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內天然氣批發價半個月平均漲幅超20%

 

CCTV.com  2009年11月23日 08: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證網  

  在這個來得太早的冬天,在一場場雨雪天氣之後,全國多個城市出現了天然氣“氣荒”。“氣荒”之下,企業的生産與民眾的生活立刻受到影響。國內天然氣批發價格在半個月之內平均每噸暴漲500~700元,平均漲幅已超過20%。

  於是,人們再一次把批評的矛頭指向了天然氣上遊壟斷供應商中石油和中石化,認為這是壟斷造成的問題;而壟斷者卻在叫苦,稱按照公司的生産供應能力,現在的“氣荒”,不是它們能夠解決的。

  中國天然氣最大的供應商中石油對外稱,11月以來公司大部分輸氣管道的日均輸量達到設計最大輸量,管網處於滿負荷運行,公司將日加工量從1.69億立方米提高至1.89億立方米。每天向華北、華東、西北、西南及“兩湖”地區輸送天然氣1.2億立方米,創下每日供氣近兩億立方米的新高。中石化也表達了類似的態度,其發言人甚至稱:“開採天然氣不是生産自來水,想生産多少就生産多少。”

  平心而論,兩大巨頭所言,並非沒有道理。中國天然氣需求日益增長,這是事實。如果説在常態情況下,國內供應商能夠基本滿足市場需求,但在天氣條件突然變化,導致短期內需求迅速增長的情形下,鋻於天然氣開採和供應的特點,供應一時跟不上需求,不難理解。尤其是在天然氣儲備機制缺乏的背景下,可以説,這種“氣荒”的出現,在某種意義上,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所幸,天然氣還不是中國能源消耗的主要類型,否則當前的情形會更為糟糕。數據顯示,2008年天然氣佔中國當年消耗的全部能源比例只有3.40%。在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業務板塊之中,天然氣業務也不是主要利潤來源。如2009年中石油中報就顯示,天然氣業務利潤雖然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7.5%,為98.67億元。但這只是主業勘探和生産376.40億元的零頭多一點(而這個主業同比下降71.3%)。

  不過,這場“氣荒”,還是暴露出天然氣供應格局中的一些問題。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巨頭的供應能力,遠未達到令人放心的程度。近年來,中國天然氣消費需求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00年至2007年,年均增長達15.2%,遠超世界4%的平均增長幅度。這樣的增速也在挑戰兩大巨頭的供應能力。

  可以發現,從生産到輸送,中石油和中石化幾乎完全壟斷了天然氣市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産量為420.40億立方米,而據中報中石油産量為290億立方米,中石化為41億立方米,二者相加全國産量近80%為其所有。

  中國天然氣分佈極不均衡,市場需求大的東部地區沒有天然氣,天然氣資源絕大多數都在西部地區(新疆)的地下。但為改變舊有的能源格局(主要是從根本上改變煤炭為能源最大消費的格局),以天然氣為價格低廉的清潔能源代表,近年來借助舉國之力建設“西氣東輸”工程,産生了一定的積極效果。但當下的“氣荒”,令人擔憂,尤其是在未來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供應商無論是從商業利益角度,還是從社會責任角度,都理當未雨綢繆。

  首先,壟斷供應商須考慮到當今氣候條件的無常,應準備更多的應對方案,而不是在“氣荒”出現之後,以供應能力不足為理由,一推了之;其次,此次“氣荒”暴露出相應儲備機制的缺乏,也需要建立和健全,單靠天然氣調峰,難以解決問題。若沒有像樣的儲備機制,“氣荒”必然還將不斷出現。

  “氣荒”發生之後,許多城市採取了緊急措施。其主要原則,大多為民用優先,更多選擇限制工業用氣。這個原則是沒錯的,但要考慮到限制工業用氣對相關企業的影響,這實在是無奈之舉,也僅是應急之舉。在天然氣供應能力和日益增長的需求不相匹配之時,需要增加天然氣的進口,以解供需矛盾。目前國內天然氣銷售價格和國際市場相比,增加進口大有潛力。

  天然氣是清潔能源中最便宜的,適合大力發展,這自然是努力方向。但與此同時,本著理順價格體系的目標,本著節約、合理用氣的原則,穩步推行天然氣價格改革,也是題中應有之義。當然,天然氣價格改革,很有可能導致價格上漲,故此改革要推進,過程要慎重。貿然或粗糙地推進,恐難達到目標,反而增加民眾的負擔。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