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濟頻道 > 人物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金岩石:中國經濟或已進入“投資性滯脹”

 

CCTV.com  2009年06月29日 08:0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綜合  

  上海證券報報道 世界銀行最新的預測是:經濟還有下行風險,未來走勢不容樂觀。股市為何會又強勢上升呢?業內多數人的觀點是:因為全球經濟都“不差錢”,通貨膨脹表現為資産價格膨脹。貨幣發多了,這是不爭的事實;用消費物價指數(CPI)衡量的通貨膨脹並沒有出現,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在通貨膨脹浮出水面之後,資産價格膨脹是否會消失呢?

  經濟學界最負盛名的華裔經濟學家鄒至莊教授在他的博客中,用貨幣學派的公式(Mv=PY)解讀中國的通貨膨脹,説明從超額貨幣發行到通貨膨脹浮現有2-3年的時間滯後,如果在這2-3年中,實際産出由於超額貨幣的刺激而提高了,超額貨幣就會自行消化在新增産出之中。這個公式支持了凱恩斯的適度通脹理論,也提出了“適度”的衡量標準,即預期的實際産出。如果把8%的增長目標設定為預期産出的下限,把工業增加值的增長12%設定為上限,廣義貨幣(M2)的適度增長區間應為8-12%。即使再把政府投資也設定為預期産出,連續數月25%以上的貨幣增長也超過了“適度”的標準,結論是:通貨膨脹已經事實上存在了。

  超額貨幣流入商品交易市場,特別是流向消費物價指數“籃子”裏的商品,必然引發令人擔憂的惡性通貨膨脹。但是在現代宏觀經濟中,超額貨幣還有另外兩個流向:一是流入國際商品市場,二是流入資産交易市場。

  流入國際市場的貨幣不僅不會引發國內通貨膨脹,反而會置換實體經濟的商品或生産資料進入本土經濟,等於增加了本土經濟的實際産出。所以,每流出一個貨幣單位就能消化兩個單位的超額貨幣。從這個角度看貨幣輸出,超額貨幣和預期産出之間就增加了一個新變量。流入資産交易市場的貨幣會導致資産價格膨脹,但資産溢價通常不會被視為通貨膨脹,反而會放大財富效應,使超額貨幣消化在資産價格膨脹之中。資産溢價越高,對超額貨幣的吸收量就越大,資産泡沫就成為投資人揮之不去的身影。從這個角度看投資品市場,超額貨幣和預期産出之間也增加了一個新變量。

  在貨幣學派的通貨膨脹公式中加入上述兩個新變量,就解讀了國際化和證券化的內在驅動,説明通貨膨脹可以“潛伏”在國際市場和投資市場之中。目前中國經濟的“特色”究竟是什麼呢?我認為是“三高”:高通脹驅動高成長解決高失業。上世紀80年代的“高”增長不過是“保四爭五”,即經濟增長4-5%,現在卻不能容忍低於8%的經濟增長速度。原因是城市化以每年1%的速度增長,就業壓力因此逐年上升,經濟增長中的“基數”也就逐漸提高了。久而久之,以超額貨幣發行刺激經濟增長的宏觀調控模式逐漸形成,通貨膨脹就成為“三高”之一,與中國經濟的高成長和高失業如影隨形。超額貨幣的發行雖可解燃眉之急,卻是覆水難收,積重難返,這就需要有容納超額貨幣的市場——於是先有出口,後有股市,再有房地産,這三個領域相繼成為吸納超額貨幣的蓄水池,掩蓋了長期存在的高通脹。

  出口、股市、房市共同構成為超額貨幣的三大蓄水池,在出口急劇下降的現階段,股市和房市還要分攤原來由出口所承擔的貨幣份額,從而使超額貨幣驅動股市和房市在互動中走高。所以我在年初講:“上半年買股,下半年買房”。現在看來,股市房市的“通貨膨脹”比預期來得更生猛,預計還將在互動中持續走高。資産交易市場中的“通貨膨脹”是在實體經濟下滑時發生的,這是一種新型的滯脹,可定義為“投資性滯脹”,即實體經濟增長的停滯與資産價格的膨脹。這種新型滯脹與CPI代表的通貨緊縮並存,因為超額貨幣的發行會在通貨緊縮時加速,從而在投資市場中演繹了一個新的“三高”:高通脹驅動高股價帶動高房價。和實體經濟中的“三高”不同,這是虛擬經濟中新的“三高”,但源頭都是超額貨幣的發行即高通脹。

  “投資性滯脹”作為經濟增長的一個特殊階段,是以CPI衡量的通貨緊縮為前提的,因為CPI代表的通貨膨脹一旦浮出水面,超額貨幣的發行速度必然下降,政府的貨幣政策將逐漸收緊,資産交易市場中的“通貨膨脹”就會相對弱化。換句話説,在以CPI代表的通貨膨脹浮出水面之時,如果實體經濟的增長依然遲滯,不能支持高股價和高房價,股市和房市的非理性繁榮就會結束。有些學者説“通脹無牛市”,這或許也是原因之一。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