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普通的老百姓,在把自己有限的資金進行理財投資之前必需考慮:如何做到心中有數,降低風險,確保自己的錢不打“水漂兒”。
想要降低理財投資中的風險,在理財投資前應做好四個方面工作,即正確評估自身可承受的風險水平;了解市場上的理財投資工具,及市場整體走勢;構建家庭資産的合理組合;堅持長期理財投資。
首先,“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就要正確評估自身可承受的風險水平。在進行投資前應主要從兩個方面評估自身可承受的風險水平,一是風險承受能力,可以從年齡、就業狀況、收入水平及穩定性、家庭負擔、資産狀況、投資經驗與知識等估算出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二是風險承受態度,即風險偏好,可以按照自身對本金損失可容忍的損失幅度及其他心理測驗估算出來,簡單説就是本金折損百分之幾就會睡不好覺。
其次,“知彼”就是要了解市場的投資理財工具,比如説基金、國債、保險等等,以及市場的整體走勢。這要下很大功夫去學去鑽研,有些時候會發現,銀行出售的基金收益率達到70%、80%,甚至達到100%以上。但是,應該在投資前仔細琢磨一下:下一年還能保證有80%的收益率嗎?
第三,構建家庭資産的合理組合。就一般家庭而言,家庭收入的30%用於家庭日常支出,用不超過家庭收入的30%供房貸,20%用於各類保險及低風險高保障的理財品種,其他投資于流動性較強的金融資産,如基金、股票等。根據自身特點制定組合方式,既可保證較高的收益,又可防範理財風險。
最後,長期理財投資是永遠的法則,但真正能做到長期投資、長期堅持的人很少。有一年、兩年投資成功的行為不能算很會理財,需要持續進行下去,讓它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只有把時間拉長,才能看到顯著的效果。
讓我們一起來努力!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