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重啟的新股發行,雖然在定價方式上進一步市場化,但是監管部門仍將在發行節奏的把握方面有所考慮,新股發行將會有序推出。而考慮到投資人可能對市場波動的擔心,中國建築發行預計在IPO重啟之初也不會馬上推出。
據統計,從去年4月18日至9月16日,共有33家企業審核通過暫未發行,這些企業預計發行股數達到144億股,計劃募集資金722億元。其中,以中國建築擬融資額最高,約426億元,佔到全部排隊企業的半壁江山。預計募集金額超過10億的公司還有光大證券、招商證券、成渝高速及珠江啤酒4家公司。
新股發行機制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定價的進一步市場化,那麼在定價市場化的同時,管理層是否會在發行供應上也完全市場化,任由排隊企業涌向市場呢?對此,權威專家表示,現在有已過會的幾十家企業排在前面,理論上如果完全市場化的話,這些企業就應該全部放出;但實際情況是,監管部門仍會考慮發行節奏,以一個有序的方法來調整,讓市場慢慢達到自己的平衡,“中國建築去年6月即過會,之所以遲遲不發就是站在投資人的角度,出於控制節奏的考慮”,該權威專家表示,通過IPO的有序恢復,最終將建立起新股發行市場長久穩健的機制,讓IPO市場常態化。
經歷了暫停9個月的特殊時期,據了解,在IPO重啟後,發審委的審核工作也將隨之重新步入正常運轉。不過即便面臨大量企業等著上發審會的現狀,發審會重新開張后,也不會造成新的IPO擁堵。因為對於新股發行審核工作而言,審核過程是有相應規範和標準的,從遞交材料、發行部初審到上發審會,這些必經的流程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即便是想放開,也做不到。”業內專家表示。
不過對於把握市場節奏有序發行,也有專家提出不同意見,認為對供應量進行一定的控制則可能造成“量少價高”的新問題,難以做到真正的定價市場化。對此,有識之士指出,供應量與發行價之間並沒有絕對的關聯。
所謂的量價關係有時被過於誇大,況且投資者對新股的需求也不是固定不變,因為再好的公司,如果發行價定的過高,也會有較大的風險,“並不是説1000萬盤子的股票,股價就能不停地上漲,發行規模對市場不具有主導性的影響”。因此,在這位人士看來,考慮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管理層對發行節奏進行適度的把握是適宜的。
“真正的定價市場化,看的是在價格形成中,能否真的做到賣家要價認真,買家報價真實;只要這個機制是市場化的,那麼説定價市場化的目標就實現了。”有專家給出如此總結。而至於價格具體是高一點還是低一點,只要發行價和該公司的基本面與市場同類參照公司不至於過於背離,能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就可以説基本達到了預期。
“即將到來的首單IPO,希望能夠實現四個基本的目標。”一位接受採訪的資深人士寄語即將重啟的IPO。這四個目標就是,首先,能夠取得一定的超額認購倍數,這表明發行能得到較多投資者的認可;其次,發行價和發行市盈率相對比較適宜,符合大部分投資者的預期;第三,發行定價給二級市場留有一定的空間,二級市場表現穩健;第四,網上中簽率比以往有所提高。
該人士認為,定價市場化是理順整個新股發行體制的最為關鍵一環,也是最難的一步。如果頭幾單IPO能夠同時達到上述四個效果,就可以基本判定改革已取得成功。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採取的是分步實施的方案,不能強求一次改革承載過多、過重的內容,否則發行人、承銷商、投資者等市場參與主體可能會無從把握,市場也難以完全消化。“本著這一務實的想法,首批IPO能夠順利開拔,為後續改革打好基礎,就是我們最大的希望。至於發行節奏問題,只不過是技術上的細節把握。”有專家表示。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