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CPI和PPI下半年有望正增長

 

CCTV.com  2009年06月10日 15:5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6月9日,在摩根大通全球投資會舉行的前一天,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中國證券市場主席李晶表示,將有10萬億美元規模的資金尋找投資中國的機會。

  “他們發現中國是一個安全投資地方,因為中國經濟有可能率先復蘇。”她説。

  不過,在海外投資人士對中國如此有信心時,國內的用電、貨運等一系列經濟指標指數仍為負數。6月9日,本報記者就下半年經濟走勢對李晶進行了專訪。

  CPI、PPI下半年或正增長

   記者: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增幅仍將是負數,如何看待其趨勢?

  李晶:下半年CPI和PPI會變成正數。去年上半年二者都非常高。去年2月份CPI達到了8.6%,這主要是由豬肉價格攀升帶動的。而今年沒有這個因素的影響。所以今年和去年相比糧食價格、豬肉價格和食品價格都有可能是負增長。

  但是物價負增長不用太多擔心。一方面物價為負數,確實與豬肉價格、糧食價格走低有關,但是像前面説的,今年和去年的情況不同,去年豬肉價格在第四季度已經開始下降,所以今年下半年豬肉價格同比降幅會縮小。另一方面,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經濟的增長速度相比往年確實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導致了需求下降。但是下半年經濟有望加快好轉。

  記者:目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對PPI會有何影響?

  李晶:現在看來,下半年某個月實現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增幅變正是可能的。但是需要考慮目前全球的大宗商品價格上升的因素。比如原油目前是67美元一桶,比過去的最低值增長了一倍,銅從3000元/噸,升為5000元/噸,也接近1倍。

  而工業品出廠價格環比上升加快,有望使得PPI同比增幅變正。因為去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都出現了大幅下降,再加上全球經濟出現緊縮疲軟,PPI加速下跌。但是目前考慮到環比上升的因素,下半年PPI可能變成正數。

  記者:經濟有無出現滯漲的可能?

  李晶:暫時沒有這種可能性。因為經濟增長仍然在加快,但是短期內物價不會很快上升。而且目前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很大因素是貿易炒作因素,尚欠缺實體經濟巨大的支持。

  經濟增速有望按季加快

  記者:用電等指標還在負增長,能説經濟在好轉嗎?

  李晶:中國經濟的確在復蘇。摩根大通6月10日在北京召開全球投資峰會,本次從全球來的基金經理有3000多人,他們都很看好中國,認為目前全球經濟還沒有完全好轉的前提下,中國已經率先復蘇了。而且中國的股市甚至是帶領全球股市復蘇。

  至於發電量的問題,雖然近4個月一直是負數,但是經濟增速一直沒有成為負數。原因就在於一方面工業企業開工率仍然比較低,重工業這一用電大戶受的影響比較大,另一方面中國的用電效率、利用能源效率也有所提高。

  但是因為目前的企業庫存已經即將消化完畢,我們預計接下來工業生産會逐步加快,5月份的工業增加值有望比4月份高。

  記者:預計二季度經濟增速會如何?

  李晶:今年一季度的經濟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長了10%,我們判斷接下來幾個季度環比增速還會加快。起碼經濟環比已經告別了過去的最低點,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接下來二、三、四季度實現同比7%、8%、9%的增速是可能的。因此全年經濟“保8”沒有問題,這還是基於出口沒有好轉的基礎上,如果考慮到出口好轉,經濟全年會更快。

  今年以來,鐵礦石、銅、鋁進口加快,比如4月份鐵礦石進口按年算增長,達到33%,精銅進口增長了148%,鋁進口增長了2107%,煤炭進口也達到了167%,連原油4月份也告別了前幾個月進口負增長,4月同比按年計算增長了13.6%。

  加快改革,啟動內需

  記者:目前大宗商品價格上升較快,對經濟有何負面影響,投資者需要注意什麼?

  李晶: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很快,會對國內經濟造成影響,比如中游的行業利潤會受到衝擊。我們估計油價達到80美元一桶附近,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將會加深。這個需要投資者注意。

  汽車和鋼鐵板塊目前因為盈利能力低,估值還很低,我們預計年底他們盈利能力會好轉。上證指數年底達到3200點問題不大。

  記者: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轉型有什麼影響?

  李晶:關於宏觀經濟趨勢,中國與世界並沒有完全脫鉤。但是,中國的內地和沿海經濟卻已經出現了脫鉤。比如像上海、廣東這些沿海地區的經濟增長目前是3%-5%,而內地的經濟增長已經達到了兩位數,這就説明金融風暴對於內地經濟的影響並不大。

  從促進中國經濟、中國企業的轉型方面看,這是有很大好處的。多年來,中國政府都希望把出口導向型經濟轉變為內需導向型,目前我們已經發現了這種跡象。目前要利用這次機會,加快改革,啟動內需。

  雖然説現在經濟的發展情況比較良好,但是盈利的趨勢還是比較嚴峻的。工業企業整個全行業盈利的利潤的回落幅度,大概是28%左右。還是那個問題,産能過剩。在未來幾個月,企業的盈利情況可能會有所好轉,但是對經濟會有滯後的作用。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