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的降息,似乎在短期內並未能為股市帶來根本性的提振作用───儘管降息消息在盤中被報道,但道瓊斯工業指數反而在最後12分鐘內急挫超過300點。就有關市場主體的調查來看,儘管美國金融機構和外部投資者對降息的意見正産生根本分歧,但在不看好前景的方面一致。
從種種跡象來看,通過購買問題資産和擴大貸款抵押品範圍,美國的財政部和美聯儲已經在事實上採用了所謂“量化寬鬆”政策。這個政策似曾相識且令人記憶猶新。
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央行即採用了這一政策來應對彼時的通貨緊縮,當時,留給世界鮮明印象的是,日本的短期利率持續在零水準附近,但是日本仍然無可避免地持續衰退。
這實在是個飲鴆止渴的辦法。説得更委婉些,是一劑不折不扣的虎狼藥。
事情的真相還不止於此,與日本央行21世紀初的方案相比,美聯儲擴張其資産負債表的速度實在是快得驚人。由於市場流動性始終無法釋放,美聯儲採取的大量措施雖名為解凍信貸市場,但也導致了其資産負債表的急劇膨脹。今天,美聯儲已在毫無愧色地以危機的名義向市場投注了數量驚人的流動性,而且似乎還樂於看到銀行間市場的有效聯邦利率偏低的狀況。這不由得不令人開始擔心,一旦美國聯邦利率真的快速調降到1%以下,規模巨大的貨幣基金市場是否可能會猝然崩盤。
來自巴克萊資本的分析也指出,日本央行用了三年時間才將其資産負債表擴張了35%,美聯儲卻僅僅用了一個月,就把資産負債表翻了一番。這種現實當然旁證了流動性緊縮的局面,但或許已經急紅了眼的美聯儲應該安靜下來想一下,美國是否已經掉進了“流動性陷阱”。
理論上,量化寬鬆政策實際上是具有典型貨幣原教旨主義色彩的工具。其生效邏輯是:如果經濟達不到長期均衡,造成物價調整不充分的話,若通過降低名義利率,則根據費雪公式,會帶動實際利率下降(假設物價不發生變化)。實際利率的下降有助於促進企業、個人的短期投資,促進經濟復蘇。這是量化寬鬆政策的立足點。不過,在傳統的凱恩斯經濟學框架中,貨幣當局對利率是無法隨心所欲進行調控的,由於資金持有者的靈活性偏好事實上可以絕對化,則當利率降至某一極低水準時,因利息收入太低,現金窖藏效應凸顯,導致債務工具市場崩潰,這就是所謂流動性陷阱。
流動性陷阱易進難出。以日本案例來看,量化寬鬆政策事實上造成了日本國民與企業對低利率的長期依賴,經濟社會上下如同服用了興奮劑一樣欲罷不能。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啟動政策,到1999年降為零利率,直到現在這個政策仍沒有完全退位。美國現在才開始玩這個“勇敢者的遊戲”,能否做到“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仍是未知數。
再退一步,即使美聯儲操縱貨幣工具因機緣巧合而成功,那麼以救市的煌煌名義釋放出的這些數萬億級別的美元如何消解也是一個實際的問題。設若世界幸運地熬過了通貨緊縮這個眼前的坎兒,別忘了,緊接著還有通貨膨脹一道溝呢。
搶眼新聞 | |||||||
|
|
| |||||
|
|
| |||||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