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通證券因限售股解禁而慘遭連續跌停之後,在限售股解禁之前拉抬股價,成為A股市場離奇的新景觀。
股市有限售股的上市公司反而成為炒作的目標,有限售股的金風科技、中國太保、太平洋等股價一路上漲。有機構研究者因此發出“大小非不可怕,A股市場流通環境已經好轉”的豪言。
相信這樣的忽悠,下場會很慘。
逆市場規律而行的行動註定是忽悠,註定不能持久。為了解決大小非問題,有關部門、有些莊家已經到了不惜一切代價的地步,務必打消投資者對大小非的恐懼,形成市場良性運作的幻象。
最典型的是增持、回購為小非減持鋪路。去年9月25日,滬深證券交易所發佈了新修改的《上市公司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增持股份行為指引》,為大股東增持開“綠燈”,禁止控股股東增持股份 “窗口期”由30天縮短為10天。讓大股東和上市公司增持或回購化解股票市場上大小非減持壓力,緊接著大股東增持PK大小非、增持數量壓過大小非減持數量的新聞便鋪天蓋地。這些異象被黃湘源等股評人士逮了個正著,指出大小非減持與增持數量在統計時間上不同,存在以偏概全的失誤。
很快,有認真的媒體披露出,部分公司增持公告的背後有小非通過大宗交易大量出逃。比如美的電器、中聯重科、山西焦化、建發股份、新大洲A等公司。不僅如此,回購第一股的天音控股以及緊隨其後的海馬股份等,都被市場人士質疑為限售股和債轉股鋪路。
雖然增持與回購從手段上來説更陽光一些,但這種做法本質上和那些莊家找個托拉抬股價的做法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大非為小非鋪路,機構為個人鋪路。説白了,不過是因為某些大小非的錢能夠找到真正的主人,而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大非常常是錢無頭、債無主,在二級市場形勢不佳時,普通投資者或者深套其中,或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遲遲不跟進,代表産業資本的其他大小非又急需現錢,實在也找不出比讓無主錢墊背更好的辦法了。
並且,增持、回購的辦法受到管理層的讚許,被認為是響應號召的救市之舉,兩者一拍即合。
只有有實力的大股東,才能墊出真金白銀掩護大小非出逃。大小非金風科技炒作新能源,股價大漲,有人認為是大股東推高股價高位拋售,而金風科技頻頻傳出的産品質量不過關等負面傳言,被新能源題材偷偷遮蓋。是真是假暫且不論,還是讓時間和事實説話,如果有實力的大小非花大力氣拉抬股市,那些有主的大小非還不拋售,那讓我們為這樣的“活雷鋒”鼓掌,然後,選擇進入這樣的上市公司吧。否則,就讓莊家們自己玩自己,玩完為止。在衝動之下跟進什麼天音控股,後果如何不問可知。
這邊廂大小莊家在炒作大小非解禁題材,反常拉高出貨,那邊境外市場對於大小非解禁的股票已經做出了明確的判斷。
美國銀行不顧去年年底的承諾,拋售建設銀行56.2億股H股,每股作價3.92港元,與昨天的H股收盤價有12%的折讓,稍高於A股價格。美國銀行一拋售,兩天時間建行的H股股價就暴跌15%,拖累中資銀行股全線殺跌,1月7日國企指數下挫4.63%。可見,就是國際投資者也害怕大小非,A股市場的三層估值體系十分清楚,A股市場高於H股,H股高於大小非。大小非一發威,H股市場也只能低頭認栽。
在前所未有的特殊熊市,普通投資者不接盤,政府基金只好買單求穩。美國銀行拋售,建行成交量暴增,我們有理由懷疑,類似于匯金這樣的政府基金,又充當了為限售股鋪路的冤大頭,低價賣出,高價接盤,維持穩定。到現在為止,什麼平準基金接盤、社保基金接盤等等怪招,説到底,不過是想找到一個無主的冤大頭替大小非買單、替制度性高溢價買單罷了。
讓我們看看,這種逆市場規律而行、逆價格規律而行的花招,能堅持多久,有多少資金可以為反常的繁榮粉飾。
| |
| |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