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哥本哈根會議:四大議題決定會議成敗

 

CCTV.com  2009年11月29日 09:2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最近幾週,哥本哈根會議的前景忽明忽暗。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參加哥本哈根氣候會議的表態,再次燃起了全球對這次會議取得成功的期待。氣候變化問題表面上是環境問題,其實質卻關乎政治和經濟問題。這次會議乃至今後全球遏制氣候變暖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以下議題的解決程度。

  首先,發達國家不附加條件地明確2020年前的中期減排目標,是哥本哈根大會達成新協議的關鍵。否則,國際社會就無法採取必要的行動應對氣候變化,而發展中國家也不會相信發達國家願意承擔應有的責任。從目前看,眾多發達國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減排承諾,但往往都帶有附加條件,有試圖回避或“轉嫁”減排目標的嫌疑,這為實質性成果的達成埋下了陰影。

  其次,如何化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嚴重分歧,將影響到哥本哈根新協議達成的完整性。南北兩大陣營矛盾的核心是對發展經濟空間的爭奪,爭論焦點在於是否貫徹公平性原則,強調發達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歷史責任。在這一點上,發展中國家表現空前團結。很顯然,不能以發達國家的標準要求發展中國家,畢竟發達國家發展的時代曾是“無限制排放”的時代。本月早些時候,在西班牙舉行的氣候變化會議上,非洲50多個國家就因不滿西方國家毫無談判誠意而集體退場抗議。

  再次,廣大發展中國家能否自願提出減排目標、目標能否得到發達國家的認可,將可部分彌補“京都時代”遺留下來的發展中國家不承擔減排任務的缺陷。目前來看,延續《京都議定書》規定的“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依然是兩大陣營對話的基石。而在自願的基礎上,發展中國家若各自作出減排承諾,將部分解決兩大陣營的尖銳對立。尤其對美國來説,如果美國民眾不親眼目睹主要發展中國家參與合作的強烈意願,很難指望明年的參議院能通過減排法案。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自願作出的高標準減排目標,為這次氣候大會取得成效帶來了希望。但如果發達國家依然要求發展中國家“強制性減排”,這必將更激化兩大陣營的矛盾。

  最後,能否明確對發展中國家資金供應的方法,很大程度上能決定全球減排行動的廣度與力度。由於發達國家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具備完成減排承諾的實力。而新興經濟體的減排行動規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通過國際合作有效地得到資金和潔凈技術。從目前看,明確每個發達國家需承擔的資金數額以及資金來源,尚有難度。

  從目前看,種種糾葛可能預示著哥本哈根大會將達成一個“政治協議”,而非“廣泛的、具有法律約束力”協議。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