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目前A股正面臨著估值與供求結構的矛盾,未來市場的走向,更多地取決於大小非、機構、外資等相互之間的博弈結果。從實操角度來看,政策仍然是局部機會的有力催化劑;投資者可關注受益於二次發售、積極財政政策的板塊。
一、制度治市VS大小非減持
儘管維穩論調不斷,但是在奧運期間,A股市場還是遭遇了重挫,十一個交易日指數累計跌幅超過一成,部分個股跌幅超過二成以上。如果加上奧運前的大調整,A股的跌幅已經進入了全球八大股災之列。出現如此巨大的跌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小非減持無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針對這一情況,管理層也不斷在制度上作出完善,如從4月份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到近日的二次發售。但從實際的效果來看,似乎是難以讓人滿意的。從4月份起,指標基本上表現為拾階而下的勢頭。
效果打折的部分原因與管理層的思路有一定的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説,管理層希望通過制度治市的方式,來實現市場的穩定發展,而不是短期政策救市的做法。正如上週五證監會提到,不會限制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流通,二次發售將以二級市場價格為基準。從性質來看,這種治市方式帶來的積極作用是長遠的,這一表態是對股改的再次肯定,有助於減緩大小非的恐慌性情緒。但缺點也是明顯的,由於二次發售可能欠缺嚴格的審批程序,不容易達到短期內穩定市場的目的。
綜合來看,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大小非仍然擁有較高的話語權,而市場的最終走向,將取決於大小非、機構、外資等相互之間的博弈結果。
二、何種策略應對“奧運後行情”
目前A股正面臨著估值與供求結構的矛盾,這正是操作策略的難點。一方面,A股已經具有一定的估值優勢,部分行業的估值已低於國際市場的估值水平,中長期的投資價值已經顯現。另一方面,規模巨大的限售股,仍然是大市不能承受之重。面對著市場的節節敗退,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投資者仍然有限。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中長線投資者而言,採取分步介入的策略應該是可行的,而對於短線投資者,也許仍需要等待有利的時機。
三、中短期市場做多的切入點
在當前市場人氣不高的情況下,政策仍然是做多的有力催化劑。展望未來,二次發售、積極財政政策等將對部分行業構成一定的利好。
券商方面,假如二次發售順利啟動,將直接增加了券商相應的承銷業務收入或市值管理費收入;如果更樂觀一些,將可能刺激産業資本介入二級市場進行並購活動,從而刺激市場重現活躍,以致增加券商的經紀收入。簡單計算,二次發行成功後大約每年能給券商承銷業務帶來30億以上的收入。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等大券商,憑藉著較強的實力,將能分享到較大比例的市場份額。
對於近期的數千億的經濟刺激方案,目前仍然難以確定。但是,局部、小幅微調的積極財政政策仍然是值得期待的。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政策微調的領域包括減稅、穩定國內資本市場和支持國內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投資國內的基建工程及社會事業,並以此促進消費等方面,而對應值得關注的行業包括有銀行、證券、房地産、鐵路、電網、機械等行業。其中,銀行可以作為穩健投資者的首選。一方面,銀行股經過大半年的調整,估值水平已經處於A股的低窪地帶。另一方面,無論是信貸規模上調,或者是維持房地産市場的穩定,對銀行而言都意味著影響盈利下行的因素在減弱。
機構來源:廣州萬隆
搶 眼 新 聞
|
|
|
|
|
|
|
|
|
責編:韓文燕