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一輪鐵礦石談判靜待突破

 

CCTV.com  2009年10月19日 09:0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證券時報  

  舊一年度的鐵礦石價格談判尚未有最終結果,中國就已經開始為新一年度鐵礦石談判做“熱身”準備了。在日前舉行的“第九屆中國鋼鐵原材料國際研討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明確指出中國必須構建鐵礦石進口新模式。這種新模式內容包括:由於礦價波動對鋼材成本影響較大,結算週期定為自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國的一個財政年度內;長協礦實現量價互動,進口量大價格應當從優;全國實行統一價格,不能再分長協礦價和現貨礦價,所有跟中國鋼鐵企業簽訂協議的供貨商都要實行這一個價格,以避免倒賣鐵礦石現象發生。這被認為是2010年談判雙方的第一次交鋒。

  從單尚華傳達的信息看,中鋼協似乎對新一輪談判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已經找到了中國鐵礦石頑疾所在。但話又説回來,這種新模式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耐心和協商。

  我們注意到,經濟危機之下鋼鐵行業遭遇寒流,産能過剩壓力很大。據測算,2009年國內鐵礦石需求比2008年減少6000萬噸。而中國鐵礦石進口2009年將縮減至3.5億噸,縮減比例達21%。在這種態勢下,鐵礦石長協價下降成為了各方共識。雖然作為亞洲鐵礦石消費的三大主力,中日韓此前也結成談判聯盟,但日韓卻率先被對手攻破,使得中國鋼鐵談判陷入被動。至今中國與世界礦業巨頭未能達成協定,從而將中國鋼鐵業推向陌生境地,並進一步削弱了有著40年曆史的基準價格體系,將全球鐵礦石談判正式拉進後長協時代。

  中國要想在新一年度的鐵礦石談判中取得突破,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在筆者看來,以下幾個方面必須引起關注。

  首先,加強國內鐵礦石進口的管理機制。據統計,我國目前具備鐵礦石進口資質的企業共有112家,雖然國家有 “代理費3%至5%”的規定,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關於代理費的規定卻成了一紙空文。進口代理本來是為沒有進口資質的中小鋼企服務的,但實際上卻成為少數大企業或貿易商牟利的特權。如:去年南方某大型鋼鐵企業全年銷售長協礦近400萬噸,純利潤不少於18億元,佔到其當年總利潤的近30%,這樣的倒賣行為是常有的。

  其次,要抑制國內鋼企推高動鐵礦石價格上漲。在今年的談判中,中鋼協與外國鐵礦石供應商談得極其艱苦,而國內鋼企的“大佬”們卻又橫插一杠,掀起了鋼材漲價風,紛紛上調鋼材價格。毫無疑問,這種調價行為對鐵礦石價格的談判産生負面影響。當國有大型鋼企出現這樣的問題時,中小鋼鐵企業就不再對這樣的談判抱有任何期待了。據來自一位中小鋼企的人士透露,去年鐵礦石現貨價最貴漲到了1590元,比同品位的長協礦價格要高出四五百元/噸。那時候有長協資質的大企業,並沒有拿出礦石來支持他們的發展,反而將低價購進的長協礦高價賣給他們。可見,在這個龐大産業背後糾纏的不僅僅是國內鋼企與國際礦石巨頭之間的利益博弈,還有國內鋼企之間的利益競爭,更多大企業與中小企業間不平等競爭,增加了談判的難度。

  此外,隨著我國經濟刺激計劃和鋼鐵行業振興規劃的實施之後,我國經濟復蘇態勢已經確立。在這種大背景下,強勁的市場需求也會給我國新一輪鐵礦石談判帶來一定影響。我們注意到,就在礦價談判“熱身”的敏感階段,海關最新的鐵礦石進口數據卻讓人大吃一驚:今年9月份中國進口鐵礦石6455萬噸,較8月份大幅增加1487萬噸,增幅達30%,再次刷新中國進口鐵礦石的月度記錄。到10月中旬左右,全國主要港口鐵礦石庫存達7300萬噸。而力拓10月14日也表示,由於來自中國鋼企的龐大需求推動,三季度礦石産量上升到歷史高位。三季度鐵礦石産量為4750萬噸,比去年的4240萬噸增加12%,而環比增産5%。力拓當天還把全年計劃産量提高7.5%,以應對中國的龐大需求。這反映出目前全球鐵礦石供應處於寬鬆的現狀,所以應該注意這一點,並反映到明年的鐵礦石價格談判中去。

  當然,全球三大礦商在現有壟斷性的基礎上還會進一步追求資源整合的動力,比如澳礦巨頭必和必拓就發佈最新消息説它已向澳大利亞另一家資源企業聯合金屬公司發出了收購要約,以每股1.3澳元的價格現金收購其全部已發行股票。如果收購能成功,兩家在西澳“緊鄰”的鐵礦石資源將合併開發。可見,這也需要加以密切關注,並儘早做好準備,防範于未然。

  總而言之,中國鋼鐵業要不要放棄傳統的年度鐵礦石定價“基準”,其最大顧慮在於未來能否保證獲得鐵礦石資源的穩定供應。近年來,中國從國際市場採購的鐵礦石越來越多,未來這一需求還將繼續增長,因此,採取經濟手段以入股或收購的方式保障資源供應至關重要。儘管這並不容易,前段時間中鋁收購力拓失敗就可以看到,但我們仍然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耐力來堅持。(周子勳)

  相關鏈結:

責編:肖成迪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