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房産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手中有錢底氣十足 央企再度刷新"中國地王"紀錄

 

CCTV.com  2009年09月11日 07:3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綜合  

    今年新的“中國地王”在上海普陀長風地塊誕生——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 70.06億元!由北京廣渠路15號地塊保持了不到3個月的今年最貴土地紀錄昨天在上海被刷新。昨天下午,中海發展(上海)有限公司以這一高價獲得普陀長風居住用地,成為今年新的“中國地王”。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地王”頻出,具有國資背景的房企無疑成為重要推手。而在土地等資源向實力企業聚攏的情況下,房地産市場的整合可能無法避免。

    國資背景房企屢屢出手

    昨天下午,中海、仁恒、綠城、保利以及由蘇寧地産&&組成的聯合投標組5方入圍長風地塊的現場競拍。此前,領取該地塊申請書的企業達到69家,申請競買的企業達15家,不過最終唯有能接受在60億元這一高“門檻”上競價的企業留下來進行“強者的較量”。

    “上海商品住宅用地的新增供應一直比較緊張,顯然大家都對這幅地很感興趣。但要知道,該地塊中的一部分去年曾被拿出來出讓過,結果是流標,沒想到今年樓市一回暖,地價能被飆到這麼高,這一年裏真是‘冰火兩重天’。”有業內人士向記者感嘆。

    戴德梁行的分析師更指出,今年土地市場的情形與前兩年不同,“當時,拿地的企業中有不少是中小型開發商、甚至是非房地産企業,而此輪土地熱潮雖然高過往年,但拿地活躍的卻都是國企。”

    的確,國資背景的房企今年更能在土地市場內爭得“肥肉”。比如,剛在上月底以35億元的價格包攬上海嘉定南翔5塊住宅地塊的紅籌國企華潤置地昨天再次出手,以14億元拿下上海松江泗涇一幅居住用地;上周誕生的上海今年“單價地王”徐虹北路8號住宅地塊,折合樓板價2.32萬元/平方米,由上海市國資委旗下的上海城建集團獲得。     

    國企為何有“底氣”

    有評論指出,國企屢次出手拿下“地王”狂飆,已經成為當前房地産行業中頗有“時代特徵”的現象。問題是,國企為何如此有“底氣”?


“當前我國房地産業的融資是非均衡的,實力強大的房企獲得融資的機會更多、規模也更大,而這又決定了房企所能獲得的土地資源的多少與優劣,‘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正在形成。”易居房地産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回建強指出。

    確實,資金向來是“嫌貧愛富”的。如銀行在政策趨緊的下半年依然對大房企敞開供應資金,8月以來,萬科獲得建行500億元、金地獲得工行300億元信貸額度等均是佐證;上市公司更可以利用資本市場再融資,在H股上市的中海發展就在上半年實現了配股集資,而且作為中國建築打包上市的資産之一,中海事實上已借中建曲線回A股。中海發展董事局主席孔慶平曾表示,今年將動用50億元資金來新增土地儲備。

    “沒辦法,中小房企在這方面一直是受‘歧視’的,這也使得我們在市場轉好的情況下依然選擇穩紮穩打,不敢貿然擴張。再説,即使拼也拼不過的,只能看著很多資源被國企‘壟斷’。”一位“偏安一隅”的小城市開發商對記者直言。     

    市場期望良性整合

    在業內看來,今年土地市場上國企的“威風”有目共睹,至於搶地潮後的行業發展,市場集中度勢必越來越高,整合趨勢難以避免。

    不過,業內也期望這種整合是良性的,要避免地價、房價畸形發展。“今年房價上漲推動地價上漲,而反過來地價上漲又支撐著未來的房價上漲,希望國企的積極不要造成一種‘惡性循環’。”有評論人士指出。

    “地價是房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房價造成一定影響,但不能最終決定房價高低,因為房價主要由市場需求決定。當然,對後市盲目樂觀、衝動型高價購地的行為並不可取。”上海中原研究諮詢部經理龔敏表示。

    以中海發展此次的高價拿地為例,市場人士在認可其所獲地塊土地價值的同時,也對市場風險有所擔憂。“目前長風板塊一手住宅基本沒有,而周邊板塊在售樓盤的價格大部分在2.2萬-2.6萬元/平方米,中海發展這次購得的樓板價高達2.24萬元/平方米,無疑有一定的市場風險。”龔敏坦言。

    “這個價格真是挺高的,要達到保本的話,將來房子大概要賣到4萬元/平方米。”方方地産諮詢機構諮詢部經理趙豫川認為。記者 李和裕 編輯 衡道慶

  相關鏈結:

     

責編:陳平麗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