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濟頻道 > 人物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胡潤以排榜的名義大富

 

CCTV.com  2009年06月09日 07: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文 本刊記者 闞世華 圖 百富榜提供

  今年已是胡潤連續第十年發榜了,媒體又有了新話題,百姓又了新談資,胡潤在鎂光燈下幫巨賈數錢的同時,也在暗中數著自己的進賬

  2009年3月14日,與往年一樣《胡潤百富榜》再次發榜。

  曾幾何時,每年一到這個季節,媒體就像農民期待收割一樣,盼著胡潤的百富榜出爐。

  榜單外的胡潤成了比榜單內的諸多富豪更惹眼的紅人,連他英倫風格的格子圍巾都被上海很多時尚中學生所熟悉。

  一個原本無名的英國小夥兒憑啥能把一張“座次表”整得風生水起,並10年不衰?

  帶著疑問,《中國新時代》奔赴胡潤百富榜的上海總部——胡潤的辦公地地處繁華的南京西路某寫字樓內,公司門外並沒有醒目的牌匾。

  辦公室只有十幾平米,除簡單的辦公桌椅外,角落的一側擺放著中國古典傢具,另一側則是高爾夫球具,兩相呼應,也算是中西文化的一種結合吧。

  在約定時間過了十多分鐘後,胡潤匆忙地走進辦公室。依然是一身藍格子襯衣,臉上帶著招牌式的紳士微笑。“實在抱歉,趕去拔牙了。”胡潤用一口算得上流利並習慣性地夾雜英文單詞的漢語説。

  儘管10年前《福布斯》的第一張榜單很粗糙,但這個敏感的英國年輕人抓住了中國人“喜歡聽有錢人故事”的心理特點,顛覆了西方人眼裏“紅色經濟下沒有富豪”的偏見。他大膽而魯莽地打開了窮人窺視富人、世界窺視中國的“天窗”。

  10年間,胡潤的各種榜單越來越豐富,他個人名氣也越來越大。從1999年第一次推榜單時,沒有一個富翁見他,到2000年有5、6個人見,2001年有30-40人見,2002年約為60人,直至現在“幾乎是百分百”見。胡潤已成功邁入名流圈,成為“中國富人俱樂部的領隊”。

  中國緣

  泰晤士河畔的伊頓公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私立中學之一。于1440年由英皇亨利六世世創辦,有著“紳士搖籃”的美譽。英國有17位首相、36位獲得過維多利亞十字勳章(英國最高榮譽的英勇獎章)的達官貴人,都是畢業于該校。“1988年,我13歲時成為其中的一員。”在接受獨家專訪時胡潤百富榜董事長、創始人胡潤告訴《中國新時代》。

  國內一些報道曾説胡潤是貴族,“這個説法錯得有點離譜,其實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英國人,所以想進伊頓這樣的名校確實存在一些困難。”為此,胡潤在11歲時就被送到一所普通學校去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幸運地考進了伊頓。”當時伊頓公學一共有13至18歲五個年級,共1250名學生。胡潤在當年的考生中排名前20名。1989年,胡潤進入杜倫大學學習語言。“在所有的學科中,我似乎對於語言和數學有著特別的偏好,”胡潤説。

  胡潤出生於盧森堡,三四歲時就會説英語、盧森堡語、德語和法語,後來又學了拉丁語和古希臘語。15歲時,學校和德國、日本進行學生交換,當時胡潤住在一個德國家庭裏,和他們一起生活,這使得胡潤的德語水平迅速提高。根據杜倫大學的課程安排,到第三年要求出國學習。“如選擇中文或阿拉伯語,學習到第二年就必須去那個國家。”這一點令胡潤感到一種挑戰。

  “這是完全不同於英語的語言體系,太難學了。要是能學會學好,那才叫過癮呢!我始終覺得,學習一種語言是一回事,了解他們的文化是另一回事。只有理解文化才能體現出天才的基因。”胡潤説。

  1990年,胡潤第一次踏上神秘的中國大地。

  胡潤作為一個進修生走進了中國人民大學的校園。“很多人好奇,為什麼要選擇學中文?這是我的興趣,一個金髮碧眼的老外倘若能把中文説溜了,簡直忒牛了。”胡潤笑言。

  那時,中國人還不太習慣和外國人打交道,老師對胡潤們都比較客氣,年底根本不用考試。所在的留學生樓成了小社會,有點“躲進小樓成一統”的感覺。

  “進修生的課程十分輕鬆,一般只需要上午學習,輕鬆得讓我無法習慣,於是我出門給自己找了一份活兒,在一家有名的公關公司打工。因為那時拿的是學生簽證,不能打黑工,所以沒有領薪水,純粹是增加一些閱歷。”

  大學畢業後,胡潤加入了安達信——當時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那時想法很現實,不管何時何地,會計師都是一能提供穩定收入來源的工作。”胡潤説。

  在安達信第一年的日子快樂得讓胡潤感覺仿佛置身天堂。沒有什麼責任指標,還能每個月穩定地領薪水。事務所的工作給胡潤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和歷練,使他有機會到世界的很多地方。

  不過,好日子並不長久,壓力接踵而至。因為必須參加英國會計師的證書考試,通不過的人就要卷鋪蓋走人。

  “逃過一劫後,我老老實實幹了3年,心裏又有點活泛起來了,想著是不是該到中國去工作了。”1996年,上司問胡潤:“有一個香港的職位,去不去?”胡潤琢磨,回歸前的香港就像1988年的日本,很多外國人在那裏工作生活,也許和當地人接觸的機會不多,就一口回絕了。接著又有一次去北京的機會,可胡潤畢竟已經在北京住了一年,沒什麼新鮮感了。又過了半年,上海的職位終於向胡潤招手,胡潤如願以償。

  “説實話,如果再等不到這個機會,我就考慮辭職走人了,換個畢馬威或其他公司再想辦法到中國來。”胡潤説。

  自從離京回國後,曾經和胡潤一起學中文的英國人在倫敦也抱成了團。“他們成立了協會,每月舉行一次聚會,從六七十人中輪流推選出一個主事的準備當天的主題報告,話題自然和中國有關。10多年了過去了,這個傳統至今仍被保留了下來,成為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去上海,胡潤還有一個私人目的——撤退。“我在英國實在太忙了,每天晚上呼朋喚友出去HAPPY,幾乎沒有時間思考自己到底要幹什麼。上海就不一樣了。舉目無親,我一個人哪兒也去不了,只能回家看書。”於是在苦苦等待一年之後,1997年9月,胡潤將自己“空投”到上海。

  首榜源於“走神”

  當時,安達信在英國五大會計師事務所裏大概排名第三,可在中國絕對是NO.1。上海的辦公室裏更是聚集了最優秀的人才,年輕高薪、心態開放、精力充沛、詼諧幽默,每個人都有充滿陽光。當時胡潤一踏進辦公室,感覺就像在度蜜月,每一天都是咧著嘴大笑,這樣的狀態差不多保持了9個月。

  上海的合同簽了兩年,這意味著到1999年9月胡潤必須為自己再做一次選擇。合同到期之前,人事部門就問:“要不要去香港?”、“要不要去盧森堡?”,胡潤都拒絕了。最後,公司給他保留了在倫敦的職位。在一次參加培訓時,胡潤感覺那樣的課讓人感到有些無聊,在冗長的講話中可能只有10%屬於有用的信息。“我的腦子開始天馬行空。”

  那時胡潤已經在亞洲工作、生活了近4年,其中大部分時間是在中國,在歐美很少同齡人擁有類似的經歷,這一點胡潤非常自豪,可一旦回到英國有人問起:“嗨,Rupert,中國怎麼樣?”該如何回答?

  百無聊賴之際,突然胡潤靈光乍現,想到一個好玩的話題,應該把這個概念折射到個體的人身上,人或多或少有一些窺私的慾望,如果具體的某人以及他的故事足夠精彩,一定會吸引公眾的興趣,拿什麼指標來反映具體的人呢?

  胡潤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各種想法。首先,每個人肯定都希望做一個成功的人;然後,成功一詞該怎麼定義呢?於是,胡潤拿起筆開始在紙上列一份條件清單:家庭幸福、納稅多、員工多少、個人資産多少??接下來,胡潤覺得家庭幸福不太可靠,外人説不清楚;納稅也很難説,當時農業領域不少是免稅的;至於員工,1999年是IT逐步走紅的一年,這個行業不能用人多人少來衡量。排除法將清單上的一項項勾掉後,就剩下“人個資産”。“培訓課一結束,我已給自己佈置下了一份家庭作業。”

  “誰是中國最富有的人?”當這個問題被拋給安達信的中國同事時,儘管他們在會計、審計行業算得上是精英,可結果卻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答案。“要是在英國,別説是金融專業人士,就算普通人也能報出十大富翁的名字。如果他們都不知道,那麼幾乎沒有人能知道了,看來調查非常有必要,這讓我打定主意要做一份榜單。”

  距離胡潤返回英國還有2個月,胡潤必須在2個月裏把這份東西做出來。胡潤先找了一位老師,此人是渣打銀行英籍經理,還孫中山的外孫女,已在中國待了20多年。接著,胡潤的中文老師介紹了她的好朋友——東華大學的學生張俊來做胡潤的第一位調研員。

  1999年7月19日,胡潤開始著手排榜。儘管已過去多年,胡潤仍記憶猶新。在很多人看來,製造一份榜單是瘋狂的主意,何況是在只有兩個人可調配的前提下,但胡潤感覺這場“兩個人的戰爭”十分有必要。

  “我們決定把浩大的工程分為五個步驟,投入30%的精力來尋找是否有人曾經做過榜單、是如何做的,花50%的時間來找到能躋身榜單的人,剩下20%就留給如何為這些入榜者搭建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按照A—E五個級別為他們排列財富。”

  怎樣才能在10多億的茫茫人海中尋找到這些隱向的富豪呢?胡潤初步的想法是從公開的資料中進行地毯式搜索,這些公開的資料包括《人物年鑒》之類的書籍、財經類媒體報道,企業家自傳、互聯網以及借鑒《財富》雜誌和《泰晤士報》等國外媒體。

  幾天過去了,在苦苦尋找中思路也一點點清晰起來,胡潤開始鎖定挖掘這些富豪的渠道:上證交易所裏的A股公司、慈善機構的捐贈名錄、大學校園裏的損助者、商業雜誌的封面故事、高端政治家的會面、軍隊商人、人物年鑒、紅色資本家、娛樂業明星、納稅金額、每個行業最大的前十名公司??一共羅列出20種方法。

  通過這些方法,胡潤尋找到了張朝陽。當時他剛剛回國拿到一筆風險投資創辦愛特信公司,也就是後來的搜狐;還找到了紅色資本家的代表人物榮毅仁;中國最大私營企業之一希望集團的劉永行兄弟;上海灘上有名的(楊百萬)楊懷定;第一個擁有法拉利跑車的中國人李曉華等。

  除了公開的財富數字之外,還需要賦予這些富翁們一些有血有肉的故事,胡潤選定的內容包括年齡、出身、生肖、家庭狀況、第一桶金是怎麼得到的、主要涉足哪些行業、有什麼趣聞。如同一個孩子在擺弄自己心愛的積木,腦中形成一個初步構架後,《百富榜》就像一座大廈在胡潤的手中慢慢成型。

  “一切都是那麼順利,排榜工作基本就告一段落,從8月11日開始,我就著手把中文翻譯成英文。”

  另立門戶

  為什麼第一次榜單要選擇在國外媒體上用英文發佈?“製造這份財富榜是對我在中國數年生活和工作經歷的一次總結和回顧,是回英國前為自己佈置的一份回家作業。我的力量有限,因此它肯定不是最全面的。但我認為,這給外國人看絕對綽綽有餘,也為他們了解中國提供了一個途徑。”胡潤解釋説。

  第一次制榜時,正逢新中國成立50週年大慶。所以,胡潤選擇了50位富豪入榜,希望通過“50年,50人”的概念傳遞出一個正在變化和騰飛中的新中國形象。

  1999年9月1日,胡潤如期回到英國。

  “到了家靜下心來,就開始考慮通過什麼渠道交出我的成績單。最初的想法是到一個大學的講臺用演講的方式來吸引一些聽眾,可這樣似乎不那麼有趣,聯想到國外曾經發佈過類似的榜單,我能不能也來嘗試一把呢?我當時翻了黃頁,通過114查到了主編們的電話。”

  9月10日,《金融時報》、《泰晤士報》、《財富》、《商業週刊》、《福布斯》等專業財經媒體先後收到了一份胡潤發出的傳真。上面寫著:“我是一名安達信公司的會計師,在工作之餘做了這份‘中國大陸50強’。10月1日,中國就要成立50週年了,如果把成功以擁有財富的多少來定義的話,那麼這50人就是中國大陸最成功的人。他們的故事能讓我們了解中國共産黨50年的歷史,如果貴刊有興趣的話,請和我聯絡。”

  《福布斯》是當初所有接到傳真的媒體中反應最積極的,第二天就和胡潤取得聯絡並達成合作。

  第一次發佈榜單前,胡潤剛回到英國安達信。胡潤當時在幫幾個網絡公司進行上市前的準備。2000年初,因互聯網的泡沫破滅,胡潤的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那時就索性請了月假,不拿工資,再次回到中國,還是請上次的那個大學生來幫忙,希望為新的一年打造一份全新的榜單。”

  2000年8月,《福布斯》雜誌當時的總編Laury Minard 第一次來中國,胡潤和他溝通得非常愉快,同時,那次中國之行還促成了胡潤和劉永行的第一次會面。

  兩年的榜單做下來後,胡潤發現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趨勢日益明顯,於是在2000年9月,胡潤毅然辭去在安達信的工作,希望能在這方面進行深度挖掘。

  在順利合作四年後,《福布斯》高層造訪上海,宣佈將在其85年的歷史中首次在中國設立辦事處。而《福布斯》正式派往中國的首位僱員——范魯賢也在公眾面前亮相,成為上海辦事處首席代表。胡潤與《福布斯》也就此分手。

  有人説胡潤是本地化的犧牲品,在胡潤看來,有因才有果,分道揚鑣有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我的好朋友、《福布斯》雜誌總編Laury Minard在2002年突然去世了。除了他之外,其他人我就不是很熟悉了。其實,福布斯在中國為人所熟知,很大程度上是我們每年一次持續推出《百富榜》的功勞。而且福布斯這個中文名字還是我給定下來的,當時取這個‘福’字也是順應中國文化討口彩的説法。分手的很大原因是個人關係,沒有了良好的溝通,很多事就沒法沿著原有的軌道繼續了。”

  “他們只是一年一次購買我的榜單,把我看成一個普通的自由撰稿人。1999年,我第一次做榜的時候純粹是出於興趣,當時他們付給我3000美元,差不多一個字一塊美金。”

  和《福布斯》“離異”後,胡潤找到了“歐洲貨幣機構投資”。這是一家本部位於英國倫敦的上市公司,在全球擁有160多份出版物,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歐洲貨幣》、《亞洲貨幣》和在美國發行的《投資機構者》。他們主要針對銀行、金融衍生産品及投資等領域,恰好《歐洲貨幣》當時也希望尋找一種進入中國市場的方式,“可以説,我們一拍即合,成為戰略合作夥伴。”

  2003年10月,胡潤在上海正式發佈了中國《百富榜》,同時還擴充了內容。推出IT、地産、金融三張各50人的附屬富豪榜單。其“新東家”——《歐洲貨幣》的合作方式讓胡潤感覺非常踏實,“他們確確實實支付了現金,我們那一年多的合作十分愉快。”

  中國富豪們經常抱怨榜單上的數字不準,要麼稱財富曝光將威脅到他們的財産安全,媒體們則討論為什麼首富的臉不斷在變。胡潤解釋説:“我們的工作遠非無懈可擊,在現在的條件下,有些收入不能靠納稅額來計算,有些數字因為拿不到確切的資料只能靠估計,但我們能確保有60%-70%的準確性。由於計算方式的差異,有時候會出現一些誤差。”

  很多人指責胡潤不懂中國國情,胡潤自然不太能理解“財不外露、樹大招風”的觀念在中國社會的影響,此外還有稅收、國有資産流失等問題。因此,一些富豪一旦上榜,第一反應就是露富之後一定會有麻煩。此外,中國人普遍有藏富的心理,而且會顧慮政府、媒體、員工等方方面面的綜合反應。當然也有例外。上榜的怕出名,不上榜的怕不出名。在胡潤看來,有少數人動了些手腳,巴望著想上榜。胡潤稱,“曾經碰到一個企業家,2000、2001、2002年三年提供給我的銷售數字每年都不一樣,這樣的態度讓我感覺他在玩遊戲,就不願意和他多打交道。不過像這樣的情況並不多見。多年來我們大概只碰到過5個主動要求上榜的。”據傳,有很多企業家用錢疏通榜單的位置?胡潤回應:“絕對沒有的事情,如果那麼做,我早就出事了。”

  “胡潤百富榜,我希望它能成為一個中國百年企業的招牌。”不知道這是否也意味著,這位英國人的下半生將主要在中國,在富人們身邊度過?

  在胡潤看來,其實自己現在也是一名創業者。除了製作各種榜單,胡潤的團隊還從事各種會議、活動的組織及舉辦。對於百富雜誌的廣告及會議所賺取的利潤,胡潤還是比較滿意的。

  如今,中國已成為胡潤的家,他在上海買了房子,和妻兒一起過著豐衣足食的日子。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