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基金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稽查風暴暗襲彪悍明星基金

 

CCTV.com  2009年05月15日 07:4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金陵晚報  

  “這次證監會好像是動真格的了。”五月初夏,基金界嗅到了行業性危機的逼近,那些素以快、準、狠揚名的彪悍型明星基金尤為坐立不安。

  “內憂外患”愁煞基金

  “內憂外患,不得不防。”某知名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告訴本報記者,自從4月融通事發後,證監會就加強了監管,目前正全面稽查各大基金公司的內控機制,重點是調查操縱市場和老鼠倉問題。“內憂”則在於出了內鬼,“你知道的,我們這行競爭激烈,今年行情好,排名差距拉得特別大,一些做得猛的隨時有被同行舉報的風險”。

  記者向幾位熟識的基金經理求證,答覆差不多,“這次證監會好像是動真格的了,不僅要求自查,還要大範圍普查。所以説不恐慌是騙人的,就像老鼠倉,各家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

  據悉,以快、準、狠著稱的明星基金成為此次調查的重點。“快”是指在上市公司有重大消息公佈前快速建倉;“準”是指股價上漲和公司消息配合得天衣無縫;“狠”則指高舉高打,短期內漲幅動輒翻番。

  業內傳聞,某知名基金近期連續掃盤數只火爆牛股,引起同行公憤,遂被舉報“操縱股價”,目前正在接受管理層調查。還有一位曝光率極高的猛人基金經理則被舉報涉嫌“利益輸送”,該牛人一向以潛伏重大重組股聞名。

  有基金經理表示,一旦消息確認並曝光,將對市場産生嚴重打擊,所以他們目前已經逐步從那些小盤莊股、重組借殼股中撤離,打算把錢轉移到大盤股上。“大盤股安全,從來都不是監管的重點,還能撬動指數讓上面滿意”。

  大券商兔死狐悲

  監管層對券商和上市公司“洩露內幕”消息的稽查力度也在加強。

  證監會昨日在通報數起內幕交易案時表示,某證券公司高管金某利用其所在券商的大股東計劃收購一家上市公司,並通過資産重組實現券商借殼上市的內幕信息,用其岳母名義開立證券賬戶,于價格敏感期內通過網上交易買入賣出擬收購上市公司股票5萬股,獲利2萬餘元。

  據了解,該證券公司為渤海證券,金某為公司原總裁助理,渤海證券當時計劃借殼四環藥業,但後來未能如願。

  “只獲利2萬元就要被抓,那豈不是一抓一大片?”北京某大券商研究所人員憂心忡忡。他對記者説,在這個圈子裏,知道點內幕很正常,否則拿什麼混飯吃。“我們去路演時,基金就要聽內幕。公開信息有什麼好説的?”

  他覺得,這只是監管部門殺雞儆猴,缺乏可操作性。“假使券商把內幕洩露給基金,基金獲利頗豐,那基金和券商之間的關係如何認定?再如,基金從上市公司處獲得內幕並牟利,基金的收益屬於基民共同財産,如何沒收內幕交易所得並處以等值罰款?”

  斷絕“烏雞變鳳凰”

  監管層加大稽查和處罰力度沒有大用處,斷絕借殼上市等重大重組行為才能治本。上海隆瑞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尹中余認為,如果監管部門不能儘快出臺限制性政策,整個證券市場的生態環境將再度惡化。

  十幾年來,一大批奄奄一息的垃圾公司,在最後時刻總有人“出手相救”,演繹一個又一個“烏雞變鳳凰”的遊戲。2007年以來,深滬兩市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僅有5家公司退入三板,更多的公司打著重組和借殼的名義暴漲,內幕交易如影隨形。

  更可怕的是,隨著全流通時代的到來,借殼上市已經逐漸淪為幫助“大小非”套現的工具。記者了解到,有的公司甚至主動製造借殼“緋聞”,拉上基金和券商配合,好讓“大小非”借機高價減持股份。

  尹中余表示,內幕交易越禁越猛,歸咎於扭曲的發行體制。一方面,監管層為IPO制定了嚴格的標準,導致很多公司望而卻步;另一方面,借殼上市的後門洞開。“重大資産重組在國際上都是等同於IPO的,但實際上,內地在前者的審批方面要寬鬆很多。能買得起‘門票’,就能進得了門,絲毫不管可能導致的後果。”

  “應立即全面叫停借殼上市等重大重組行為。”尹中余建議,如果發行人充分披露信息就可以發行上市,上市公司賣殼重組概率將顯著降低,相關機構的老鼠倉和內幕交易也就沒有可供生存的土壤。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