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高增長並非奧運因素
雖然舉辦奧運會北京總投資近3000億元人民幣,但其中2800億元是惠及老百姓的城市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自從8月初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劉志回答了外國記者關於奧運會的整體投入情況後,主流的觀點更傾向於奧運對中國經濟影響甚微。
的確,根據以往歷屆奧運會的情況來看,國家越小,主辦城市經濟佔全國經濟總量的比重越大,奧運會後的低谷效應越明顯,反之則越輕。而北京經濟佔中國GDP總量的比重很小,因此北京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的抬升作用不像另外一些國家那樣明顯,同樣奧運後經濟的衝擊力也非常有限。
美國《商業週刊》刊文指出,奧運會對中國經濟增長及經濟政策的影響大概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北京人口僅佔全中國的1.1%,GDP只佔全國的3.6%,即使把過去4年間籌備奧運會的開支加起來,也只佔到中國在此期間GDP總和的0.3%。因此完全可以説,近年來中國經濟的高增長不是北京的奧運投資支撐起來的,之後也不會因沒有奧運投資而垮下去。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的拉動效果是有限的,因而奧運過後導致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也同樣很小。退一步説,即使奧運會後中國經濟真的出現衰退,衰退的原因也一定來自經濟本身,而非奧運會。
另據北京市發改委一項統計,2004年至2008年間,奧運因素共拉動北京GDP增加1055億元,"奧運投入"平均每年拉動北京GDP1個百分點左右。也就是説,即使是在北京,奧運後經濟下行可能性也不超過1%。因為有些投資熱點足以繼續帶動經濟增長,平抑由於奧運會投資下滑對經濟可能産生的波動。
在本月21日的北京奧運會與後奧運經濟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副會長陳劍説,2001年時,北京軌道交通只有54公里,但2008年7月,軌道交通總里程已經達到200公里,每年增長大約20公里。而北京的目標是到2015年,軌道交通增加到561公里,因此今後幾年每年將增加50公里軌道交通,這方面投資力度絲毫沒有減弱。
陳劍指出,奧運會對舉辦地經濟發展環境、開放度等方面的無形影響具有長久價值,對相關産業積極作用非常大。比如奧運會後,北京接待境外遊客的數量將會持續增加,進而推動中國旅遊業整體發展,而電信業、會展業和體育休閒業將迎來更加快速的發展。
由此看來,即使作為奧運主辦城市的北京都並無經濟下行之憂,何況全國。中國目前正處於工業化中期,全國性的基礎建設與城市建設的投資規模正繼續大幅上升,而政府持續推動增加內需的相關政策,預期也將帶動中國消費成長。
刺激經濟增長政策接連出臺
中國政府在奧運會前已經為經濟降溫,股市和樓市都進行了調整,其中股市已從去年最高點調整了60%以上,而去年底針對房地産行業的貸款從緊從嚴政策,全國一線城市樓市均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調整。
現在,沒有了股市和樓市所産生的"奧運泡沫"的顧忌,中國政府反而有較大的自由度設法保住經濟增長。
其實早在奧運會之前兩個月,中國政府就已經將宏觀調控的任務做了一些調整,即從"兩防"變成了"一保一控",如果經濟出現大幅下滑,政府會隨時刺激國內需求的,這一點非常清楚。而從最近的一些措施來看,政府其實已經開始在某些問題上"出手"了,比如對紡織品出口退稅的調整,安排35億元幫助中小企業解困,增加對震後重建預算,提高商業銀行的信貸額度,兩度提高上網電價……
從短期來看,奧運後還可能有更多的措施出臺。不過這些舉措也正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部分,並不是中國就要借這些來刺激經濟的增長。
從中期來看,由於中國政府一直在倡導平衡發展的和諧社會,有意要把資源價格理順,但由於最近一段時間通脹水平仍然比較高,理順資源價格的進程有所延遲,而一旦通脹的壓力下來,政府會繼續沿著這個方向走。
奧運會之後中國經濟增長的確會放緩,但這不過只是一種巧合,跟奧運會的關係不是很大,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濟放緩是跟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相關的,國際形勢的發展,包括油價上漲影響通脹,以及歐美經濟衰退危機可能打擊中國出口貿易。但從中長期來看,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是對"中國概念"的一次全球營銷,有利於提升中國製造的形象,而這一正面形象又會對中國未來的出口産生深遠的影響。
最新出爐的經濟數據似乎顯示了中國經濟值得關注的新動向,也有理由對經濟繼續高增長給予期待:雖然7月份財政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9.3個百分點,但CPI延續回落態勢,降至6.3%;進出口有所回穩,出口增長較6月份加快9.3%;更重要的是,內需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3.3%達到近年高點,這顯示消費正拉動中國經濟穩定增長。而從去年開始,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首次超過投資,躍居"三駕馬車"之首。
搶 眼 新 聞
|
|
|
|
|
|
|
|
|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