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市場熱評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汪建:大牛市別做“溫水中的青蛙”

 

CCTV.com  2009年11月21日 08: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證券報  

  記得十多年前的畢業典禮上,院長教授們每人寄語走出象牙塔的學生們,印象最深的是某院長引述管理大師彼得聖吉的一個經典故事:如果把一隻青蛙投入沸水中,青蛙會猛地跳出來。如果把青蛙放入溫水中,不去驚嚇它,你會發現青蛙將呆著不動。接著慢慢加溫,青蛙仍顯得若無其事,甚至自得其樂。可悲的是,當溫度再上升時,青蛙已變得愈來愈虛弱,最後無法動彈,再也無法跳出沸水鍋了。當時這位老師意在告誡同學們工作以後要有獨立的精神、習慣和基本價值觀,不要被社會上懶惰、欺詐、急功近利等種種不良惡習所影響,最終喪失原本優秀的基礎,變得“泯然眾人矣”甚至走向墮落。

  學習、工作如此,投資也是如此,市場的“溫水”容易把人泡得很舒服,最後動彈不得、束手就擒。“行情在猶豫中發展”,震蕩的中級行情中,投資者往往都有恐高症,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引發洶湧的拋盤從而將指數單日拉低上百點,07年2月末、5月末,以及今年7月末之後的調整都是這種情況;但之後往往市場繼續向上運行,多頭氛圍繼續鞏固,待若干交易日以後,大家恍然大悟很多道理:“原來行情的性質是空前的大牛市”、“市場每一次調整都是難得的買入機會”、“投資一定要有長期性,任何波段操作都是多餘的”等等。最後,多數投資者的心態從害怕調整變成了希望調整,因為有更好的買入和加倉機會,也不管市場指數多高,因為短期向上的趨勢擺在那兒。“溫水浴”之後,往往卻是有驚人殺傷力的熊市,雖然多頭氛圍仍在,但你的賬戶凈值已然損失了兩成多,有點疼,卻不願止損,然後熊途漫漫。在熊市中,也一直有“溫水中的青蛙”這種情況:很多投資者一日損失個跌停會感覺非常的疼,就像被推入冰水之中,他會下意識地進行賣出處理;但是在陰跌過程,投資者卻在“溫水”中被泡得麻木,每天跌個百分之二、或反彈個百分之一,損失在一天一天擴大,但他已經沒有賣出的衝動了。待到賬戶損失大半、年底關賬之時,只有“長痛不如短痛”地選擇了斷。

  投資者要改變自己的盈虧記錄,很大程度上要戒除一些習慣,而這又應從思維方式入手。簡單地説,首先應提高對“溫水”的警覺。泡“溫水”的過程就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剛跳進去的青蛙,對於20度的溫水肯定很適應,很舒服,升到30度可能有些許不適,但還不足以採取行動。但到了40度或某個溫度的“臨界值”它就已經無法動彈了,這就意味著溫度已經突破質變的標準。每個人都不喜歡“被質變”,但為什麼最終多數還是“被質變”了呢?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邁向質變的過程是很“舒服”的,你的盈利在不斷擴大(雖然風險與日俱增,但每天的上漲讓你在歡欣鼓舞中忘記了熊的埋伏)。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人類行為邏輯的“直線性”或“記憶效應”,即一個動作重復n次都成功了,你就自然相信第n+1次是會成功的,哪怕事後明白這不能簡單地演繹。牛市每次調整投資者被“震”出來後,才會發現傻捂著是最明智的,而這樣最終必然會以被套為結局收場。

  要克服“溫水”中的舒適感以及減弱行為邏輯的記憶效應,最好的辦法是純粹的價值投資。金字塔的配置方法我們在學校裏都已明白,便宜的時候即使虧損在擴大也毅然增加頭寸,而高位盈利在非理性擴大時戒除貪婪、逐步止盈。但説著容易,做著真難。

  在股票市場中避免變成溫水中的青蛙,投資者就一定要有真正獨立的價值觀,甚至在關鍵時刻敢於做出違反人性的決策。 □國泰君安資産管理總部投資總監 汪建

  相關鏈結:

責編:陳平麗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