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裂變來形容各路機構投資者在三季度的表現或許最能確切地反映它們的生態。機構陣營的裂變,既有不同類型機構投資者之間的多空分歧,也有同類機構投資者之間對同一行業龍頭上市公司認識的分化。
流通股大股東風光不再
在基金、券商、保險、社保基金、QFII和信託等五大機構投資者中,基金在三季度採取的是消極防禦態度,券商則是作壁上觀,保險一如既往地繼續扮演大空頭角色,社保基金和QFII處於小心翼翼的做多狀態,信託仍舊表現出集中駐紮少數個股的固有姿態。
根據聚源數據對截至10月30日公佈三季報的上市公司統計,第一大流通股股東為基金、券商、保險、社保基金、QFII、信託和其他類型機構投資者的上市公司共有263家。按照9月26日的收盤價計算,機構投資者的持股市值合計564.73億元。其中,基金佔有306.42億元,保險佔有213.95億元,券商、QFII、信託、社保基金分別佔有18.61億元、10.97億元、6.39億元、5.12億元。
基金消極防禦
雖然持股市值在各類機構投資者中最大,但基金在三季度進行消極防禦的特徵非常明顯。除了重倉股比例和持股集中度都有下降外,基金在三季度大量減持了像採掘、金屬、石化等屬於週期性行業的上市公司,而大量增持了機械設備和建築業、交通運輸、醫藥、食品飲料。
儘管在防禦心態上仍舊保持著高度一致,但基金對後市的判斷出現明顯的分化。從統計結果中可以看出,過去曾經堅持高倉位的基金三季度選擇了做空,而此前大幅減倉的基金則在三季度試圖做多。比如,“寶盈係”基金二季度平均79.17%的股票倉位遠高於全部基金70.36%的平均水平,但三季度驟降至65.91%,而二季度倉位降低至61.31%的“交銀施羅德係”基金則在三季度將倉位猛增至77.71%。
此外,基金對同一行業龍頭上市公司的態度分化也相當明顯。比如説,就在基金對招商銀行熱情不減的同時,卻對浦發銀行這個曾經的“第二號重倉股”進行了明顯減持;此外,雖然持有中國平安的基金家數減少了三分之一,但持有中國人壽的基金家數和所持股數卻都猛增了1倍以上。
券商和保險無所作為
對比此前幾期的持股變化情況可以看出,券商和保險在三季度幾乎可以説是無所作為。其中,券商繼續保持低倉位的作壁上觀態勢,保險則是一如既往地扮演大空頭角色。
統計數據顯示,券商成為第一大流通股股東的上市公司一共只有19家,其中廣發證券持有的2427.39萬股吉林敖東還是解禁股。如果剔除廣發證券的這6.31億元持股,那券商以第一大流通股股東身份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迅速從18.61億元降低到12.30億元。此外,海通證券持有的3.52億元浦東建設是增發包銷還沒有來得及甩賣掉的部分。從宏源證券甩賣包銷的合加資源力度上可以看出,券商三季度整體上將持股當作“燙手山芋”。
相對券商的作壁上觀,擁有超強資金實力的保險公司繼續不改空頭角色。統計數據顯示,保險資金作為上市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東的上市公司只有區區8家。三季度,中國人壽對第一重倉股中信證券減持了1億股,並同時在A股和H股市場減持了數億股工商銀行,而中國銀行、寶鋼股份也退出了它十大證券投資品種的行列。與中國人壽大舉減持工商銀行類似,中國太保也減持工商銀行2.36億股。浦發銀行半年度時是中國平安的第二重倉股,但三季度因減持1.55億股而滑落至第三。
或許正是因為保險資金的持續看空和做空,才引發保監會領導公開要求保險公司成為真正的合格機構投資者,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社保基金和QFII試探做多
與基金、券商、保險等機構投資者的無所作為有所不同,全國社保基金和QFII三季度表現出試探性做多的態勢。
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社保基金三季度呈現出試探性建倉的明顯態勢。除了涉足近60家過去沒有涉獵的上市公司外,全國社保基金各組合還對過去持股的公司進行了增倉。總體而言,全國社保基金減倉的上市公司數量較少。三季度,有色金屬、交通運輸、機械設備、生物醫藥等安全邊際較高行業的上市公司,仍舊是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的主要對象。
另一方面,對增持和新進的上市公司比較可以發現,QFII三季度似乎對鋁業、鋼鐵、糖業、礦業等資源類上市公司情有獨鍾。
搶眼新聞 | |||||||
|
|
| |||||
|
|
| |||||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