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對話:
老面孔PK新財長
經驗:3 VS 1
與首次亮相中美對話的蓋特納相比,王岐山已是第三次代表中國與美國財長共同主持中美經濟對話。而且,在上一次中美經濟對話中,雙方取得40項積極成果。
而蓋特納出任財長之後也沒閒著,2009年5月,蓋特納訪華前就對媒體表示,此次訪華將推進兩國之間“積極、協同、全面的”合作,為全球經濟復蘇作出努力。
專長:“金融官員”VS“亞洲專家”
在中國領導人中,王岐山的特別之處就在於有著豐富的金融從業經驗。1988年,王岐山出任中國農村信託投資公司總經理。1995年8月,摩根士丹利與中國建設銀行、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香港名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等合資組建了內地首家國際性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王岐山就任中金公司董事長,備受關注。
蓋特納雖然是中美經濟對話場上的新人,但卻是“亞洲事務”的老手。與大部分美聯儲和財政部高官不同,蓋特納先從“國際關係專家”起步。擁有美國達特茅斯大學政府與亞洲研究學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學院國際經濟與東亞研究碩士學位的蓋特納,曾在東非、印度、泰國、中國和日本居住,學習過漢語、日語。1985年,他加入“基辛格同仁公司”,研究亞洲事務。
經典:通脹十六條VS援助亞洲
1993年,王岐山升任央行副行長。當時正值嚴重通貨通脹,王岐山提出治理通脹十六條整頓措施,採用美國學者麥金農等人的政策意見,在市場化的特殊時刻,動用大量行政手段。此外,王岐山曾經主導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債務重組,化解了由廣東國際信託和粵海信託引發的“廣東金融危機”。
據《金融時報》報道,1997年感恩節,時任美國財政部中層官員的蓋特納告訴時任財政部副部長的薩默斯,韓國經濟正處於破産邊緣,美國別無選擇,只能採取行動。
據薩默斯回憶,美國政府最終採納的方案與蓋特納最初提出的建議相差無幾。隨後一年,蓋特納4次出訪,與泰國、韓國、印尼、墨西哥、巴西等新興經濟體討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拯救方案,在協商援助韓國與巴西的方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此外,2008年3月,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陷入危機。蓋特納與保爾森、伯南克組成“三人決策委員會”,最終促成摩根大通公司收購貝爾斯登。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