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産品有望成創新方向
□本報記者 余喆 北京報道
6月1日起,基金公司專戶理財“一對多”業務正式開閘。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由於自身營銷力量有限,不少基金公司仍將銀行渠道視為“一對多”專戶業務的主要客戶來源。在産品設計方面,結構化産品或成“一對多”業務的創新方向。
盯上銀行高端客戶
5月12日公佈的《關於基金管理公司開展特定多個客戶資産管理業務有關問題的規定》,允許基金公司自行銷售資産管理計劃,或者委託有基金銷售資格的機構代理銷售資産管理計劃,這使銀行成為基金“一對多”業務的重要銷售渠道。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一些基金公司將“一對多”産品的銷售放到了負責公募基金銷售的市場部,而不是負責年金、“一對一”業務的機構業務部,意圖主攻銀行高端客戶。
“我們這邊的客戶經理滿打滿算也才十個人,還要忙年金,實在沒有那麼多精力再去逐一搜尋和維護‘一對多’客戶了。”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機構業務部的人士表示。
“一對多”業務開閘之前,基金公司與銀行在特定客戶方面的合作主要通過專戶諮詢展開,一般是借助信託公司發行産品,華夏、嘉實、南方等大型基金公司經常會出現在這類産品中,擔綱投資顧問。“‘一對多’開閘後,基金公司就能甩開信託公司,直接和銀行合作。”上述人士表示。
銀行與基金將實現雙贏
對於銀行是否會擔心高端客戶流失這一問題,一家基金公司有關人士表示,“這就和開放式基金誕生時,銀行也曾擔心分流存款一樣。最後證明,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而且,目前銀行提供給高端個人客戶的産品以固定收益産品為主,能滿足他們個性化需求的權益類産品很少,“一對多”業務正好可以填補這個空白。“和哪家銀行合作發行‘一對多’産品,通常就託管在哪家銀行,銀行自然願意。”
業內人士介紹,基金公司與銀行在“一對多”業務上的合作可以採取兩種模式。“一種是根據銀行高端客戶的需求,為他們定制産品;另一種是預先設計好標準化産品,由銀行選擇合適的産品推薦給他們的高端客戶。”
“當然,基金公司也不會放棄自己開拓‘一對多’客戶,這要看各家基金公司的人員配置和産品特點。不過,自己做營銷要逐一和客戶進行溝通,成本很高,相比之下借助銀行渠道要方便很多。”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專戶業務負責人表示。
加快産品創新
由於相關規定要求“一對多”産品的投資比例要滿足類似于公募基金的“雙十”限制,在目前投資標的有限的情況下,“一對多”業務可供創新的空間並不大。但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類似于瑞福進取、長盛同慶這樣的結構化産品可能成為“一對多”産品的一個創新方向。“結構化産品可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一對多’業務可以根據客戶特點設計得更靈活一些,杠桿比例更高一些。”
另外,“‘一對多’的産品可以投資基金,這也是目前公募基金做不到的。”海富通基金專戶業務負責人李駿表示。
同時,目前公募基金採取審批制,從産品報批到發行時間較長。“‘一對多’採取備案制,順利的話從報備到發行只需要10天,這使得基金公司可以更好地捕捉市場機會。”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來看,打電話諮詢‘一對多’業務的客戶比較多,預計相關合同細則出臺之後,很快就會有基金公司推出‘一對多’産品。不過,‘一對多’畢竟還是新業務,産品設計上也不會有太大創新,初期的量不會太大。”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