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理財參謀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從小建立正確理財觀 美國父母如何教導孩子理財

 

CCTV.com  2009年08月28日 14:3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最近,從美國脫口秀女王歐普拉的電視節目中聽到專家們談論如何教導孩子從小懂得理財的方法,筆得覺得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因為在我們一般中國人的觀念中,會覺得孩子們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賺錢是大人們的事。即使家境困難,不到不得已,也捨不得讓孩子打工,不願意他們吃苦受罪。因此,在孩子成長求學時期,只要有任何的需要或物質慾望,父母們都會全身心地為孩子一力承擔且儘量滿足他們。而從筆者在美國生活期間所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雖然我們的文化存在差異,但美國父母在教育孩子理財方面,的確有著獨到之處。

  美國父母支持獨立,鼓勵孩子從小嘗試打工,讓他們享受勞動成果。在美國,家庭不論貧富,總是讓孩子在不同階段的生活中學習獨立,以及養成“用勞力換取所得”的觀念。因此,大多數美國父母的孩子們很習慣打工,小至在家洗碗、掃地或幫鄰居作臨時保姆,大到給其他學生做家教等等,只要是可以賺錢的活兒,都會鼓勵孩子去做。在學校裏,校方也會讓學生在一些特定的活動中學習、體驗諸如募款之類的公益活動。例如,在每年的感恩節,童子軍們就會外出籌募經費。在美國,我們經常會看到拿著手工餅乾或慈善餐券到住宅區按門鈴兜售的小朋友。

  在筆者居住區所在的教會每年暑假也會組織短期宣傳隊,讓年輕學生們自動參加,前往墨西哥幫助當地居民蓋房子,或是到台灣教區教來此過夏令營的小朋友學英文,同時傳播福音。但這些活動所需的一切費用都是要由他們自己籌募的。因此,孩子們會通過舉辦説明會、義賣或替身為教會成員的家長們洗車等方式來籌集這些費用。

  筆者曾為此問過一些美國孩子的父母,為什麼不直接供應孩子所需的費用?孩子們不是在作善事嗎?但這些美國父母們一致的觀點是,讓孩子們通過這種用勞力去實現目的的生活經驗會讓他們很有成就感,同時,也能從賺錢不易的切身體會中懂得並珍惜勞動所得的每一份回報。這樣,孩子們每花一分錢都會多些思考,會更懂得把金錢運用在最值得的地方熏這對孩子們一生的金錢觀會有很正面的幫助。

  看來中外父母對錢財也有不同的愛的表現方式。接下來,看看美國教育專家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讓孩子們接觸到錢——讓孩子自己安排零用錢,幫孩子提早有計劃的儲蓄和消費

  一般而言,大部分美國人對錢沒有“銅臭”的思想,美國每年大約有300萬中小學生在外打工,美國的父母認為憑勞動獲得收入是一種生活教育,即使出生在富有家庭也不能有坐享其成的觀念,應該有勤奮工作的意願和自我要求的責任感。他們鼓勵孩子從小就工作掙錢,教導小孩通過正當手段賺取收入並且學習如何理財。

  教導孩子面對慾望——用自己賺的錢買心愛的東西更有成就感

  孩子們是充滿好奇的,特別是在玩具店裏,琳瑯滿目的新奇玩意兒真讓人難以抗拒。當孩子向你投以渴望眼神時,父母親不必拒絕説:“不買,太貴了!家裏已經有好幾個了!”來制止孩子的慾望。在專家看來,這時可以把玩具從架子上拿下來,告訴孩子這樣東西的價錢是多少,再問問他:“你打算怎麼得到它?”之後,幫著孩子一起計劃怎樣存錢來購買。這樣可以讓孩子學會量力而為,有計劃地消費並且懂得珍惜得來不易的東西。

  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讓孩子“看得到”父母理財的好習慣

  現在的消費和儲蓄的方式改變了,孩子們不容易看到父母親如何處理金錢。專家認為,家長們可以提供孩子們“看得到“的理財習慣,比如:把旅遊基金存在玻璃罐子裏,帶著寶貝們一起體會“積沙成塔”的成就感。同時,家長們要避免在孩子面前為了金錢而爭執,免得讓孩子們從小對金錢形成負面的印象。

  學習“給予”的快樂——帶著孩子學習如何發揮金錢的價值,幫助他人

  教導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不只是教他們怎麼“得到”財富,更應教他們如何“給予”,讓金錢的價值不只體現在滿足慾望,還要成為幫助他人的手段。

  例如,可以讓孩子們從小養成奉獻習慣,把零用錢中一定的比例存起來作為慈善用款,當金額達到一定數量後,家長們可以帶著孩子,讓他們親自體會什麼是“給予”以及“給予”給他所帶來的感受,同時,讓孩子們知道這些捐款用在什麼地方、幫助了多少人、發揮了多大效果,最終讓孩子真正體會並養成“施比受更有福”的人生觀。

  這幾點美國人的做法,能夠給我國的家長們一些啟發,它讓我們明白,教孩子做金錢的主人和好管家,比替孩子賺錢,讓他們坐享其成更重要。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