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濟頻道 > 銀行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銀行收費何時才能不被指責

 

CCTV.com  2009年06月24日 08:3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京報  

  據報道,工行日前已經宣佈調整23項個人金融業務的收費標準,部分收費項目的上下限標準上漲100%。而此前,農行、建行、交行也已經調高了相關收費。

  幾乎每次銀行業的費用開徵與調高都會引發爭議,此次也不例外。而令人遺憾的是,處於弱勢地位的銀行用戶喪失了市場的話語權,被動地接受費用調整難免成為最終結局。

  歷數以往銀行收費調整模式,國有銀行集體高調宣佈調價、隨後股份制銀行漸次跟進,這幾乎已經成為了操作慣例。其間,銀行用戶的質疑之聲卻往往難以獲得回應。最為典型的例子是,當年大型國有銀行宣佈收取跨行取款手續費時,用戶們曾紛紛向股份制銀行倒戈,其中浦發銀行就曾以堅持不收該項費用而廣受好評。但讓人們始料不及的是,該銀行也在不久後就“變臉”了,宣佈同樣收取跨行取款手續費。這樣的過程表明,銀行業內的競爭其實是缺位的。該局面最終導致了國內銀行同步雷同收費的現象,隱形的價格聯盟就此形成,而消費者則失去了選擇的權利。

  況且從收費項目看,工行等國有銀行此次主要上調了櫃臺業務收費,這意味著不擅長利用電子服務的中老年客戶和中低收入群體將為此付出更多的開支。

  一直以來,成本高企和向國際慣例靠攏都是銀行提高收費的冠冕理由。但是,各銀行的成本明細究竟如何?是否有合理壓縮的空間?外界並不得而知。

  而且,銀行在收費上向國際慣例靠攏的同時,其服務水平是否也向國外看齊呢?櫃臺窗口偏少、服務態度冷漠、用戶排隊時間偏長等現象一直被市場詬病,卻鮮見有效的改進。

  事實上,平衡廣大用戶與銀行之間市場地位、避免費用調整引發爭議的關鍵,還是在於放開金融市場,讓更多銀行能夠參與進來,通過它們的鲇魚效應,徹底激活市場競爭體制。

  例如,美國銀行業激烈的競爭催生了大量社區銀行,它們在市場定位上與大型商業銀行有所錯位,主要滿足當地家庭、中小企業和農戶的金融服務需求,良好地發揮了基層融資的作用。

  應當看到的是,銀行業市場競爭格局的構建,需要打破國有商業銀行固有的體制與市場優勢,建立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與退出機制。就此,加緊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勢在必行。

  長期以來,我國實際上是由國家承擔了存款保險責任,對市場退出金融機構的儲蓄存款實行優先償付和全額收購政策,由此導致了市場主體過度依賴國家信用、道德風險大量出現的弊端。

  存款保險制度能大大減少因銀行倒閉而引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同時讓中小銀行自身的信用獲得保障,從而降低了中小型金融機構進入市場的門檻,為民營銀行大規模開閘提供了條件。在此基礎上,商業銀行再以商業利益為訴求去收費,就會受到市場內部競爭機制的約束,其收費行為也必將會深思熟慮、謹慎為之,自然也不會再引發社會爭議與反感了。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