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濟頻道 > 市場熱評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有股由“減”變“轉”凸顯三大制度創新

 

CCTV.com  2009年06月22日 07:5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經濟參考報  

  6月19日,財政部、國資委、證監會、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聯合發文,啟動部分國有股劃撥充實社保基金的改革。歷經七年,從國有股劃撥充實社保基金的政策終於一錘定音。專家們表示,國有股由“減持”變為“轉持”,體現出政策主導下的多方面制度創新。這是管理部門立足於長遠,在制度上進行的一個良性調整。但市場不能過分誇大其中的政策利好,應保持理性。

  時機適當

  記者從中國證監會有關方面了解到,“轉持”辦法的基本框架在今年3月份就已經形成。多個部門經過一段時間的仔細論證和考察,最終選擇在日前推出。

  接受採訪的有關專家表示,管理部門在此時推出國有股轉持,時機選擇得相當合適。全國人大財經委的一位專家表示:“這次舊事重提反映了有關部門的深謀遠慮,在合適時機通過股票二級市場補充社保基金的思路。”他説,在全流通市場環境下,增加限售期顯然可減輕對二級市場的衝擊,同時促成一個長期的機構投資者,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

  中國社科院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今年是“大小非”解禁的高峰,全年解禁的大小非市值超過3萬億,是去年的8倍。國有股由“減持”改為“轉持”,有利於減輕市場壓力,有利於維護市場穩定。

  “在A股再次重啟IPO之前出臺轉持政策,這有助於一次性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管理層選擇了一個很好的時點。”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

  展示三大制度創新

  7年前的6月,《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實施後,因為對股市的衝擊被迫暫停。專家們表示,7年後,由“減持”變為“轉持”,體現出政策主導下的制度創新。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轉持”政策是在大小非解禁方面的一個政策創新。這部分股份只是劃轉到社保賬戶,其流通時間與其他國有股是一致的,即要鎖定三年,而這10%股份即使不給社保,鎖定期也是完全一樣。

  趙錫軍説,社保基金會在承繼原國有股東的法定和自願承諾禁售期基礎上,再將禁售期延長三年,無疑有利於減輕對二級市場的衝擊,同時增強投資者信心。

  中國社科院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國有股從減持到轉持,對於全國社保基金來説,這筆國有股權劃轉也意味深長,這也是社保資金籌集制度的一大創新。

  據介紹,目前全國社保基金的缺口很大,不足以應付老齡化浪潮的到來。單靠現有在職人員繳納和國家財政補貼無法有效彌補這個缺口。而以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權來作為社保基金的補充是一個合適的辦法。國有股權歸全體國民所有,用作老百姓的養老金是完全合理的。目前我國股市中,國有控股公司無論從數量還是市值都佔有相當高的比例,劃出10%給社保,既充實了社保,又不會影響國有資本的控股地位。

  專家認為,“轉持”也是有利於上市公司治理的提升。中國政法大學劉紀鵬教授表示,實施國有股轉持後,社保基金雖然其持股比例並不大,但仍是國有控股公司的一個重要股東,將有利於加強上市公司治理。而且,以社保基金的投資理念來説,其收益來源主要是減持股份的收益和股票分紅的收益,尤其獲取分紅收入是其首選。因此,社保基金獲得國有股權,將有利於促使上市公司更多地以分紅的形式回報投資者。

  理性看待“轉持”效應

  多位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國有股轉持將對二級市場影響有限,市場應該看到這是國內資本市場立足於長遠,在制度上進行的一個良性調整。當前股市對這一調整不應有太大反應。

  “本次國有股減持與2002年那次國有股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套現充實社保基金的政策完全不同。上一次國有股減持形成的陰影一直將股市打壓到1000點之下,而這次國有股減持僅僅是國有股在社保基金和國資委之間的一個轉化,社保基金仍然要遵守禁售期的規定,還延長了三年,國有股劃轉不是利空,而是利好。”劉紀鵬説。

  專家們表示,市場不能過分誇大這一政策利好,實際上,國有股最大的是存量,新老劃斷之後,新發的國有股能夠劃轉到社保基金的數量並不多,數量也有一個累積的過程。所以,市場應該對此作出理性的認識,在當前經濟大環境還不明朗的情況下,冷靜決策投資行為。

  有關專家同時強調,現在準備劃撥國有股充實社保基金,一個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補充社保的不足,而不是市場認為的要讓更大規模的社保資金去穩定股市。社保資金是老百姓的養命錢,不能隨意衝到市場中去參與博弈。所以,在這次政策實施過程中,管理層和市場各方都無需去過分強調社保資金之於股市的功能。(記者 方家喜)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