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收藏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文房”市場開始悄然升溫 有望成為新熱點

 

CCTV.com  2009年07月07日 11:4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美術報  

  近幾年來,“文房熱”在國內拍場已悄然興起,並大有逐漸升溫之勢。2009年春拍,國內幾大拍賣公司紛紛推出了文房專場,成交都比較可觀。特別是西泠09春拍,一次推出了“歷代名硯及文房雜件”、“歷代竹雕供石”和“名家篆刻及陸儼少自用文房雅具”3個文房專場,總成交額近2000萬元,一組“黃賓虹自用印十一方藏印四方”拍出134.4萬元的高價,另一枚“黃金黃田黃石香山九老薄意章”更以212.8萬元高價成交,足以印證如今文房正受到藏家的追捧和喜愛。

田黃瑞獸對章 資料圖片

黃花梨筆筒 資料圖片

  “文房”廣義解釋為文人的書齋或書房,狹義則專指書寫、繪畫與讀書的文具,例如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三《士人赴殿試唱名》載:“其士人止許帶文房及卷子,余皆不許挾帶文集。”這裡的“文房”,指的是筆墨紙硯等文具。“文房”一詞最早見諸文獻的是南北朝時期,當時專指國家典掌文翰的地方。

  文房用器早于隋唐時就逐漸興盛起來。隋代是我國科舉制度的起源時期,隨著科舉的興盛,促進了隋唐文人階層的出現,於是與筆墨情趣不可分離的文房用器大量出現,這些文房用器早超出了筆、墨、紙、硯的範疇。《唐書陸龜蒙傳》記有筆床,唐代大詩人杜牧在《奉和門下相公兼領相印出鎮全蜀》一詩中也有“彤弓隨武庫,金印逐文房”句,此處的“文房”,就已指文人的書齋。至南唐,“文房”成為文人書房的專用詞,南唐後主李煜雅好文學,收藏甚富,所藏書畫均押以“建業文房之印”。宋米芾在《畫史》中也説:“大年收得南唐集賢院御書印,乃墨用於文房書畫者。”李后主是我國歷史上對文房四寶有著傑出貢獻的人物,他任命從易水遷居來的奚廷珪為墨務官,並賜他李姓,於是有了“李廷硅墨”,有了徽墨的起源。他又任命李少微為硯務官,用歙州産的石頭製作南唐官硯,即歙州龍尾硯,也是著名的歙硯的發端。

  到了宋代,南唐歸宋的翰林學士蘇易簡撰寫了《文房四譜》一書,凡“筆譜”二卷,“硯譜”、“紙譜”、“墨譜”各一卷,共計五卷。搜採頗為詳備,提供了大量寶貴的資料,是首倡“文房四寶”的典籍,因而後人提到文房四寶,必會談到《文房四譜》,這部書也是宋初文玩清供風尚的發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將文房用器整理出書的是南宋的趙希鵠,趙氏在《洞天清祿集》列入十項內容,它們是古琴、古硯、古鐘鼎彝器、怪石、硯屏、筆格、水滴、古翰墨筆跡、古畫等,但當時流行的文房器物遠不止這些。宋林洪的《文房圖讚》中有了臂擱的記錄,在宋代的《槐陰消夏圖》、《西園雅集圖》等繪畫中,出現了筆插的形象。另外,在宋岳珂《槐郯錄》中也記載著:“御前列金器,如硯匣、壓尺、筆格、糊板、水漏之屬,計金二百兩。”從上述文獻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宋代的文玩,不僅門類豐富,用途廣泛,而且製作材料也非常講究。

  文房器物經過宋元的普及、成形、拓展,到了明代時進入了繁榮期。明朝的文房用具空前發達,追求這些文房用具又成為一種時尚,於是乎許多文人雅士便將目光轉向了這些既能實用,又能把玩的器物,紛紛編書闡述,起到了積極的推廣作用。最早編撰的是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論》,曹氏將文房清玩分為十三類:古琴、古墨跡、古碑法帖、金石遺産、古畫、珍寶、古銅、古硯、異石、古窯器、古漆器、古錦、異木,從工藝、産地、考據與鑒賞的角度,論述了文房清玩,從中可以看到當時人們對文玩收藏的追尚,此書對後世影響很大。明文震亨的《長物志》,也是一部記載文玩的著名文獻,他是“明四家”之一文徵明的曾孫,其洋洋萬言的《長物志》一書共十二卷,綜合概述了明代文人清居生活的物質環境,在卷七《器具》中,列入眾多的文房用具,計有硯、筆、墨、紙、筆格、筆床、筆屏等。此外,還編入不少文房清玩的器物,例如香爐、袖爐、手爐、香筒、如意、鐘磬等。另外在卷三《水石》、卷五《書畫》、卷六《幾榻》、卷十二《香茗》中,還記載了大量的文房清玩,例如靈璧石、太湖石、書桌、屏等。作者對這些文房器物的追崇,體現了明代文人的“於世為閒事,于身為長物”的心境。

  中國的古代文房用具,歷經唐宋元明之後,至清代形成了鼎盛時期。除了被譽為“文房四寶”的筆墨紙硯外,更潛心發展“文房四寶”的輔助工具,精心設計,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那些器物的實用價值,也被觀賞與把玩性所取代,成為名副其實的“文玩”。在清代,文玩的流行與繁榮,除了文人精心追求,營造一個窗明几淨,賞心悅目的書齋環境外,在很大程度上更緣于清康雍乾三朝皇帝的愛好與推動,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各類文房珍品數不勝數。

  文房清玩,形微體輕,與重器大件相比,實屬小器物。然而正是這些小玩意,卻又是一個內涵豐富的知識載體,根植於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是物化了的民族傳統,它豐富的功能,獨特的造型,以及千姿百態的製作工藝與材質,構成了一個絢麗多彩、品位高雅的藝術世界,也是前人為我們留下的珍貴的文化遺産。文房用具,又成為物質文化史上的重要研究對象,吸引著人們從不同角度進行考證與研究。所以,古代文玩越來越得到收藏家們的青睞,成為珍貴的藝術品。

  目前存世的文房清玩,以清代居多,宋元極少見。除筆墨紙硯“四寶”外大致有以下諸類。筆用類:筆格(架)、筆挂、筆筒、筆插、筆床、筆船、筆屏、筆簾、筆匣;墨用類:墨床、墨盒、墨缸、墨屏、墨匣;紙用類:鎮紙、壓尺、裁刀、剪刀、界尺、氈墊、劍筒、貝光;硯用類:硯屏、硯匣、研山;印用類:印章、印匣、印泥盒;水器類:水滴(注)、水盂、筆洗、水中丞;調色類:格碟、調色缸;輔助類:臂擱、帖架、書燈、詩筒、文具匣、香椽盤、書架;其他類,香熏、香爐、古琴、拜帖匣、宮皮箱、如意、銅鏡以及書齋傢具等。目前在拍場上比較常見的文房主要有筆筒、端硯、印章、硯屏、臂擱、鎮紙、銅墨盒、墨床等幾大類。

  近幾年來,文房成為拍場令人矚目的一大新熱點。如2006年6月中國嘉徳春拍首推了“翦松閣精選文房用品”專場,全場116件,成交率84%,總成交額3590萬元,市場反響出人意料。2007年7月西泠春拍推出了“文房清玩——歷代名硯專場”,成交率高達98%,成交額1832.38萬元,掀起國內文房市場的小高潮。同年11月中國嘉德秋拍又推出“文房清韻——清代硯墨筆印專場”,自清乾隆時期直至近代名家的硯墨筆印文房類精品共111件,成交率高達89%,成交額1460.36萬元,令人刮目。其中一套“清乾隆禦制西湖十景集錦色墨(十錠),估價40-60萬元,經多輪叫價以448萬元創出古墨拍賣天價,令人稱嘆。

  但是,需要警惕的是隨著文房行情的轉熱,不少贗品也大量涌現。如筆者發現的標價上百萬元的假“唐英詩文筆筒”,不少清代端硯的銘文也是後刻上的,更有人打起了偽造齊白石印章的主意,有些古琴的題刻也完全是當代所為,種種造假,不一而足。

  文房市場升溫筆者認為主要有幾大原因。首先,除了少數御用或帶名人款的外,價格相對尚處低位,大多在幾萬元左右,門檻較低,收藏群體大;其二,歷史上有悠久的收藏傳統,底蘊積澱非同一般;其三,未來上漲空間大,投資價值可觀。種種跡象表明,國內文房市場已開始悄然升溫,有望成為藝術品收藏一個嶄新的熱點。(牟建平)

  相關鏈結:

 

責編:程振宏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