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低碳承諾將全面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發展

 

CCTV.com  2009年12月02日 08:4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綜合  

  據上海證券報 大比例的碳減排承諾是一種倒逼機制,將全面影響中國的發展。在一段時期內,甚至還可能會大幅增加整個社會的管理與運行成本。因此,願望雖好,挑戰卻極為嚴峻。

  繼上月25日美國宣佈碳減排目標之後,中國也公佈了大尺度的碳減排計劃。由於這兩個碳排放大國的率先表態,相信即將召開的哥本哈根會議會有比較好的結果。但是,細讀中美及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碳減排計劃後,一股不平與憂慮之感油然而生。

  不平什麼?不平的是中國人還沒有享受“高碳”生活,就要先“低碳”化了。憂慮什麼?憂慮的是大比例減排一旦實施,會形成一種倒逼機制,將全面影響中國的發展,包括從行政管理、社會組織、經濟運行到所有行業都將受此波及而變化。甚至在今後一段時期,有可能出現整個社會成本大增的局面。可以説,願望雖好,但挑戰卻極為嚴峻。

  何出此言?在細説挑戰之前,先講一講心中的不平。

  據報道,美國白宮宣佈,美國將在哥本哈根大會上承諾,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17%。白宮表示,美國的減排目標還包括到2025年減排30%,2030年減排42%,2050年減排83%。對於美國在2020年減排17%的承諾,有專家認為,這一目標僅相當於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4%,與國際社會的要求有很大距離。

  此前,歐盟承諾,到2020年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20%。日本表示,到2020年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25%。對此,一些發展中國家認為,發達國家應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25%到40%,並兌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與技術轉讓的承諾。一些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國則呼籲,發達國家到2020年應減排45%以上。

  中國是什麼態度呢?中國宣佈,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同時,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要達到15%左右;通過植樹造林和加強森林管理,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也就是説,一面在減碳,一面又在增氧。但迄今為止,中國在減排方面還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資金與技術支持。

  這裡,把各方的承諾“曬一曬”可以發現,發達國家享受了一百多年的“高碳”生活,在減排問題上卻不肯有更多的承擔。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城鎮化、工業化還沒有完成,還沒有“高碳”化,卻被要求“低碳”起來。而且,更為不公平的是,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某些“高碳”是發達國家轉嫁的結果,是不該算到中國人頭上的。因此,我們務必要強調“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不能承擔超出責任的義務。

  到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意味著什麼?又會面臨哪些棘手問題呢?用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的話説,如果現在把容易減排的都減了,以後再提高減排能效就會越來越難,付出的成本將更高。因為,中國現在的經濟總量已經很大了,如果按9.8%的年增長率來計算,以後的減排量會越來越大,要求會越來越高。這就是中國減排的趨勢。

  除了生産環節外,在行政管理、社會生活以及日常經濟運行等方面都有問題。從行政環節看,中國現行的行政管理機構十分龐大,機構重疊,資源消耗嚴重。僅以職務用車為例,就面臨嚴峻的減排問題。從社會環節看,由於基本公共服務失衡與公共意識缺乏,許多地方又存在嚴重浪費。日常經濟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則更為嚴重。從政策規劃到項目實施,再到生産與消費環節,從理念到行為,都存在大量的減排問題。

  如果再加上前30年“高碳”經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補救起來就要花更大成本。另外,再從大比例減排波及的行業看,由於股市的投機性與媚俗性,總喜歡把一個熱點歸集到某幾個可以炒作的行業或板塊上。但事實上,大比例減排波及的決不是幾個行業而是所有行業,是影響下一步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導因素。因此,絕不能小看這個量化的碳排放比例。

  目前,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關鍵階段,加上人口眾多和各地發展不平衡,特別是現行的能源結構仍以煤炭與石油為主,因此,高碳排放問題在短時間內將難以得到解決,減排的壓力將是巨大的。在這種情況下,推行低碳行政、低碳生産和低碳生活,才是唯一的出路。與此同時,中國也沒有必要做大好佬,承擔太多。否則,就太虧了。(本報首席編輯 亞夫)

責編:龐帥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