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段的男人因工作和生活重心的差異,各有不同的理財要點與保險投保技巧。
三十而“理”:
自身以及孩子的保障
人物:
李先生,外企職員,月薪6500元,太太在民營企業工作,月薪2500元左右,孩子剛出生不久。
經濟壓力使陳先生迫切希望尋找到穩妥的投資渠道,為孩子的將來做好準備。
理財建議:
30歲左右的男人應首先考慮為自己投保重大疾病保險,以確保家庭經濟的穩定性;在家庭主要經濟支柱得到有效保障之後,應考慮為孩子準備教育金和週全的保障計劃。
推薦險種:
1。具備分紅功能的重大疾病保險,可以分享到保險公司的收益。最好能夠在被保險人身患重疾或者身故時給予家庭一次性的經濟補償,同時還要具備特別津貼,能夠在被保險人患癌症或者身故後為家庭提供長期的經濟支持。
2。投連險+少兒險。2008年,一些外資保險公司推出了與投連險賬戶挂鉤的教育金産品。投連險好比一把雙刃劍,與股票相比,其優勢在於長期投資,與傳統保險産品相比,其優勢在於高風險高收益。孩子年紀還小,缺少醫療保障,少兒又更易發生意外傷害,因此每年數百元的意外醫療保障是必須的,在孩子兩三歲時,可以選購與投連險挂鉤的教育金産品,來獲得穩定的高收益,這兩部分加起來,就能構成全面的少兒保障。
四十而“獲”:
為養老需求早做規劃
人物:
王先生,40歲,私企老闆,年收入40萬左右。太太在某教育機構工作,年收入6萬左右。兩人除了都有社會保險,還分別投保了相應的商業壽險和健康險。孩子11歲了,正在念小學。王先生希望能開始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規劃。
理財建議:
王先生正處於人生事業的高峰期,家庭也逐漸步入成熟期。他已經具備較強的風險意識,給自己和愛人都買了保險。孩子已經超過10歲,基本沒有可以選擇的傳統教育金産品,可以進行基金定投,作為孩子將來的教育金儲備。當前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寬鬆,應抓緊時間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規劃,商業養老年金必不可少。
推薦險種:
養老規劃屬於長期理財,被保險人從合同約定的年齡,如60歲開始,每月可領取固定的生存養老年金,如每月2000元,直至合同約定的年金領取期限結束為止(保險公司各家産品不同,領取年限也不同,通常可領取到88歲),年金的領取期限可以是10年、20年不等。但年金的領取金額和期限是保證不變的。
五十而“享”:
倒挂不划算可買意外險
人物:
林先生53歲,林太太51歲。林太太現已退休,夫妻都有社會保險,孩子即將大學畢業,家庭月收入在萬元左右,一家三口每月生活開銷在4000元左右,一年醫療費用在3000元左右。現有定期存款6萬元,活期存款3萬元,國債10萬元,保本基金5萬元,房産兩處。
理財建議:
五十知天命,人生的黃金(206,-1.37,-0.66%)時期已經過去,風險控製成為了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醫療支出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規劃有質量的生活和利用保險減少隨時可能發生的醫療支出,是林先生的主要任務。
推薦險種:
50歲之後購買一些多數商業保險已經不太划算,可能會出現保費倒挂的現象,可以適度購買年齡上沒有多大限制、不用體檢的意外傷害保險。建議林先生夫妻如果想通過購買商業保險來應對突發的重大意外傷害或者大病,應該在更年輕時為自己和妻子做全面的保險計劃,將基本醫療保險、住院補貼保險和意外傷害險等適合的保險産品納入養老計劃中,每年的保費支出控制在千元左右。
男人理財三部曲
“如何評估家庭風險承受能力?如何規避家庭風險?如何制定合理的家庭理財規劃?這是男人理財的三部曲。”6月17日,中宏人壽首席市場官姚兵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如是分析。
他認為,理財規劃不僅取決於個人與家庭所處的成長階段、基本結構和經濟能力現狀,還同個人與家庭的風險承受、管理能力直接相關。“許多人理財往往傾向於以投資收益高低作為導向,看回報率有多少而決定,對理財中的風險卻缺乏關注。因此,一個完善的理財規劃應兼顧財富保障、財富積累和投資,並結合本身收益預期和風險承受能力等,來確定具體的理財組合方式,確保實現人生和家庭各個階段的主要理財目標。”姚兵稱。
首先男人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意外、醫療、重大疾病和壽險保障一定要充分;其次,在大人的保障相對健全的基礎上,要考慮給孩子建立相關保險計劃,如意外保障和教育金保險等,具體險種要根據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家庭經濟條件等分析。
“事實上,多數男人給自己的保險保障很低,但卻給孩子和家庭另一半買了高額的保險保障,應該明確,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男人的意外傷害、重大疾病等風險不能得到全面的保障,就談不上家庭健全的保障了。”姚兵指出。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