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講究商業信譽,是有“儒商”之稱的古代徽州商人崇奉的信條,所謂“經營信為本,買賣禮當先”,如今,他們在商業實踐中的準則仍然被許多企業奉行。但是,這一切似乎又遠遠不夠用了,不足以贏得喝彩和掌聲了,甚至有時連基本的通行證都拿不到了。
就在2005年底,聯想控股向一家銀行申請貸款。這家銀行在審核相關資料時,要求聯想控股遞交一份公司在社會公益方面的情況彙報。“貸款還要審核這方面的內容,還真是想不到,好在聯想一直熱心公益事業。”聯想控股公關外聯部的總經理鄒博這樣來表達自己的意外。從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間,聯想控股旗下公司的社會公益捐助總額達到了6000萬元。
聯想控股在“過關”中被審核的這項內容就是“企業責任”。與以往“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要求比起來,近兩年“企業責任”的呼聲越來越高。它不僅是當下一個時髦的詞語,在有的場合還被量化為一種標準。就在有“中國經濟界的奧斯卡”之稱的經濟年度人物評選中,“責任”二字也被放在首要位置加以強調。甚至在有的報刊、論壇上,有關慈善事業、保護環境、勞動用工、捐資助學、打擊假冒偽劣等等事宜,只要涉及企業,一些人就説用社會責任來説企業的事兒,仿佛企業的責任是一個裝著五花八門貨物的背簍,什麼都可以往裏丟,企業也必須要用力把它背起來。那麼社會責任是否是每個企業必須完成的事情?企業究竟該在多大限度上承擔?這副擔子該有多重?過度強調它會不會對企業造成精力和財力上的分散,影響正常的經營?
事實上,許多人來不及思考就認定了這是企業的分內之事。也許社會責任這個提法火熱的時候我們不應該無休止地加碼,而是冷靜地看一看社會領域的分工。
在西方經濟學中曾把社會領域分為私人領域和公共領域,它們的功能各有不同。公司屬於私人領域,而政府屬於公共領域。可以看到,社會責任首先是一個公共領域的概念,政府是社會責任的主要承擔者,同時,它通過制定相應的法律和規則,將一部分社會責任劃分給公司承擔。公司作為私人領域的組成部分,其董事與經理人的目標是“為股東謀取最大利益”。同時作為一個經濟組織,衡量其行為時,應把經濟尺度放在第一位,所以企業的主要精力應該是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這樣它才能更好地為政府繳稅、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為員工謀利。而在責任和義務方面,它主要是遵照法律的規定。
從既往的歷史來看,我國許多老國有企業曾經作為一個“小社會”,醫院、澡堂五臟俱全、國事家事樣樣都關心,承載了過多的社會責任,最終自己經營沒有上去,工資發放都很困難,也再無力擔負起這份重量。希望企業承擔更多責任的願望是美好的,但效果可能會造成企業的負累。
社會責任究竟誰來唱主角?從幾個方面看,政府都應為主導。在扶困濟貧等社會公益事業上,政府和社會公共組織顯然更有力量承擔更多。另一方面,在規範企業的行為上,也不能靠企業家自身的覺醒,如勞資糾紛問題,“血汗工廠”現象,職業病問題等,也要通過政府有關法律法規完善以及相應的懲處措施的到位來解決,而不是簡單地對企業進行“社會責任”的呼籲和教育。
因此在社會責任的背簍裏,有些是企業必須背的,應由政府強制執行;不是必背的,不應作為衡量企業的硬性條件,畢竟,企業和人一樣,生存是首位的,有著很多不能承受之重。 (█ 楊宇坤 )
責編: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