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房産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房屋質量問題頻出誰之過 購房者應對"三大策略"

 

CCTV.com  2009年11月20日 13:5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一位上海市民站在倒塌的“蓮花河畔景苑”樓盤前。新華社發

  從年初廣州首個限價房項目保利西子灣被購房者以“房屋質量問題”為由告上法庭,到年中發生的上海“蓮花河畔景苑”在建樓房倒塌事故,以及各地不斷傳來的“樓薄薄”、“樓脆脆”與“樓歪歪”的信息,“房屋質量問題”與高房價一起成為2009年樓市最為引人關注的焦點,許多購房者也因此感嘆“買房難、買放心房更難”。

  記者日前就此進行調研發現,在頻頻被曝光和投訴的房屋質量問題背後,潛藏著預售制度、建設管理、工人素質三大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只見房價漲,不見房屋質量漲

  來自中國消費者協會的統計顯示,無論是房地産市場一路狂奔的2007年,還是銷售略顯疲軟的2008年,購房都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和難題問題。其中2007年消費者就購房問題進行的投訴中,排在首位的即是“住房質量問題”。2008年,儘管房地産一度陷入低迷,銷售也有所放緩,但消費者對購房問題的投訴卻出現了10.8%的增長,其中對房屋銷售合同的投訴更是增長了76.9%。

  在這些數字增長的背後,是一些令購房者感到“頭疼和傷神”的具體質量問題。濟南日報集團工作人員趙言明購買的濟南西部一處期房,驗房時卻發現主臥室和客廳的天花板中心下陷,成了一個“鍋底”;在工商銀行山東省分行工作的段維斌,2005年購買的濟南如意苑小區商品房,交房時就發現衛生間漏水,還曾經大修過一次,但至今近四年過去,漏水問題仍未得到徹底解決。

  在與開發商交涉或投訴到相關部門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一些消費者不得不拿起法律的武器。2008年,濟南南部一處小高層樓盤在沒有拿到竣工驗收備案表的情況下,強行將房屋交付業主使用,結果部分業主收房後發現,衛生間防水存在問題、防盜門開啟時會擋住電梯出口,購房者因此起訴至法院。一位參與訴訟的購房者無奈地對記者説:“這麼多年了,為什麼只見房價漲,不見房子質量漲呢?”

  西安市仲裁委員會公佈的一份報告也顯示,在2008年受理的商品房糾紛仲裁案件中,因房屋質量引起的仲裁案件較往年有所上升。值得一提的是,開發商售出房屋後,一般將保修責任委託給物業公司或施工企業。當購房者提出房屋質量問題,常遇到開發商、物業公司和施工方相互推諉,難以協調,致使問題長期擱置。

  房屋質量問題原因何在

  記者就房屋質量問題多方調查發現,在頻頻出現的房屋質量問題背後,還潛藏著預售制度、建設管理、工人素質三大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首先,實施多年的預售房制度助長了開發商特別是一些中小開發商“重銷售、輕質量”的“惡習”。根據山東省律師協會房地産與建築工程專業委員會的統計,近年來,在涉及房産質量的案件中,預售房案件所佔的比例高達80%以上。山東省房地産協會常務理事周長鵬認為,商品房預售制度在繁榮房地産業發展的同時,已成為助長房地産質量隱患的一大根源。對於開發商而言,房子尚未蓋完就已經收到了房款,不必再過多擔心市場銷售的風險,因而在房屋建設質量管理方面明顯少了一層緊箍咒,一些“賺一把”就走的中小開發商更是養成了“重銷售、輕質量”的惡習。

  其次,現行建設管理中“層層轉包、分包,層層剝皮”的惡性鏈條,使得“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情況屢屢發生,給房屋質量埋下隱患。山東省律師協會房地産與建築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民生介紹説,近年來,我國商品房建設領域一直是一個賣方市場,主動權掌握在開發商手中,建築施工方往往只能不斷壓低利潤甚至大量墊資才能承攬到工程。王民生做過調查,15年前,建築方承攬土建工程的利潤還在10%左右,但現在,建築方承攬的土建工程即使自己幹,利潤一般也不超過5%。工程經過層層轉包、層層剝皮後,施工方為了獲取利潤採取的種種不法行為影響到了房屋的質量。

  第三,我國從事房地産建設的工人隊伍整體素質偏低,許多地方持證上崗比例都不足50%。這樣的隊伍素質既不能保證施工工人自身的安全,也不能保證房屋建設的質量,成為我國房屋質量問題頻頻出現的另一大主要根源。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有上述問題的存在,如果現場監理和竣工驗收雙雙得到強化,房屋也不會出現如此眾多的質量問題。但恰恰這些環節並不“硬朗”,一些開發商更是依賴灰色手段在這兩大關鍵環節矇混過關。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