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兩部委為何對水價調整“心神不定”

 

CCTV.com  2009年07月27日 08:2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做好城市供水價格管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地在推進水價改革過程中要嚴格履行水價調整程序,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尤其要做好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工作,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

  按説各地水價調整只要按法律程序廣泛進行聽證,得出的“水價”應該是民眾可以接受的;可為什麼兩部委還要聯合下文要求“水價調整要考慮社會承受能力”呢?兩部委不是怕各地水價聽證會“聽”出高水價,而是怕聽證會被折騰成官僚勢力與壟斷部門勾結的“假面舞會”。

  兩部委發文提要求,是對聽證會的擔心,提醒各級政府和廣大民眾強化對水價聽證會的監管和監督,確保聽證後的水價與民意接軌。

  從一些地區調整水價的趨勢來看,調整幅度為每噸0.4元至0.7元不等,輿論譁然:“水價增長遠遠超過工資幅度增長,不漲價為好。”不少地方舉辦的聽證會上,民眾與自來水壟斷部門、有關單位進行了激烈的博弈,但由於民眾代表“先天性弱勢”,民意“雙拳難敵四手”,壟斷部門一口定價,實際上成為各地“綁架”聽證會的常態。

  聽證會一旦被操縱,各地水價“漲聲一片”不可避免,在水價“殺傷”民生的同時,必然引發物價普遍上漲。我國對事關重大民生利益的公用價格採取“價格聽證制度”,其核心精神是尊重“民意”,這就決定了組織聽證會的機構應該是各級人民政府,而不該是壟斷部門。參加“聽證會”的民眾代表、數量,也應該符合民心民意,而不該是壟斷部門指定,民意才是水價的“溫度計”。因此,水價能否與社會承受力接軌,關鍵就在聽證會上有多少民眾代表,這些代表能否代表民心民意。(鄭家俠)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