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基金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基金投資創業板 雷聲大雨點小

 

CCTV.com  2009年10月10日 11:4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一部《風聲》在國慶8天假期內狂攬1.5億票房,使得出品人華誼兄弟再度賺得盆滿缽滿,也為其國慶後的創業板招股做了最好的廣告。然而,儘管陸續幾批創業板新股接踵而至,基金作為國內最大的機構投資者在投資創業板上卻是雷聲大,雨點小。

  從個人投資者的角度看,實際上是非常希望通過基金投資創業板的。一方面,普通老百姓沒有那麼多金融知識,更不會對創業板企業所在的細分行業有很深入的了解。工行、中石化這樣的主板公司大家還會有個直觀認識,但對機器人這樣主營業務是工業機器人和物流倉儲自動化的創業板企業有幾個人能搞得明白?而基金公司作為專業的投資機構,理應比個人投資者更有能力把握創業板企業的投資價值。

  另一方面,個人投資者資金有限,很難實現對於創業板企業的分散投資。而創業板正屬於高風險投資,不採取分散投資的方式説不定就會踩到地雷。通過基金這種集合理財的方式正好可以幫助持有者做到分散投資。

  無論從投資者的需求還是基金的特點來看,通過基金投資創業板都是不錯的選擇。實際上,美國市場上就存在專門投資納斯達克市場的基金,但為什麼現階段國內基金公司對待創業板的熱情卻遠不如個人投資者呢?

  毋庸置疑,為了保證創業板的成功推出,頭幾批創業板上市公司都是優中選優的企業,從質地上講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但中國股市向來具有“炒新”的習慣,創業板新股更屬於“新上加新”,因此一方面定價時的市盈率就給得很高,另一方面上市後極有可能遭遇暴炒,使其價格遠遠超出價值。因此以價值投資為己任的基金公司,自然對創業板推出之初的新股持謹慎態度。

  同時,儘管創業板推出的速度超出市場之前的預期,前三批新股幾乎是馬不停蹄地滾動發行,但它們加起來的總體市值和主板相比依然相差懸殊。對於體量很大的基金來説,創業板新股就像新鮮味美的“小蝦”,雖然好吃,但不管飽。即使創業板股票股價翻番,但由於股本較小,基金因為“雙十”的限制能持有的股數就更少,就算賺到了錢,和基金資産相比顯得微不足道,對凈值的貢獻也不會很大。而且,基金公司屬於智力密集型企業,人力成本很高。創業板公司“小而泛”,一兩個研究員很難把所有公司都研究得透,佈置很多研究力量又有點得不償失,也算是不大不小的尷尬。

  在創業板沒有真正成熟完善起來之前,基金公司推出專門針對創業板的基金還為時尚早。就算到時候時機成熟,推出這樣的基金其運作難度依然很大,而且由於創業板市場規模的限制,基金規模也難以膨脹得很大,基金公司推出專門投資創業板的基金動力不足。實際上,真正適合創業板的基金種類是指數基金,發行一隻創業板指數基金,既能讓持有人分享創業板企業的高速成長,又避免了選股風險,應該會受到歡迎,但前提是編制出創業板指數。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