了責令整改、聽證會、告知通知等幾個環節。教委內部也做了分流、接收、資金幾個方面的方案計劃。
新京報:在執行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海淀教委:首先,實際需要分流的人數可能比我們之前測算的15000人要多。因為這些人員的流動性太大,有的學生上個學期在其他學校、這個學期就來這個學校了。
此外,有些家長還持一種觀望的態度和心理,真正到公辦學校報名的相對較少。同時,我們也需要社會的理解和支持,穩妥地實施。
新京報:政府部門有無應對困難的解決方案?
海淀教委:問題得一個一個解決,最重要的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現在,每一所接收分流學生的學校和教委都設置了專人熱線,家長和學生可以撥打電話進行諮詢。
將打工子弟分流到最近的公辦學校
新京報:打工子弟會不會離公辦學校太遠,上學不方便?
海淀教委:分配方案中,我們是按照新學校與原校的位置來分配的,將學生分流到最近的公辦學校。
新京報:一些人有疑慮,怕農民工子女到公辦學校之後難以融入城市小孩中?
海淀教委:有些人對公辦學校的概唸有些誤解。其實海淀區很多公辦學校都處在城鄉接合部,其中很多學校很早已經開始接收流動兒童了。
在那些未經批准的流動人員自辦學校中,很多沒有按規定開齊開足課程,一些老師連教師資格證都沒有,不符合起碼的上崗要求,校園活動不足,這些其實都是孩子們不能融入北京城市生活的因素,我們希望這些孩子到合格的學校來接受良好的教育。
新京報:看來你們對這個政策的執行很有信心?
海淀教委:我們一定會按照市裏的有關要求,妥善安置好每一個孩子,讓他們有書讀,讀好書。
「流動兒童家長」
“盼著孩子能在公辦學校報上名”
陳女士,她的孩子原來在海淀區一打工子弟學校就讀
來自河南的陳女士一家在北京做水果批發生意,3個孩子原來在海淀區名為“新希望實驗小學”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就讀。今年7月,該校被海淀區教委取締,而陳女士的3個孩子沒能在指定的公辦學校報上名。目前,3個孩子在家等待補報名機會。
再報不上名就送孩子回老家
新京報:你覺得打工子弟學校被取締是好事還是壞事?
陳女士:説不上好壞,我也不懂為什麼好好的學校就不讓辦了。
新京報:一些打工子弟學校的辦學條件比較差,存在安全隱患,你肯定也擔心孩子的安全吧?
陳女士:有的時候也擔心。誰不想讓孩子上好學校?但是公辦學校貴呀、遠呀。現在可好,孩子能不能上學還是問題,也沒心思考慮辦學條件不條件的了。
新京報:如果孩子仍然報不上名怎麼辦?
陳女士:如果再報不上名,我就把他們送回河南老家上封閉學校,生活上有老師照看。在老家,吃飯、住宿費用便宜,孩子考試分也高。孩子考大學還是要回老家考試的,在北京念出來的分數低,考不上好學校。
新京報:孩子要離開自己身邊,會很想念吧?
陳女士:當然想啊,可我有什麼辦法?不能讓孩子不唸書啊。他們還小,一個12歲、一個10歲、一個8歲,都不懂怎麼照顧自己,就盼著能報上名,要不然,忍著心疼也得送回去了。
如果孩子報上名還得發愁錢
新京報:孩子心情怎麼樣?
陳女士:很著急。他們自己想留在北京唸書,一説回老家就生氣,要不就哭。
新京報:不願意回老家?
陳女士:當然啦,老家沒親人照顧,孩子們整年看不著爸媽,你説他們願意回去嗎?
新京報:你對孩子們補報名有沒有信心?
陳女士:沒什麼信心,外來的孩子太多了,怎麼安排得下?就算能留下上學了,這些孩子和北京的孩子們在一起,我擔心會受歧視,不如都是外地孩子在一起自在。
新京報:如果孩子報上名了,還有什麼難題?
陳女士:錢呀。3個孩子,生活費、交通費、學校裏這費那費,做套衣服都一百來塊錢,3個孩子三百多,交不起。
「打工子弟學校校長」
“一紙取締令有些超前”
張歌真,海淀明園學校校長
海淀明園學校位於海淀區肖家河,今年7月收到了教委依法取締的通知。而同時,全區不合格的37所打工子弟學校將全部關閉。
公辦學校無法接收所有打工子弟
新京報:你如何理解政府的這一紙取締令?
張歌真:政府的出發點是好的,就是為了讓打工子弟學校的學生能夠到條件好的學校上學。客觀地説,目前由於打工子弟學校的地方大部分都是租來的,硬體和師資等軟體都與公辦學校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政府的一紙取締令幾乎關閉所有打工子弟學校,我感覺有些超前。
由於社會的發展,大量流動學齡兒童出現,打工子弟學校的出現是弱勢群體的自救行為,是適應了中國目前的發展現狀的。專家學者是認可打工子弟學校對流動兒童的貢獻的。打工子弟學校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有,只能現階段有。
新京報:你認為,政府這一紙取締令,在執行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張歌真:公辦學校無法全部承受所有打工子弟的數量。因為小學生和初中生一般都是在自己住處附近上學,所以打工子弟學校往往開辦在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地。
以我們學校附近為例,一共有三四個打工子弟學校,每個學校都有500名左右的學生,附近也有三四個公辦學校,每個公辦學校的規模也是500名左右。現在政府讓我們這幾所打工子弟學校的學生轉到那幾所公辦學校裏去,但公辦學校根本沒有辦法承受這麼多學生。
應按實際取締一批分流一批扶植一批
新京報:那怎麼解決這個困難會好一些呢?
張歌真:既然一下子取消打工子弟學校有一定困難,還是應該按照實際情況取締一批,分流一批,扶植一批。那些辦學條件差,影響教學質量、有安全隱患的要取締,但可以把條件好的打工子弟學校繼續辦下去,要繼續改善軟硬體,讓打工子弟有一個上學的地方。就算以後徹底取締打工子弟學校也得有一個過渡。
新京報:站在你自己的立場,打工子弟學校實際情況與有關要求存在差距嗎?
張歌真:差距很大。比照公辦學校的辦學標準,目前沒有一個學校可達到的。比如操場,大部分打工子弟學校都是在犄角旮旯裏,校舍都很緊張,哪來的操場。再比如實驗室,打工子弟學校沒有充足的資金。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這個政策的實施前景?有信心嗎?
張歌真:我覺得完全取締打工子弟學校目前很難實施下去。根本的目的是,要讓所有的學齡兒童有學上。
「公辦學校校長」
“公辦學校裝得下外來孩子”
李潤華,石景山區衙門口村向陽小學校長
向陽小學是石景山區衙門口村惟一一所公辦小學,能容納約700名學生,目前在校生人數400多名。而該村同時擁有6所民辦打工子弟學校,共有學生6700多人。8月15日,石景山區教委下發通知,除保留一所打工子弟學校外,該村另外5所民辦學校一律取締。石景山區的17所公立小學、5所合格民辦學校成為指定分流學校,向陽小學是其中之一。
非法學校創辦者誇大了學生的困難
新京報:你如何理解政府對一些民辦打工子弟學校的取締令?
李潤華:這個取締令非常及時,是件好事。因為非法打工子弟學校無論硬體還是師資,都無法和正規學校相比。
新京報:那你認為執行取締令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李潤華:是被取締的打工子弟學校的創辦者們。不可否認,有些打工子弟學校客觀上解決了相當一部分打工子弟的就學問題。但這些學校本身條件過差。
從目前公立學校的容量看,完全裝得下這些外來孩子;而上學遠的問題,通過校車等也能得到解決;而且公立學校的收費並不像家長們聽説的那麼貴。
那些非法學校創辦者為了學校能夠繼續存在,就誇大了學生們的困難。
接納300個學生上課教室是夠用的
新京報:這個困難應該如何解決呢?
李潤華:政府一方面應該下決心根除非法學校,另一方面要多做家長、學生以及辦學者的工作,把利害講清楚。
新京報:向陽小學還能接收多少學生?
李潤華:300人絕對沒問題,首先教室是夠用的。課本問題,一方面在向區教委打報告要求補充,另一方面也從學校已經畢業的學生手裏回收一些;而老師方面,老師們雖然辛苦一點,但教學質量肯定能得到保證。
新京報:你對這個政策成功執行有信心嗎?
李潤華:我對這個政策非常有信心。因為從根本上講,這個政策是為孩子們好。
8月30日
動態
海淀教委:最晚寒假後分流完畢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8-30 1:08:21 ? 來源: 新京報
今日下午2時,本報記者與海淀教委共同值守諮詢電話88487342,為面臨分流的打工子弟家長釋疑
昨日,石景山衙門口村科陽希望學校,孩子們正在照明不足的教室內上課。
本報訊(記者王薈)昨日,海淀區教委透露,公辦學校接收分流學生的工作將會分批展開、逐步進行。具體實施要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不搞“一刀切”。
從9月開始,海淀區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將進入公辦學校就讀。但考慮到人員過多、接收能力有限等實際情況,部分學校將暫緩辦理。最晚到今年寒假後,所有分流學生將全部到已經批准的學校就讀。
海淀教委表示,分流接收學生要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不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逐步到位,是否到公辦學校就讀要尊重學生和家長的選擇。條件不具備的可以暫緩辦理,但必須確保學生安全。對於那些願意到已經獲批的打工子弟學校就讀的學生,教委表示尊重其選擇。教委稱,打工人員的子女和北京的每一個孩子一樣,都是祖國的花朵。當然,對他們的教育更要因材施教,更有針對性。
今日下午2時,本報記者將與海淀教委有關負責人共同值守諮詢服務熱線88487342,為面臨分流轉學的學生家長解答疑問。
■相關新聞
數十家長向明圓學校索要告知書
稱校方故意扣壓告知書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昨日下午家長們拿到告知書
本報訊(記者李立強)昨日上午,三四十名學生家長聚集在海淀區明圓學校門口,向校方索要海淀區教委下發的轉校告知書。
據悉,告知書7月初下發到學校,應由學校轉發給家長,但許多家長稱並沒有收到。一名來自河北邢臺的家長説,他領著孩子到北宮門小學登記。但除“五證”外,學校還要求家長出示告知書。
昨日,家長們指責明圓校方為了不讓學生分流到公立學校而故意扣壓告知書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對於此事,該校校長張歌真解釋説,雖然區教委已經下達了轉學命令,但很多家長其實並不想讓孩子馬上轉學。學校是怕萬一突然關閉,無法辦理相關手續,所以想提前把轉學需要的手續辦好。家長來學校辦理手續時,學校一直在跟教委商量具體的操作手續。
在支教大學生志願者和家長們的堅持下,下午2時許,這些家長們都拿到了告知書。
■石景山追蹤
石景山兩非法打工學校仍開課
區教委主任稱不排除強制關停的可能;該區計劃新建公立學校,保證外來農民工子女在京就讀
本報訊 昨日,記者從石景山區教委了解到,在該區已被下達取締通知的7所非法打工學校中,目前仍有兩所在開課。石景山區教委主任王蘭芳稱,教委現在仍以做辦學者的思想工作為主,以期讓其主動關門。但也不排除辦學者拒不執行時,由城管等部門強制其關門的可能。
5所學校關停,2所有令不行
王蘭芳稱,目前該區只剩下衙門口村的科陽希望學校與樹人學校仍在上課。衙門口村是石景山區最大的外來人口聚居地。據了解,石景山區此次指定了17所公立學校及5所合格的民辦學校作為打工子弟的分流學校。
根據教委的測算,指定接收學校的容量完全可以接納分流的學生人數,亦可基本保證大部分學生就近上學。目前這22所指定學校的學生報名工作進展順利。
據區教委掌握的情況,也有部分家長已將孩子送回了老家讀書,這使得接收學校的容量將進一步增加。
不排除強制學校關停的可能
昨日,石景山區主管教育的副區長以及城管等十幾個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親自到這兩所學校對辦學者做工作,並將《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和對非法打工子弟學校的取締通知發放到每一個學生手中。
王蘭芳表示,目前對仍在上課的非法打工子弟學校仍以對辦學者做思想工作、促其自動將學校關停為主。但如果辦學者堅持拒絕執行取締決定的話,也不排除通過相關執法部門強制將其關停的可能性。
計劃新建公立學校確保分流
目前,石景山區正計劃在該區北部建立一所能容納4000人左右的公立學校,以滿足外來農民工子女在京受教育的要求。對距離學校遠的學生,到時可採用正規校車接送的方式解決交通問題。
■分流措施
五措施確保分流學生順利入學
石景山區教育服務大廳長期接待來訪家長,要求三日內解決來訪者的問題或給予答覆
本報訊 為保證被取締學校的分流學生能夠順利入學,石景山教委實施了五項具體措施。
措施1
放寬入學年齡限制
石景山區公立學校已將入學新生的年齡標準放寬至2000年當年出生即可,而原標準是2000年8月31日以前。對於已在非法打工子弟學校就學的學生,採取“即退即入”政策。
措施2
相關費用予以減免
如被取締的學校已收取了學雜費而又尚未退費的,學生到接收學校報名時,只要出示原學校的收費單據,接收學校就不再收該生本學期的學費了。已在原學校繳納書本費並領到課本的學生,若將領到的課本與原學校開具的收費單交給接收學校,則只需向接收學校補齊書本費差額。
措施3
放寬交納證件與借讀費時限
學生尚未辦齊“五證”可先入校,暫不收取借讀費用。在學期內辦齊“五證”、出具免繳借讀費證明的學生免收借讀費,學期內仍辦不齊證件的,則需交納借讀費,每學期200元。
措施4
對分流學生給予心理關照
倡導接收學校教師給農民工子弟營造溫暖的就學氛圍,要以《教育法》為準繩,做到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
措施5
教育服務大廳接待來訪家長
教委已在石景山教育服務大廳安排了值班人員,保證每個工作日都有工作人員幫助來訪家長解決問題。而且對解決問題有時間限制,一般要求三日內必須解決,遇到難以解決的複雜情況,要求三日內必須給來訪者答覆。
石景山區教育服務大廳地址:石景山區八角西街95號
采寫 本報記者 姜斯軼 李毅哲 王薈 王佳琳 李立強
攝影 本報記者 薛? 韓萌
製圖/丁華勇
接收學校調查
一個都不能少之接收學校調查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8-30 1:20:15 ? 來源: 新京報
前言
前日,海淀區教委表示,37所非法打工子弟學校一定要取締,將確保分流學生順利上學。記者昨日從石景山區教委獲悉,該區確定的7所非法打工子弟學校,目前已經關閉了5所,剩下兩所學校拒不執行取締令,石景山教委表示,將不排除強制關閉可能。分流之舉能否順利進行?接收學校都做了哪些準備?分流學生數量是否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能力?昨天,本報在大興、石景山、海淀分別選取了一所接收學校進行摸底調查。
“再不夠,會議室當教室”
負責接收250名分流學生的向陽小學將12間教室擴充為17間
“接收學生的困難,主要在於接收後對學生的教育。”公立學校向陽小學校長李潤華對記者説,該校“鄰居”科陽希望小學(非法打工子弟學校)接到取締令後,向陽小學已接收了140名分流學生,按計劃是250名。他最擔心的並不是學校的容量,而是對打工子弟的教育問題。
李潤華稱,向陽小學目前在校的學生人數為426人。而科陽在校學生為1200人左右,扣除初中部和學前班,以及不在附近居住的學生數量,應該還有四五百名學生適宜到向陽小學讀書。“目前已接納了140人,我們保守地估計可接納250人。”李潤華稱,現在科陽還在上課,等完全停課後,人數肯定超過250.為了接收這些學生,向陽小學將原有的12間標準教室擴充為17間,總容量達到了765人。但面對可能到來的大批原科陽學生,這樣的容量仍顯得有些跼踀。
“電腦機房等專業教室不能動,因為裏面有許多設備。”李潤華表示,“如果現有容量不能滿足要求,就把音樂教室騰出,音樂課挪到禮堂去上;再不夠,把會議室也騰出來;還不夠,就向教委申請蓋新課室。無論多困難,總有辦法。”
李潤華更擔心的,是科陽小學的孩子在新學校的教育問題。他認為,打工子弟學校的課程設置中,缺乏“養成教育”的內容,即缺乏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的愛國主義、遵紀守法、品德規範方面的培養。新生到來後,老師須長期將教育重心放在這方面。另外,農民工子弟大多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知識水平參差不齊,而且絕大多數沒有學過英語。但北京市的正規小學,英語教育從一年級就開始抓起。要幫這麼一大批學生填補知識的空白,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對話
“不會拒收基礎差的孩子”
昨天,向陽小學校長李潤華接受記者採訪表示,不會以成績不好拒收孩子。
新京報:教委有沒有給你們下達硬性的接收指標?
李潤華(以下簡稱李):沒有。250人的標準是根據學校容量與教委共同商定的。
新京報:接收這麼多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打工子弟,你是否擔心影響學校的升學率?
李:小學現在還不講究升學率。
新京報:可是有學校以此為由拒收學生。
李:那是他們在學校之間橫向比較成績,我認為這樣毫無意義。小學教育更應該縱向比較,讓孩子自己看到一天天在進步,這樣不是更好?我不會用這樣的理由拒收孩子。
新京報:你是否擔心打工子弟與本地孩子難以融洽?
李:我原有的426名學生,只有不到100人是北京本地人。
新京報:對新來的孩子,在學習上、生活上是否有相應的幫助措施?
李:我們準備開學典禮時,發給每個孩子一封信,第一句話就是“歡迎你們,來自祖國各地的孩子們!”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對孩子們的教育,要一視同仁。我還準備對學生進行摸底測驗,基礎差的孩子由老師重點幫助。差生中期末考試成績有提升的,我給老師獎勵,讓老師有積極性。
新京報:政府對學校有撥款嗎?
李:目前還沒有。當下最主要的是讓孩子上學,經費問題再和教委協商。
新京報:如果有撥款的話,最想用到什麼方面呢?
李:太多了。首要的是擴充硬體,購進一批新電腦、更新一下操場跑道,其次要購進圖書,充實圖書室。
270人指標僅50人報名
合法打工子弟學校接收分流學生遇尷尬,家長不信任成最大障礙
接到大興區教委的通知後,大興行知學校校長黃鶴愣了一下:違規打工子弟學校取締,270名學生分流到行知學校就讀。“學校現在有1000多人,但實際上可容納1500人,一直處於未飽和狀態。在指標下達前,我曾向教委表態有能力接納500名孩子,而且硬體與軟體都已經配備妥當。”
實際指標與預計的相差一半,讓黃鶴深感意外。可更沒想到的是,截至昨日,270名學生中,只有50人到學校來報到,仍有100多個孩子輟學在家。
説到原因,黃鶴認為,最重要的是家長對農民工子弟的教育現狀不放心。他説,大興行知學校于2004年取得《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主要接受農民工子女上學,是一所合法的、公益性的打工子弟學校。他説,很多城裏人歧視務工人員,同時把這樣的情緒帶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對學習感到陌生。
此外,一些被取締的打工學校又重新辦班,偷偷招收以前的學生,造成學生回潮,不來指定的學校報到,因此,通知下發快一個月了,僅有五分之一的學生入學。儘管如此,黃鶴依然熱情地迎接了孩子們,對此,學校對前來報名的孩子沒有要求任何條件。
黃鶴説,目前接送問題是打工子弟上學的一個瓶頸。公立學校沒有校車,而大多數打工子弟沒有交通工具,往往在學生上下課時,他們的父母正在勞作,沒法接送孩子。因此,公立學校接收打工子弟實行起來有很多困難,此時,合法的正規的農民工學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不僅能保證孩子的接送,與學校裏其他孩子相處起來,也容易了許多。
■對話
“只有50人,感覺很無奈”
昨日,大興行知學校校長黃鶴接受記者採訪表示,學校接納能力大有富餘。
新京報:教委下達的分流指標與學校的實際接收能力相比,差距有多大?
黃鶴(以下簡稱黃):按照我此前對學校教室和師資的估計,至少能接納500名孩子,而且我們的師資、教具和校舍均有這方面的配備。教委給我們下達的270人,目前學校仍有300多容量。
新京報:但實際情況是,只有50人來報名,你認為主要問題出在哪?
黃:主要是家長對打工子弟學校不認可,不相信我們的教學質量。
新京報:那你們打算怎麼辦理?
黃:很無奈。我們熱情接待每個前來報名的孩子,不給他們設立任何條件。
新京報:接收大量打工子弟,你有什麼擔心,是否擔心影響升學率?
黃:沒有擔心,因為行知學校本身就是打工子弟學校,學生與學生的融合很自然,也很快。我沒有考慮升學率,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才是我們辦學的目的。
新京報:對分流出來的打工子弟有無特殊照顧?
黃:有的,我們會根據孩子的考試成績,採取補課、一對一輔導等方式,儘量讓孩子在同一水平線上學習。
新京報:如果教委有資金補助,最想投入到哪?
黃:據我所知,分流的學生如果去公立學校,教委會考慮撥一定資金支持;可去合法的農民工學校,教委不給資助。如果真要給我們撥款,我希望增加學校的硬體條件,包括網絡、圖書、教學光盤等設備的更新。
15間新教室迎接分流學生
每班初設35人,于寒假接收520余名分流學生,按農民戶標準收費
昨天下午,海淀區北塢小學校園後的空地上,5排白色移動房屋即將竣工,所有教室全部坐北朝南。學校原有19間標準教室,新建15間。新教室將提供給寒假即將分流到學校的、來自不合格打工子弟學校的學生。由於新教室的面積比一般標準教室略小,因此一個班的學生數量也比一般班級略有減少,初步設定為35人一班。照此計算,新教室可以接收525人。
按照當初制定的分流計劃,北塢小學和附近的中塢小學將負責接收這一區域內被取締打工子弟學校苗苗小學的分流學生。而根據昨天最新的統計,目前苗苗小學的學生數量在900人以上。“如果分流數量再加大,我們還可以再接收將近100人插班學習。”北塢小學校長司常水説,根據區教委的要求,所有分流的學生一個不能漏。
“客觀的説,我們學校的收費並不高,甚至比打工子弟學校還要低。”司常水説,北塢小學的收費分為居民戶和農民戶,其中居民戶略高於農民戶。目前在這裡就讀的農民工子弟學生已經達到學校總生源的98%,他們都全部按照農民戶交費;司常水錶示,未來接收分流學生後,學校將一視同仁,也按照農民戶的收費標準對學生收費。
補充教師數量是司常水要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因為現在只有40名教師,即使他們每天把課排滿,絕對承擔不了分流後的教學任務。
據了解,補充老師主要通過2種渠道,一類是返聘退休老教師;另一類是依靠海淀教委人才交流中心的推薦,再經過學校考核聘用。但由於目前大量分流學生最終到校數量仍不確定,因此學校大批招收學校教師的工作還未全面展開。他説,招生和老師招收的高潮都會在寒假前後。
■對話
“至少需要補充20名老師”
昨日,北塢小學校長司常水接受記者採訪表示,每間新教室將安裝2台空調。
新京報:教委下達的分流指標,是否超出學校的接收能力?
司常水(以下簡稱司):沒有,分流指標是考慮學校分流能力後確定的。我們目前的新校舍建設也是根據這個指標完成的。
新京報:如果實際接收超出了接收指標怎麼辦?
司:目前我們現有班級有的班額還不滿,可以採取插班的方式安排。如果還是不夠,我們想把老師的辦公室改建為教室。當然,這屬於極特殊情況下的非常舉措。
新京報:接收大量打工子弟有什麼擔心嗎,比如,升學率,或是和本地生源的融合?
司:我沒有這方面的擔心,因為現有的學生98%是外地人。
新京報:接收分流學生,政府有撥款嗎?
司:有,新教室裏的桌椅、黑板等其他教學設施,都是政府撥款購置的,以後,我們還將逐漸完善教室的電教設備,新教室將採用空調取暖和製冷,預計一個教室將安裝2台空調。學校教學的硬體,必備的教學設備一定要配齊。
新京報:硬體完善了,那麼師資力量呢?
司:對於分流來的學生,我們保證一視同仁,不僅所有課程要開齊,而且課程數量不能少,教學質量不能降低。從這個角度説,補充老師是很必要的。按照我個人最保守的估計,接受分流學生後,學校最少要補充20名教師,其中語、數、外老師為主,還包括音、體、美、自然科學等其他科目老師。另外,還要從老師中選出15位擔任班主任。
采寫 本報記者 姜斯軼 李毅哲 王薈 王佳琳 李立強
攝影 本報記者 薛? 韓萌
製圖/丁華勇
8月31日
動態
三成來電家長不知學校被取締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8-31 0:42:37 ? 來源: 新京報
海淀教委與本報記者值守諮詢服務電話,海淀教委將發佈二次通知作為學生入學憑證
昨日,大興希貴文武學校的兩名學生在操場上痛哭。當天,得知學校停辦,百餘家長欲討回剛上交的學費。
本報訊 昨日下午,就非法打工子弟學校學生的上學問題,本報記者與海淀教委社會力量辦學管理科負責人共同值守諮詢服務電話88487342.在兩個多小時、數十個來電中,大多數家長是詢問自己孩子所在的學校是否關閉、孩子要去哪上學等,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家長對學校取締學生分流的事情不了解。
開學時差致通知不完全
半數以上的家長都表示不知道孩子要去哪上學、如何聯絡新的學校,甚至還有的家長不知道自己孩子所在的學校是否被取締。有的家長反映,學校一直沒有將實情告訴孩子,也沒收到過學校轉發的告知通知書。如果不是看到報紙刊登的消息,都不知道竟然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
海淀教委社辦科科長王才介紹,這幾天接到的諮詢電話大多都是諮詢這方面內容的。由於一些學校放假和開學時間都比公辦學校早,致使有一些告知通知書沒有發到學生手中。近期,有關部門將再次集中力量,從學校和街道兩個渠道入手,將告知通知書發到學生手中,讓學生和家長了解最及時、準確的分流接收信息。
“贊助費”和“五證”成焦點
幾位家長在電話中提出,轉學到公辦學校,是不是需要交納“贊助費”,學費是否也要高出原來的學校。
根據有關規定,農民工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無需交納借讀費,而本次關閉非法打工子弟學校,將其中的學生逐步分流進公辦學校,不涉及借讀費和“贊助費”的問題。
“五證”問題也是家長們關心的焦點,由於一些來京務工人員職業並不固定,居所也時常搬遷,就業證和居住證的辦理就有一定的難度。王才表示,五證不全也可先登記入學。
王才介紹,雖然雙方的心情很焦急,但都保持了通情達理的態度,家長也表示了對教委工作的理解。王才説,設置諮詢電話,到學校現場發放告知通知書,目的就是讓學生和家長準確了解教委的工作思路和態度,雙方合作,妥善解決分流學生的入學問題。
■來電焦點
1.通知何時到位?
家長:我們沒有收到告知通知書,怎麼才能收到?誰來發?
海淀教委:將於近期組織教委等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到學校現場辦公,將告知通知書發到學生手中,此外,還將通過街道下發告知通知書,確保學生和家長準確了解分流信息。
2 .公辦學校有無門檻?
家長:孩子到公辦學校就讀,會不會有門檻?
海淀教委:沒有門檻,對於這次分流的學生,五證不全也可先登記入學,教委會給孩子們妥善安排學校,憑藉學生手中的告知通知書就可以進行登記。同時,希望家長儘量辦理有關證件,特別是新生入學的。
3.公辦學校須贊助費?
家長:到公辦學校是不是要交贊助費?
海淀教委:不需要,收費將與北京本地學生一樣。本次分流學生,不屬於轉學,同時也希望家長不要擔心借讀費和所謂贊助費,公辦學校會嚴格按照要求,給學生發放收費卡,根據市教委的統一要求收費,對打工子女和本地學生一視同仁。此外,對生活確實存在困難的學生,還可給予一定補助。
4 .怎樣聯絡合法學校?
家長:學校關閉後,該去哪一所學校上學,怎麼聯絡?
海淀教委:在即將再次發放的告知通知書上對這些內容都有明確的解釋,憑藉告知通知書即可在教委安排的學校辦理入學登記。
■追問
外區打工子弟會否涌入海淀?
海淀教委人士擔心,教育資源優勢吸引更多孩子進入海淀
昨日,幾位自稱是石景山和豐臺的家長也打來電話,詳細詢問了海淀區對於農民工子女就讀公辦學校的政策。海淀區教委一位相關人士分析,該區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分流到公立學校後,可能會吸引大量其他區的孩子進入海淀。
對於外區家長的詢問,這位人士解釋,由於各區對於此項工作的具體步驟、措施不太一樣,所以還需要這些家長向本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諮詢。
海淀教委有關人士表示,由於外來務工人員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流動性,所以有可能在這次取締非法打工子弟學校的過程中,會有一部分外區學生進入海淀區就讀。因為,海淀區豐富的教育資源、優質的教育質量以及在本次分流接收工作中表現出來的決心都是吸引外來人口進入的因素。此外,這位人士認為,流動人口的不易控制以及教育設施不能及時配套,都會導致流動兒童教育的系列問題。如公辦學校教育設施不能滿足要求、一些學生無法順利入學、新的非法打工子弟學校的出現等等。
大興希貴文武學校操場,一名孩子依偎在大人身旁。
■大興追蹤
家長圍堵打工子弟學校討學費
校方稱無力退還,大興區黃村鎮教委稱已交學費者可憑收據就讀該鎮建業小學
本報訊 因為學校將被取締,昨天上午8時,大興區黃村鎮希貴文武子弟學校內涌入百餘名家長,要求退回之前收取的400至600元不等的學費,但校方表示,學費已用於償貸和其他投資。鎮教委在現場調解中稱,分流學生可憑收據抵消在該鎮建業小學的學費。
希貴文武學校位於黃村鎮小陳莊一個佔地約3000平方米的院子裏。昨天上午8時,天空下著濛濛細雨,校園裏一百多名學生家長和孩子,圍在校長室門口高喊“退學費!拿錢來!”。
家長程立新説,他的兩個孩子開學前分別交納了400元費用,可前天晚上,孩子放學告訴他,學校不讓辦了。程立新説,附近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大多在這裡上學。
“我們是大興區第一所打工子弟學校,我也不想學校被關,請家長們諒解。”被堵的學校負責人賈銳不斷向家長解釋,聲音早已嘶啞。她説,1999年她開辦了這所學校和一所分校,但‘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一直未獲批准。“
賈銳説,8月1日,大興區教委發來整改通知,限其15天內達到《北京市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的要求,並取得衛生、房屋安全、消防等合格證。“我一方面投入資金改進設施,一方面四處奔走説情。”8月18日,她接到區教委通告,稱兩所學校屬於違法辦學,必須關停。前日下午,黃村鎮教委工作人員向學生散發了關停通告及鎮教委主辦的建業學校的招生簡章,“但我真的沒有錢還家長,收來的錢都用於學校投資和還貸款了。”
數十位家長反映,之前一直不知道學校已被撤消的事,“前一天晚上才看到告家長書,退費是一回事,孩子沒有學上更讓人心寒”。家長徐先生説,他當晚連續打了十幾個電話找學校,附近幾個學校都説招滿了,最後只得把孩子送到離家較遠的大興行知學校。
昨天上午9時,黃村鎮教委和當地派出所、城管等十幾名工作人員趕到事發學校。鎮教委主任周靜蘭現場召開家長會。她表示,希貴文武學校屬違法辦學,是該區27所撤消學校中的最後一所,必須撤銷的事實誰也改變不了。至於300多名學生的去向,她表示,推薦家長選擇建業學校。已在希貴文武學校交費的學生可攜帶收據赴建業學校報名,“那裏400元學費就抵消了”。下午2時,學生家長陸續離開。
校長做房屋鑒定質疑撤校決定
大興一打工子弟學校稱撤並理由不充分,鎮教委整頓方案同時指出該校周邊衛生惡劣
本報訊 昨日,憑著北京市房屋鑒定管理所“安全房屋”的一紙鑒定,大興區瀛海鎮星賽伯打工子弟學校校長鄭愛濤對她的學校被列入撤並對象提出異議:鎮政府認為校舍是危房、不適合作為辦學場地的理由不能成立。
星賽伯打工子弟學校位於瀛海鎮中興莊,由兩排平房組成,成立5年了,目前有200多名孩子,老師十余名。撤並之後,孩子們被安排在瀛海鎮怡樂村新建的經緯學校,距離星賽伯學校5公里。
校長鄭愛濤拿出一份由鎮人民政府做出的“清理整頓流動人員自辦學校工作方案”,上面指出,星賽伯打工子弟學校的房屋屋頂使用簡易輕型樓板,結構簡單,作為教室使用存在危險,不適合作為辦學場地。“在拿到撤並的通知後,我立即向建委申請了房屋鑒定。”鄭愛濤説。在一份北京市房屋鑒定管理所出具的報告上,記者看到:經鑒定,星賽伯學校內的房屋屬於安全房屋。
鄭愛濤説,她曾經將鑒定報告遞交鎮政府、鎮教委以及區教委,但直到昨天,答覆仍然是“必須取締”,規定的時間內未能執行,將採取強制措施。
記者同時注意到,在鎮教委的方案中“學校周邊衛生環境惡劣,也是不適宜辦學、列入撤並的原因”。鄭愛濤表示,星賽伯學校是流動人口最稠密的地方,衛生環境的確需要改善。該校已經逐步進行改善。
對此,瀛海鎮政府一名值班工作人員説,關於撤並打工子弟學校,鎮裏已經成立工作小組,具體由他們來實施執行。昨日下午,記者未能與工作小組取得聯絡。
被取締學校調查
被取締學校教師不在安置之列”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8-31 1:57:03 ? 來源: 新京報
石景山和海淀兩區教委均表示,關閉非法打工子弟學校後,教師去向問題未列入計劃
29日,石景山科陽小學,一位老師在輔導學生寫作業。學校被關閉後,老師的命運讓人關注。
本報訊 “取締非法打工子弟學校後,教委對於學生有分流安置,那麼對面臨下崗的老師有無安置措施呢?”昨日,在本報記者與海淀教委相關負責人共同值守的熱線中,一位自稱是某被取締學校的老師來電詢問。對此,石景山、海淀兩區教委工作人員均表示,教師去向問題,並未在教委的工作計劃之內。
外地“代課教師”最缺保障
根據中央教育科學院的調查,打工子弟學校的“代課教師”大體上分為三類。一是農來京教師,長期從事教育工作,但無國家承認的教學資格;二為公立學校退休教師;三是正規大學畢業生,自己應聘到民辦學校。該院副研究員儲朝暉稱,他在實地調研中發現,民辦打工子弟學校“代課教師”們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總體來講與公立學校有比較大的差距。
儲朝暉説,“代課教師”命運值得關注。他認為,外地“代課教師”是教師中最缺乏保障的群體,他們在家鄉沒有編制。此次取締活動後,無論留在北京還是回到老家,都不會有相關部門過問他們的再就業情況。而北京退休教師本可以享受退休金待遇,學校被取締後,他們的生活不成問題。他表示,經調查,取締令估計至少讓1500名教師失去工作。
儲朝暉認為,雖然這些老師不屬於北京市編制內,但取締學校後出現教師失業是可預見的,政府應該適當考慮失業教師的安置問題。
“招聘教師一向自主進行”
昨天下午,石景山、海淀兩區教委工作人員均表示,由於非法打工子弟學校招聘教師的工作一向都為自主進行,並不通過教委統一分配;而且這些教師多以外地人為主,並不是在北京市教師隊伍編制內的人員,因此對取締非法打工子弟學校後,這些教師的去向問題,並不在教委的工作計劃之內。
至於在非法打工子弟學校教書的北京市退休教師,兩區教委工作人員都表示,本市退休教師有現有的退休金等作為生活保障,且退休教師已屬編外人員,其去向也不應在教委管轄之列。
■鏈結
外來教師再就業者鳳毛麟角
石景山區衙門口村科陽希望學校(已被取締,仍在上課)陳副校長稱,據他所知,在學校關停後能找到新的教學崗位的外地教師鳳毛麟角。“有的已經找了其他工作,但繼續教學的我還沒有聽説,”陳校長説,只有部分曾在打工子弟學校任教的北京市退休教師,被未取締的學校聘用。
海清打工子弟學校金五星分校校長何永生也曾對記者表示,在該校被取締後,除個別教學骨幹被重新聘用,在回龍觀海清總校繼續任教外,其餘教師已各自散去,有的回了老家,有的改行做其他工作,大多數還在待業中。
●科陽希望學校
喬旭麗(女,39歲)
籍貫:張家口學歷:高中類型:外來農村教師,無國家承認的教學資格任教學校:石景山衙門口村科陽希望學校(已被取締,仍在上課)
職務:班主任、語文教師
“那裏老師比我教得好”
農村來京教師喬旭麗有16年執教經歷,她承認與公立學校老師相比仍有差距
喬旭麗1990年參加工作,執教16年。2002年到北京,在石景山區衙門口村的科陽希望學校任教。此前,她一直在張家口市張北縣張北鎮的廟灘小學當語文老師,未被納入當地的教師編制內。
在任教12年後,喬旭麗遇到了難題:丈夫在北京當司機,兒子在張家口一所中學上學,一家人三地分居,使她的生活顯得孤單無助。2002年,她捨棄了原來的工作,來到北京,應聘到科陽學校當老師。
今年8月,科陽希望學校被石景山區取締,雖然校長周書君還在堅持學校繼續運轉,喬旭麗也一如既往地教著學生,但學校被取締的命運,實實在在地擺到了他們面前。
喬旭麗沒有國家承認的教師資格證。而且,她既沒有被納入張家口的教師編制之內,更不屬於北京教師,尷尬的身份使她繼續從教的願望越來越渺茫。
失業後的生活成了喬旭麗最大的難題。她目前工資每月900元,丈夫的工資最高時2000元,夫妻倆原本不到三千元的微薄收入,現在要被生生砍掉三分之一。而兒子正在上高二,正是用錢的時候。
除了生活,對學生感情上的難以割捨也讓喬旭麗很難過。“學生們抱著我腿哭,我也捨不得他們。”喬旭麗沙啞地説,雖然自己做老師很長時間,但相比公立學校的教師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
“孩子去公立學校上學,也是好事,那裏的老師會教得更好。”喬旭麗説。
■對話
不當老師做保潔?
新京報:你擔心自己前途嗎?
喬旭麗(以下簡稱喬):很擔心,學校老師都擔心找不到工作。
新京報:有沒有可能去其他的打工子弟學校教書?
喬:人家要是缺人,我可以去試試,不缺的話也沒辦法。
新京報:想過改行嗎?
喬:我已經39歲,還有什麼工作適合我做?保潔?保姆?
新京報:老家呢?
喬:我不想離開家人。
●瀛海實驗學校 大興區
白老師(女,59歲)
籍貫:北京學歷:中專師範類型:退休教師,被打工子弟學校聘用任教學校:大興區瀛海鎮瀛海實驗學校(已被取締,仍在上課)
職務:教務主任
“我幫他們提高辦學質量”
有30餘年公立學校教學經驗的白老師退休後願發揮餘熱
白老師原在大興區瀛海鎮的公立學校───瀛海中心小學任教,有30餘年教學經驗。2002年,白老師按照年齡正常退休,在家賦閒。按照她的話講,自己還想“發揮餘熱”。
瀛海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數量繁多,像白老師這樣曾在公立學校任教過、經驗豐富的老師一齣現,就被眾多打工子弟學校高薪爭奪。所謂高薪,就是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
在聘請人才的角逐中,瀛海實驗學校成了贏家,該校校長陳某將白老師請到校內做教務主任,而白老師對幫助打工者辦學,也十分樂意。“他們的辦學經驗太欠缺,我應該幫助他們。”白老師説。
白老師認為,外來打工者將孩子帶到北京,要讓孩子接受北京的正規教育。如果打工子弟接受不到跟北京孩子相同的教育,那麼這樣的學校不辦也罷。
她認為,自己退休後的使命,就是幫助這些辦學者提高辦學質量,讓學生們體驗北京的正規教育水平。
在白老師眼中,她現在所在的瀛海實驗學校,從硬體上與公立學校沒什麼差別。“我原來的公立學校,教室裏還點爐子呢,現在這個學校就有暖氣。這樣的學校怎麼就‘硬體不合格’呢?”對於取締令,白老師覺得不能理解。
“這所停了,還有沒停的,只要有機會,我還要發揮餘熱,讓更多的外來孩子們享受北京質量的教育。”白老師説。
■對話
我的工作剛進行一半
新京報:學校被停,您的生活有影響嗎?
白老師(以下簡稱白):我有退休金,生活不成問題。
新京報:除了物質外呢?
白:感情上捨不得。我覺得我的工作剛進行了一半,還沒有完成。
新京報:學校停辦後有什麼打算?
白:只要有學校要我,我要去發揮餘熱。
●瀛海實驗學校 大興區
焦健(女,21歲)
籍貫:北京學歷:大專類型:大學畢業生應聘到民辦學校任教學校:大興區瀛海鎮瀛海實驗學校(已被取締,仍在上課)
職務:班主任,數學老師
首份工作上崗僅19天
大學畢業生焦健希望有機會到不被關閉的打工子弟學校教書
在打工子弟學校當老師是北京姑娘焦健的首份工作,昨天,她在正式上崗的第19天時,開始為自己的前途擔心。她應聘時,校長並沒有向她説明學校已經接到取締通知書的事實。
焦健在北京土生土長,今年夏天從北京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大專畢業,專業是法律。她原想找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但她應聘法院工作慘敗而歸,找不到工作成了最大難題。
在家裏呆了一段時間後,母親勸她到大興區的打工子弟學校應聘當老師。8月9日,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到了瀛海實驗學校。沒想到,她馬上就被聘為該校的老師,還被委以班主任的頭銜,第二天就正式上班。
焦健覺得自己的價值將在這所學校裏得到體現。“雖然我不是師範類學校畢業的,但我對自己的教學水平有信心。”
可是正式上崗幾天后,她意識到了學校的存在危機,但她當時堅持認為,瀛海實驗學校這樣一所大規模學校,不大可能被取締。
不過,焦健對自己的出路表示樂觀,“好在自己是北京本地人,不像外地老師那樣一旦失業,生活就無依無靠”。她認為,這次的工作經歷可以豐富自己人生。
目前,焦健在北京大學攻讀某專業的專升本課程,她打算一旦學校停辦,就安下心來好好讀書,等拿到本科學歷後,再重新去各單位應聘。
■對話
學校外地老師居多
新京報:你感覺找工作比外地老師容易一些嗎?
焦健(以下簡稱焦):對,我是北京人,相對容易。我還有大專學歷,還有在讀的專升本。
新京報:像你這樣的有多少?
焦:有三四個。還是外地老師為主。
新京報:拿到本科學位後,還想到打工子弟學校應聘嗎?
焦:有機會的話,可以考慮到不被關閉的學校應聘。
采寫:本報記者王薈 王佳琳 吳曉晶 李毅哲 姜斯軼
攝影:本報記者薛? 實習生孫純霞
9月1日
北京8000萬整改打工學校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9-1 0:17:19 ? 來源: 新京報
尚有150余所未獲審批,存在嚴重隱患且無法整改者將關停
在即將關停的石景山科陽小學,一個小男孩趴在教室窗邊。昨日,市教委就打工子弟學校整改問題召開通氣會。本報記者薛?攝
本報訊 開學前一天,北京市教委在打工子弟學校整治工作新聞通氣會上透露,市財政預計將投入8000萬元,幫助那些學生分流確有困難但又未獲審批的學校進行改造。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線聯平表示,目前北京市有200多所專門為流動人口子女舉辦的學校,其中經過審批的只有49所,還有相當多的學校沒有經過審批。根據最新統計,北京市流動人口子女的總數約37萬人,其中在未經審批的學校中就讀的學生大約有9萬人,其他的幾乎都在公辦學校中。
線聯平説,這些存在安全隱患、未獲審批的學校,如果分流學生確有困難,市、區和辦學者將共同出資改造。為此,市財政預計將拿出8000萬元解決這個問題,該款項將隨各區各學校的改造逐步到位。對於校舍、食品衛生和消防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而又沒有能力整改的學校,要停止辦學。停止辦學學校的學生,各主管部門將想方設法引導他們到公辦學校或已批准的民辦學校就讀。
線聯平強調,此次對打工子弟學校的整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保證在區域內的流動人口子女能夠有學上,有書讀。在這個前提下,以確保師生的生命安全為原則,採取分流、規範的措施。“不是要把學校都關閉,把學生簡單劃撥到某個學校去。”
將於今日施行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當地政府應當為其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
■問題
外來學生人數多變難住教委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稱目前只能靠經驗數字,提供基本就學條件
據北京市教委透露,近幾年北京市流動人口中適齡兒童的數量有兩個特點,一是增加快,二是起伏大。基教處副處長李奕説,2003年,流動人口適齡兒童數是24萬,今年初統計是38.3萬,但在暑期治理整頓中,最新的數字又跌到37萬,因為在一些打工子弟較多的區縣,出現了學生回流的現象,有的區縣回流數量在幾千人以上。
這給教育管理部門在規劃教育資源時,提出了一個難題。就此,本報記者昨天採訪了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線聯平。
移動學校解決學生遷移問題
新京報:打工子弟學生的數量,變化快,幅度也比較大。一些區縣在建立打工子弟學校時擔心,校舍建設少了,怕不能滿足需要;建多了,將來學生大量回流,又會造成校舍閒置。對於這個問題,應該怎樣解決?
線聯平:這件事是個難題。事實上,很多打工人員的流動情況非常複雜,有的打工者這個月可能在朝陽,下個月呢,也許又轉移到海淀或者豐臺,住所也經常變化。在這種情況下,規劃建設學校很難。
目前的做法基本是依靠經驗,按照每年大概的學生數量,提供基本條件。有的是利用公辦學校,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設施,擴建一些,有條件的就辦幾所流動學校,這樣的學校可拆,將來要是換了地方,還可以再用。目前就是採取這樣辦法。
去年市級財政就撥款750萬元,在流動人口子女比較集中的幾個區,例如朝陽、豐臺、大興和昌平,建了5所可以移動的接收打工人員子女的專門學校。如果本地區學生進行較大遷移,學校可以隨著學生的流動而遷移。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變化動因多
新京報:對於打工子弟學校的整治非常複雜,你認為對教委而言,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線聯平:最大的困難就是難以預測有多少外來人口的子女要在北京學習。開學以後,會不會有更多的打工子弟來到北京,不好預測。這是增加的因素。
另外還有減少的因素,就是各地也在落實義務教育法,如果當地對孩子提供的義務教育條件更好,外來人口子女考慮到生活成本等問題,也許會不來北京,也有可能。對於未來的來京就讀的外來人口子女的增加或減少的趨向,目前還不能準確預測。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王佳琳(除署名外)
■求解
流動人口信息年底實現共享
有助於教育部門掌握流動人口子女數量信息
本報訊(記者楊華雲)北京流動人口管理信息系統等8項電子政務重點工作,將在年底完成。昨日,在北京市委召開的北京市電子政務工作會議上,北京市政府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主任朱炎透露。
市信息辦電子政務處負責人表示,目前流動人口管理尚未實現信息共享,數字也不準確,公安部門有,民政社區、醫保社保和計生委等很多部門都有流動人口信息,全市有多少流動人口,誰都説不清楚。正在建設的流動人口管理信息系統,將各個部門的信息整合,北京到底有多少流動人口就比較準確了。這將有助於教育部門掌握流動人口子女數量信息。
該負責人還透露,今後的管理模式將是北京所有流動人口信息統一由一個部門登記。流動人員必須先出具登記,才能辦理求職等各類事情。目前正在設計一個統籌方案。
今天是開學的日子。北京數十所打工子弟學校,因為未達辦學標準被取締。上萬名孩子將分流到公辦學校和合格的打工子弟學校。
為了讓孩子們準確了解自己即將就讀的新學校,本報將海淀區和豐台區《打工子弟學校學生分流工作方案》刊登如下。
海淀取締學校學生分流方案(小學)
海淀取締學校學生分流方案(中學)
豐臺取締學校學生分流方案
注:據海淀區教委介紹,從9月開學,海淀區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將進入公辦學校就讀。最晚寒假開學後,所有分流學生都將全部到已經批准的學校就讀。海淀區教委表示,分流學生要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不搞“一刀切”,是否到公辦學校就讀,要尊重學生和家長的選擇。(詳見本報8月30日A09版)
9月2日
動態
海淀36公辦學校接收分流學生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9-2 0:42:11 ? 來源: 新京報
開學當日有學校接收人數超標過半,也有學校暫無分流學生報名
戴著迎新小黃花的韓磊在練習少先隊禮,他是第一次參加升旗儀式,動作有些不標準。昨日,海淀區36所公辦學校開始接收分流學生。
本報訊 開學當日,據海淀區教委介紹,該區共有36所公辦學校開始接收外來人員子女,另有兩所學校將於一兩日內開始接收。本報記者在海淀、豐臺多家分流學校調查發現,有的公辦學校接受情況順利,有的則沒有一名農民工子女報到,還有不少家長沒有讓孩子去計劃接收的公辦小學,而是選擇了其他將被取締的學校。
海淀藝師附小 超標接收70名孩子
記者調查發現,有的學校接收分流學生已經超標。
據海淀藝師附小教導處劉主任稱,目前該校已經接收了170名農民工子女,而預計人數是100人左右。現在該校幾乎每個班的學生人數,都已超出了海淀區要求的45人以下標準,達到了北京市每班48人的上限。其中以中低年級學生的數量最多,接收的三年級以下農民工子女佔接收總數的四分之三左右。
劉主任表示,8月31日開學以來每天仍有十幾名家長帶著孩子來校報名,目前學校仍在盡最大努力接收這些孩子。
清河一小分校 分流學生無人報名
而有的小學卻沒有多少分流學生前來報名。如海淀區清河一小分校原計劃接收520名北京社會小學的學生,但在開學首日,沒有一個分流學生前來報到。
據清河一小分校林校長透露,之所以沒有一個分流過來的民工子女來報到,大概和北京社會小學于8月2日提前開學並收取了學生的學雜費有關係。林校長表示,儘管清河一小分校校舍、師資規模比較有限,但是因為有政府的支持,還是很願意接收並歡迎來自民工子弟小學的學生。7月11日前,他們曾就接受事宜通知過北京社會小學,也有一些家長來諮詢此事,但是7月11日後到開學前兩天,幾乎沒有人再諮詢或者登記。
據林校長猜測,可能大部分家長並不知道被分流的消息或者被分流到哪所學校。9月4日,清河一小分校全體教職員工會親自到北京社會小學發放告家長書。
在海淀區前八家小學,該校是新希望實驗小學的分流學校,昨日,記者沒有看到一個來自新希望實驗小學的學生。據校長介紹,因為校舍改造等原因,這個學期該校暫時不能接受新希望實驗小學的學生。海淀區教委已經批准該校的這一從下學期開始接受從民工子弟學校分流過來的學生。
此外,被取締的文華小學和明圓學校均照常開學,入學人數還略有增加。
豐臺京奧雙語學校 部分學生轉其他非法學校
昨日記者在豐台區被取締的京奧雙語學校了解到,一部分學生並未按計劃到槐房小學報名,而是轉投另一所即將被取締的尚德育苗小學。槐房小學校長辛潔拒絕透露該校目前的接收情況。據海淀區《打工子弟學校學生分流工作方案》,該校計劃接收500名外來人員子女。
海淀區師藝附小開學典禮上,一個新轉來的小女孩伸了個懶腰。該校已超標接收170名孩子。
■調查?海淀
通知遲到致孩子遠道讀書
海淀區教委稱正儘快蒐集信息,將發佈二次通知
本報訊 5歲的郭宇傑現在每天要坐1個多小時車去新學校了,因為媽媽覺得轉入公立小學“辦五證太麻煩”,只能選擇打工子弟小學。郭媽媽不知情,沒有“五證”,打工子弟仍然可以就讀海淀的公立學校。對於“分流通知書”發放不到位的問題,海淀區教委表示,他們將儘快儘量蒐集孩子們的信息,近日就將通過街道和在分流學校告知家長。
今年5月,離郭宇傑家最近的海清學校金五星分校被區教委取締了。由子弟小學轉入接收的公立學校需辦齊暫住證、戶口本、務工證、居住證以及戶籍所在地的“無監護證明”,因嫌辦證麻煩,郭宇傑選擇了離家遠的海清學校回龍觀總校。
在記者調查的10位外來人員中,僅有兩位將自己的孩子順利轉入公立學校,其他均選擇了打工子弟學校,理由都是辦證麻煩。家長李先生説:“聽説要遣散,不過既然學校還開,我們也就接著上,不知道到哪去辦證,太麻煩。”
事實上,海淀區有明確通知,分流的孩子即使“五證”不全,一樣可以進入公立學校。昨日,海淀區副區長趙建忠表示,在通知環節上,還有考慮不週全的地方。譬如,告知書不應該由打工子弟學校轉交,而應直接給家長。“我們對少數打工子弟學校的抵觸情緒估計不足,也有極個別的學校受利益驅動,扣押給家長的告知書,這讓分流工作很被動,還有就是工作量太大,進展比較慢。”
昨日,海淀區教委有關人士表示,他們正在儘快蒐集孩子們的信息,近日就將通過街道和在分流學校告知家長。
■調查?豐臺
部分分流學生轉投其他非法學校
家長擔心豐臺槐房小學下學期仍將收取借讀費
本報訊 本應轉到公立小學就讀的孩子,卻不按分流方案報名,相當一部分家長選擇了另一所即將取締的學校。記者昨天在豐台區槐房小學調查發現,一些家長對該校“當年免交借讀費”仍有顧慮,也有家長表示“以後收不收借讀費以後再説。”
“我們班只轉來了兩個新同學”。昨天上午,槐房小學四年級一班的李彤(化名)説,“都是從打工子弟學校轉來的。”
一位家長説,8月23日,豐台南苑鄉槐房村京奧雙語學校被教委取締。區教委和南苑鄉政府要求家長在8月28日、29日到當地公立槐房小學辦理入學,並註明“本學期免收借讀費”。但是不少孩子去的是同樣面臨取締的尚德育苗學校。
記者來到了尚德育苗小學,校門前挂著“尚德育苗學校招生”的大紅橫幅,而門口卻貼著教委勒令其停辦的通知。
“我們學校是無證辦學,但正在爭取獲批,”學校負責人周樹毅介紹:“京奧雙語學校被取締,大量學生轉投尚德育苗學校,到8月18號勒令停辦時已有500多名學生報名。要不是不讓辦了,至少能招1000.”
周樹毅説,學校當時停辦了,但還有孩子來報名,“我們左思右想,學生不能沒學上,一週後還是恢復了教學,上一天算一天吧。”記者隨機調查,從京奧雙語學校轉到該校的學生,三年級一班有6個,四年級二班有4個,五年級一班有7個,均為流動人員子女。
幾位家長表示知道尚德育苗學校也將被叫停,一位康姓家長説“周圍沒有合適的學校,聽説這裡教育質量不錯,總不能讓孩子失學啊。”對於為什麼不去槐房小學,有家長説,學校只免本學期2千元借讀費,“以後呢?”也有很多家長説,免借讀費只面向被取締學校的學生,不包括其他打工子弟。
昨日下午,槐房小學校長辛潔拒絕透露分流的情況。記者在該校門外遇到一位許姓家長,他表示自己三個孩子都從京奧雙語學校轉來,“原先要收借讀費,想進都進不來,現在拿著京奧雙語學校的證明就免交借讀費了。”這位家長説,“將來收不收借讀費以後再説。”
■特寫
小韓磊的“第一次”
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天,11歲的韓磊早上5點就起床了。今天上學的路,和往常不同了。
韓磊原來上的海清打工子弟學校關停了,新學校是海淀區藝術師範附屬小學。韓磊沒想到,在這裡會有那麼多“第一次”。
第一次戴迎新小黃花
藝師附小四年級只有一個班,接收了7名像韓磊這樣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和每一個新入學的孩子一樣,班主任唐老師在韓磊胸口上戴了一朵向日葵形的小黃花,寓意是“快樂成長”。韓磊在座位上特別安靜,只是時不時摸一下小黃花。“我第一次戴小黃花”,韓磊説:“回家後要把它擺到電視機上天天看。”當攝影記者舉起相機時,韓磊把胸脯挺得高高的,很“酷”地擺出“勝利”的手勢。
第一次參加升旗
昨天,韓磊還第一次參加了升旗儀式。一百多名新入學的孩子排成了一個方陣,韓磊站在當中,一臉興奮。他的隊禮不標準,國歌也跟不上詞。“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升旗儀式,我會努力學的,”韓磊説:“我第一次看見這麼大的操場,原來的太小了,我從沒參加過升旗儀式,也沒有體育課和課間操。”
第一次遇“不打人的老師”
班主任唐老師是韓磊在新學校裏最喜歡的人之一。“唐老師不打人”,韓磊説,原來無論在老家還是在海清學校,老師經常體罰,最厲害的是用教鞭打手心。而新學校的班主任從來都和藹可親,批評也不讓人害怕。
“我很喜歡新老師和新同學。”韓磊説,一定會珍惜新學校的時光。
采寫/本報記者李立強 姜斯軼 吳狄 吳曉晶 王薈 實習生徐曉芳 左諺
攝影/本報記者薛?
對話
海淀副區長:接收打工子弟沒有期限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9-2 1:36:41 ? 來源: 新京報
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稱,辦學首先要保證孩子安全,認為有些不合法學校受利益驅動抵觸整改
●作為分管教育的副區長,我晚上真的睡不著覺,追究我們的責任事小,孩子的安全事大。
●我們之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可能有些環節還是有考慮不週全的地方。
●學校有困難,政府解決。無論教師還是教室,有三個副區長負責做這個事情。
■對話動機
昨日一早,海淀區分管教育的副區長趙建忠參加了巨山小學的開學典禮,巨山小學是一所以打工子弟為主的公辦學校。新學期,北京市包括海淀區在內的很多中小學都多了一些新面孔───來自被關閉的打工子弟學校的學生。
今年7月初,海淀區全面取締不合法的打工子弟學校。剛剛放暑假的30多所打工子弟學校收到了海淀區教委發的“停辦通知書”。此前,他們被通知整改和聽證。全區39所打工子弟學校,只有兩所獲准繼續辦學。
37所將被關閉的打工子弟學校共有15000多名學生,海淀區計劃將其全部轉入附近的25所公立學校,如此大規模地安置打工子弟學生在北京市尚屬首次。
海淀區為什麼要全面取締這些學校?學生分流是否順利?就上述問題,昨日上午,趙建忠接受了記者專訪。
昨日,海淀區副區長趙建忠在談論如何解決打工子弟上學時表示,接收打工子弟學生沒有期限。
“不合法打工子弟學校讓我睡不著覺”
新京報:海淀區全面取締不合法的打工子弟學校,出於什麼考慮?
趙建忠:從今年3月9日開始,區教委、區公安分局、區消防支隊等12個部門對轄區內的39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進行拉網式檢查。發現這些學校普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新京報:嚴重到什麼程度?
趙建忠:觸目驚心,催人淚下。説實話,作為分管教育的副區長,我晚上真的睡不著覺。
新京報:是關乎政績?
趙建忠:追究我們的責任事小,孩子的安全事大,北京有的區縣就曾出過事。不管什麼理由,得首先保證孩子的安全。
新京報:外界一直有質疑,海淀區取締這些學校前期準備不足,比較倉促?
趙建忠:我們之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譬如調研。對這37所學校,調研認為安全隱患突出,整改難度太大,作出了停辦決定,當然這不是一刀切。區教委還實地測量了擬接收打工子弟的公辦學校和擬整頓未經批准流動人員自辦學校的距離,估算公辦學校教室的容量,是擴建還是修繕?需要多少經費,調研工作是非常複雜的。
新京報:海淀區的打工子弟學校是如何産生的?目前的狀況如何?
趙建忠:這些學校的産生、演變是隨著流動人口增加而産生的。成因非常複雜,主要是計劃經濟時代城鄉二元社會造成的戶籍制度、公辦學校入學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海淀打工子弟學校是上世紀90年代前期開始出現的,後來有的區縣採取了一些整治措施,部分打工子弟學校就流入海淀辦學。海淀打工子弟學校大多數不合規,這個“規”指北京市的基本辦學標準和安全標準,只有極少數經過整改,可以達標、合格。
“打工子弟學校不合要求,補償于法無據”
新京報:區政府對於打工子弟學校如何管理呢?
趙建忠:首先因為它是非法的,政府不可能監督也無法追加投資,否則就是承認它了。很多學校我們根本不知道就辦起來了。當然,能達到要求的學校當然承認,這是我們的願望。海淀區在北京市率先向行知實驗學校、明圓學校兩所流動人口自辦學校頒發了辦學許可證,納入教育主管部門日常管理範圍。但是,大部分學校就像一個沒有登記註冊、沒有營業執照的企業。
新京報:從成本核算角度來看,政府投入資金整改打工子弟學校比公立學校接收打工子弟可能要低,政府有沒有從這方面考慮過?
趙建忠:很多學校是改造都不可能合規定的,我們不可能放心讓孩子去那上學。有些學校建在等待徵用的土地上,有的土地已經有規劃,可能馬上拆遷,明顯不能在那裏辦學。如果視而不見,那才是不負責任。
新京報:那是不是意味著政府還是默認其存在?
趙建忠:不是,情理還是要分開,這種行為值得幫助,並不表示就是合法的。
新京報:有些學校校長認為,打工子弟學校為政府解決打工子弟的教育問題作出過貢獻,他們提出,政府應該給予一定的補償?
趙建忠:我們始終認為他們不符合辦學要求,從來沒有認可,怎麼補償呢?于法無據。
新京報:有專家提出疑義,雖然教師不在編,但政府在做出這個取締分流的政策時,應該對教師的安置問題予以考慮?
趙建忠:如果校長負責的話,應考慮安置教師。公辦學校教師都實行聘任制,也是可以商量的。問題是這些教師有沒有資格和能力,首先要重新認定資格。政府還正在籌備一所專門的打工子弟學校,正在做方案,對合格的教師也可以考慮。
“政府確有不週,告知書應直送家長”
新京報:關閉37所打工子弟學校後,絕大部分學生都將分流到公立學校,公立學校有這麼大容量?
趙建忠:從我們的公辦小學容量看,接收兩萬人沒有問題。但是,這是宏觀上講的,沒有説到佈局。我們大的存量在北部地區,但是,流動人口大多數在城鄉接合部,要實現就近入學,就需要我們在必要的地方進行修繕和擴建校舍。
新京報:據我們的了解,目前正在進行的分流學生,去公立學校報到的沒有預想的那麼多,主要是什麼原因?
趙建忠:進城務工人員不知情、不理解,對接收學校還存在疑慮;某些流動人口自辦學校為利益驅動,存在不配合的抵觸行為和一些誤導家長的行為,這一點你們媒體也做了報道。
新京報:從8月份開始,有部分輿論傾向於同情打工子弟學校和孩子,還有質疑海淀區關閉打工子弟學校的政策,是否覺得有壓力?
趙建新:昨天我看鳳凰衛視的報道,讓我吃不下飯,感覺政府的工作被人誤解了,聲音沒有發出去。這是可以理解的,同情弱勢群體、同情孩子是人的良知和本性,我也一樣。首都大多數媒體都做了全面、客觀報道,對做好未經批准自辦學校的安全工作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但是要看到的是,大多數打工子弟學校是有利益訴求的。極個別的學校對這次整治用各種辦法抵觸,違反了《義務教育法》和辦學宗旨。
新京報:有媒體質疑,政府在後續的服務工作沒有安排到位的情況下,就將學校關閉,認為推行有些倉促?
趙建忠:不是倉促,我們之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新京報:今天已經開學了,但仍有不少家長沒有拿到告知書,有專家認為政府服務不到位?
趙建忠:但可能有些環節還是有考慮不週全的地方。告知書不應該交給打工子弟學校轉交,應直接給家長。最初,我們對少數打工子弟學校抵觸估計不足,本來我們很充分相信這些學校的,但極個別學校受利益驅動,扣押我們給家長的告知書不發,這讓分流工作很被動,有的家長一直到開學還不知道消息。我們的工作人員下去散發,但工作量太大的,進展比較慢。這裡確實有我們工作沒有做到位的地方。
“打工子弟今後入讀海淀應設置門檻”
新京報:解決15000名外來人員學生需要多少財政投入?
趙建忠:海淀區已先期撥付1300萬校舍擴建和修繕費用,後期總投入是3000多萬。
新京報:3000萬元夠嗎?
趙建忠:如果不夠還會追加,我們區每年財政保持10個億的增長,既然我們已經作出這個承諾,即使沒有財力,也會想辦法。給負責接收的25所學校,都下了政治任務,必須接收,學校有困難,政府解決。無論教師還是教室,有三個副區長負責做這個事情。
新京報:解決好了這15000名學生,政府有沒有擔心形成“熱島效應”?也就是北京市其他區縣,或者其他省市的打工子弟都來海淀享受免費、較高質量的義務教育,造成學生無限擴大的局面?
趙建忠:確實有考慮,我們一直在考慮能不能開這個口子。“熱島效應”已經有苗頭了,有外地家長向教委詢問,有的學校已經有剛來的外地孩子。現在這15000人,什麼證都不要,這麼寬鬆的條件就是為這些孩子。但以後,政策還得嚴格,為海淀的建設做貢獻,我們會盡可能提供良好的教育,但是孩子父母不是來這裡務工的,就不行了,五證是必要的。
新京報:那你會如何設計這個門檻?
趙建忠:比如有沒有監護人,是否承擔了監護責任,因什麼來北京,得有一定的證據。否則,北京人口有限的財力,有限的資源無法承受,另外,納稅人也會有意見。
新京報:教育經費是按照戶籍進行投入的,海淀區跟流出地就教育資金有無協調?
趙建忠:很難,如今天我們看到的巨山學校,學生來自22個省市,怎麼協調?基本上不可能。
“25所接收學校不存在條件差異”
新京報:有家長和教育專家提出教材匹配的問題,並且擔心這些孩子基礎差,會不會跟不上班,影響整個學校的教學質量?
趙建忠:我想澄清家長們普遍的一個顧慮,那就是教材不銜接的問題。這實際上是多慮了。因為所有通過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的教材都是根據國家課程標準制訂的,高中入學考試、全國統一高考都是根據課程標準來命題,而不是根據教材。
另外,這些孩子都非常聰明,相對城市孩子,他們更加刻苦,而且是小學階段,學習剛起步,能差哪去呢?我認為,教育質量掌握在老師手中,不是孩子身上。
新京報:有人説接收這些學生的25所公辦學校就都是“差”學校?還有家長害怕外地孩子可能會被本地孩子歧視。
趙建忠:我舉今天的例子,巨山學校今天開學,一進校門,歡迎橫幅上面三個大字“你能行。”從這裡就可以看到公立學校是什麼態度。把外地孩子分散到每個班,受大環境的影響,可能會更快地融入城市孩子中。對城市孩子和打工子弟學生都有好處。
指定的25所學校是政府的規劃,15000學生,不可能讓大家全部自由選擇,那就亂了套了,家長可能也會無法選擇,沒有目的。這些學校地理上也更適應于流動人口。
而且,我認為海淀的學校差異沒有這麼大。現在海淀區共有5萬多孩子,35000人就分散在海淀各個學校,包括所謂的重點好學校。
“關閉打工子弟學校將設期限”
新京報:據了解,還有部分打工子弟學校照常開學,這些學校的關閉有最後期限嗎?
趙建忠:沒有設最後期限,我們也沒有下取締令,只是告訴他們不符合辦學條件,應該停止辦學。
新京報:那是不是意味著如果這些學校一直不關閉也可以?
趙建忠:不設最後期限不等於沒有期限,現在沒有一所被強制關閉,因為學生還沒有分流完。我們給一個時間段,但期限不是9月1日,但這個期限不會太長。
新京報:到時會有強制措施嗎?
趙建忠:到一定時候,政府肯定要採取措施,不能看著學生在危險中上課。但是教育行政部門沒有執法權,一個部門取締不了學校。
新京報:那不是很尷尬嗎?
趙建忠:政府會通過出租房屋管理、轄區街道鄉鎮等方式綜合治理。但公立學校接收打工子弟學生是沒有期限的。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李立強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浦峰
9月5日
海淀緩發分流入學通知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9-5 1:15:36 ? 來源: 新京報
副市長趙鳳桐視察海淀打工子弟學校,要求學校注意安全
本報訊(記者李立強實習生左林)昨日上午,北京市副市長趙鳳桐和市教委、海淀區相關負責人,到海淀區兩所未經批准的打工子弟學校視察,而海淀教委本應于昨日發出的分流通知暫緩發出。
市區領導叮囑注意安全
海淀區張北希望小學和桃園育英學校的負責人稱,昨日上午10時許,約20來名市、區領導到兩校檢查工作,這兩所學校都是海淀教委指定應關閉的未經批准的打工子弟學校。同行的海淀教委負責人介紹,來賓有分管教育的副市長趙鳳桐。隨行的政府工作人員包括城管、當地派出所等多個部門以及出租屋管理者。
兩級領導主要詢問了學校的人數和安全狀況,並叮囑一定要注意安全。張北希望小學的董校長説,趙鳳桐仔細察看了校舍後説,房子質量不好,一定要注意安全。兩級教委的負責人均未就是否立刻強制關閉未經批准的打工子弟學校明確表態。
在桃園育英小學,視察的領導詢問更詳細,包括學校收入、學生人數、校舍以及取暖情況。校長劉觀娥説,視察的一名主要負責人表示,對打工子弟學校,應扶持一部分,取締一部分不合格的,不做一刀切,並囑咐劉觀娥先好好開辦學校,加強管理、注意安全,至於下一步究竟是否取締、何時取締,還要等待政府進一步通知。
分流通知發放等候指示
知情人證實,趙鳳桐是週日起到海淀了解相關情況的,市教委多名主要負責人陪同。昨日下午,海淀教委社教科一名負責接受諮詢的負責人證實,原定9月4日向第一批學校下發的遣散分流通知暫停發放,具體如何處理、何時處理都還待上級指示。
■相關新聞
蒲公英中學獲助教金5萬
本報訊(記者王佳琳實習生呂婷)“我們建校時招的20位老師,第一個月就都走光了。當時學校條件實在太差。”北京市惟一一所打工子弟初中學校───蒲公英中學校長鄭紅回憶過去仍深感惋惜。但新學期,這種狀況有望得到改善。
昨天,在蒲公英中學的開學典禮上,由華育助學基金會提供的5萬元的“助教金”正式到位,資金將全部用於補貼教師,以穩定打工子弟學校教師資源。
責編:劉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