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回應外界對“我國地價佔房價比例平均為23.2%”的質疑,國土資源部日前公佈了全國620個監測項目的土地成本。數據顯示,大多數項目的地價佔房價比例在15%~30%之間,其中,最低比例為5.3%,最高為58.6%。
昨日,不少業內人士表示,該數據證明了房地産行業利潤率偏高的現實,但在目前的形勢下,打壓市場的政策不會出臺,平抑上漲過快的房價才是主要調控方向。
行業整體利潤率30%~40%
國土部公佈的數據顯示,620個案例中,東部地區共有316個,地價佔房價比例平均為27%;中部地區共有158個,地價佔房價比例平均為21%;西部地區為146個,地價佔房價比例平均為18%。
另外,超過半數的項目地價佔房價比例在15%~30%之間。地價佔房價的最低比例為5.3%,最高達58.6%。
“在更極端的案例中,地價佔房價的比例甚至在5%以下。”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價所所長趙松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3.2%是整個行業的平均值,算上約30%的建安成本,12%~15%的稅費成本,房地産行業的整體利潤率在30%~40%之間。
“管理和銷售成本都包含在稅費中。”她同時表示,在國家調低自有資金比率後,開發商投入的資金量減少,實際利潤率更高。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研究員楊紅旭則對每經記者表示,除去融資和公關成本,上市房地産企業的稅後凈利率接近20%,少數企業甚至達到40%~50%。
他稱,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房地産企業的利潤率在1999年由負轉正,隨後便進入上升軌道。2007年,全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略高於10%,比全社會平均值高出4個百分點。“房地産行業仍是高利潤行業。”
灰色成本讓開發商守口如瓶
但要想獲得房企更為細緻的成本數據,仍然十分困難。
“哪個開發商會説實話?”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開發商向記者表示,影響房價的主要因素是供求關係,而不是成本。因此,國土部公開該組數據“毫無意義”。
在鳳凰衛視的一檔訪談節目中,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曾表示,讓開發商公開成本如同讓老公公開老婆的三圍一般,是不可能的。
“灰色成本是開發商最難以啟齒的部分。”某證券公司分析人士向每經記者表示。昨日,CCTV《經濟半小時》節目爆料,鄭州的一家房企成本清單顯示:各級行政部門的稅費佔20%。比趙松的測算高出至少5個百分點。
該報道同時稱,開發商為牟取暴利更改容積率的現象屢見不鮮,地方政府則成為公關對象。
“國土部公佈620個項目的土地成本是件好事,但如果能借此公開房地産開發中的‘權力尋租’行為,其意義將更重大。”楊紅旭表示。
托市 但不托房價
除國土部之外,近期,國家統計局和國稅總局連續調研房企,指向成本構成和稅費結構,並一度引發“政策轉向”的猜測。
“在出口、消費等經濟基本面仍沒有根本好轉的情況下,房地産業的政策不會反向操作。”上述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在實體經濟中,只有房地産、汽車等少數産業具有較為強勁的需求,並成為拉動GDP的重要力量。
但快速上漲的房價有可能受到抑制。該人士稱,高企的房價已經成為居民的負擔,並抑制了其他行業的消費。因此,在政府繼續托市的基礎上,房價飛漲的勢頭可能會得到遏制。
楊紅旭也認為,未來有可能出臺一些平抑房價的措施。他表示,二套房貸政策的收緊是一個信號,表明政府已經意識到泡沫的存在。
這種觀點已成為業內的主流。昨日,中國房地産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中一在《瞭望》上撰文指出,為穩定房地産市場,對下半年來説,一方面要維護上半年房地産市場的回暖態勢;另一方面則要防範少數城市高地價、高房價等問題的蔓延。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