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就不可能單純借助於政策的推進而獲得貨幣持續國際化的成功。在推進貨幣國際化的進程中,首先應該認真權衡利弊、權衡當局對形勢的調控能力。要在確保經濟穩定的前提下,穩步推進貨幣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與挑戰
貨幣國際化的促進因素與中國的條件
據《中國金融》報道 大量的歷史經驗研究顯示,一國貨幣的國際化主要受以下五個方面因素的影響:該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相對規模、該國貿易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相對規模、該國的幣值穩定性、該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和完善程度、歷史偏向。
該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相對規模:中國已躋身前三甲。如果按照現價匯率核算,我國目前已超過德國,成為了全球第三大經濟體;而如果按照PPP計算,我國則已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從PPP計算的佔世界經濟的份額來看,2008年美國約為20.9%,中國11.4%,日本6.4%,德國4.2%。更為重要的是,有關研究顯示,預計至少在2020年之前,中國經濟仍可望以年均8%左右的高速度持續增長。
該國貿易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相對規模:中國已躋身前列。根據WTO發佈的最新數據,2007年我國商品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額的8.7%,僅次於德國的9.5%,名列第二;商品進口占全球的份額為6.7%,僅次於美國的14.2%和德國的7.4%,名列第三。雖然在服務貿易方面的地位略遜於商品貿易,但仍位居前列:我國出口占全球的份額為3.7%,位居第七;進口占全球的份額為4.2%,位居第五。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當前已是所有主要東南亞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之一。這些國家大量依賴中國的加工貿易向西方國家間接輸出商品。而同一産業鏈上不同環節價格的相對穩定,對維持産業鏈的連續、穩定、順暢運作至關重要;同時,當前我國對東南亞總體還是貿易逆差,人民幣流出大陸也是自然的事情。因而,這為人民幣國際化特別是貿易中的人民幣結算首先從東南亞地區起航提供了一個重要初始條件。
目前仍然存在的問題是,雖然我國在國際貿易中所佔份額巨大,但在許多商品上,目前尚不具備國際定價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目前人民幣貿易結算的"軟肋"。
該國幣值的穩定性:人民幣幣值總體穩定性較好。從對內幣值穩定來看,根據IMF《世界經濟展望》(2008年10月)提供的以2000年為基準測算的定基CPI,從1980~2006年間的平均通脹率指數看,我國通脹水平的穩定程度甚至與主要發達國家大致相當。而隨著未來我國宏觀調控經驗的進一步豐富,調控理念、方法和手段的進一步成熟,我國國內通脹水平的穩定性可望進一步提高。從對外幣值的穩定性來看,根據BIS提供的以2005年為基期計算的1994年1月至2009年3月的有效匯率指數,與主要西方國家和其他"金磚國家"(巴西、印度、俄羅斯)相比,人民幣匯率相對於基期水平的變化比其他國家更小,總體穩定性較好。
該國金融市場的完善程度:我國已有巨大進步,但尚存巨大差距。從金融市場的建設來講,我國國內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商品期貨市場、黃金交易市場等從無到有,發展迅速。但總體上,市場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許多金融市場發展較為滯後。比如,雖然推出了QFII,但股票市場參與者主要局限于國內居民的局面沒有改變,而其他市場國外居民更是幾乎無法參與;債券市場結構發展還很不平衡,企業債所佔比重過低;外匯市場極不發達,交易不夠活躍,交易量相對我國經濟和貿易總量依然顯得微不足道;等等。
在所有這些因素中,最為重要的是,人民幣匯率和利率定價基準尚未最終形成。由此制約了相關衍生産品的發展,使得許多基礎金融産品事實上成為難以避險的單邊交易,這反過來制約了交易活躍程度的提高。因而,總體上,我國當前國內金融市場的不完善,造成人民幣流動性總體仍然較差,由此構成了當前人民幣國際化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基礎性問題。
歷史偏向:存在後起者難以逾越的障礙。人民幣作為一種後起貨幣,在其他貨幣已成為區域貨幣或全球貨幣的情況下,要最終使自己躋身國際貨幣行列,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這對我國當前是一個巨大挑戰。在筆者看來,應對這一挑戰的基本原則是,降低當前使用其他國際貨幣國家的退出成本,同時提高其他國家使用人民幣的收益。
除此之外,一國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國際化,也被認為在推動貨幣國際化方面具有積極作用。我國目前擁有全球第一的龐大外匯儲備,正在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一段時期以後,走出國門的企業,必將會對人民幣的國際化發揮積極作用。
當前的有利形勢
除具有上述常見有利於貨幣國際化的因素外,人民幣的國際化在當前還面臨著其他一些難得的歷史機遇。
首先,新興經濟體傳統貿易支付手段短缺,為鼓勵人民幣貿易結算提供了機遇。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機中,大量美元從新興經濟體流出。這使得我國新興經濟體貿易夥伴在當前雖仍有貿易需求,但一時卻因缺乏傳統的美元支付手段而無法開展與我國的貿易。這給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一步--人民幣貿易結算--提供了良好機遇。
其次,本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令美元信任危機大幅上升,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打開了歷史空間。近期出現的美元大幅無序波動,鉅額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以及美元大量投放所誘發的未來大幅貶值預期,令其他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可能考慮進行儲備資産多元化,在儲備中加入其他更具有保值、升值潛力的幣種。基於對中國長期經濟增長前景的普遍樂觀預期,加上我國所保留的全球第一的外匯儲備,未來人民幣仍將總體保持升值大趨勢已成為國際市場的一致看法。這無疑鼓勵了更多國家選擇人民幣作為儲備資産的可能性。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